《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原标题:《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每一个从60年代走过的人都无法不记得才旦卓玛,因为她的歌声就像是那个时代的血液,流淌在时代的脉搏里,也牢牢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为人民讴歌一辈子。
1937年,才旦卓玛出生在西藏日喀则一个农奴家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来到日喀则,爱唱歌的才旦卓玛,命运随之发生改变。
1958年,她加入文工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不久,她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师从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
《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曲目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歌创作于1961年;是大型彩色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由阎飞作曲,李坤作词,经才旦卓玛声情并茂的演唱后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至今仍是大家争相传唱。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上演,才旦卓玛参加演出并演唱了《毛主席的光辉》。这一唱,让全国的观众认识了她,从而让她登上了历史舞台。苦难的生活经历,使才旦卓玛有更富于常人的生活感受。
才旦卓玛的演唱,高亢、明亮、婉转、动情,《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她的代表曲目,久唱不衰。1993 年,正是由于此歌,她的唱片销量在我国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北京的金山上》更是广为传唱,而且歌曲富于舞蹈性。
虽然才旦卓玛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她还是选择回到西藏没有留在北京或者是上海。对于当初的选择,才旦卓玛说自己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
《唱支山歌给党听》,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在这次高潮中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它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从报上摘记的一首诗,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曲家朱践耳将其谱成山歌风味的独唱曲,作为故事片《雷锋》的插曲,由胡松华首唱。
红色影响:这是一首深情——悲怆——激昂的“三部曲”式歌曲,情感诉求十分强烈,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再度演绎,很快流传全国,几十年久唱不衰。
回忆最早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的情景,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当时的唱这首歌的是任桂珍。
一天,才旦卓玛在校园的广播中听到这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玛做为翻身解放的农奴女儿的心声,她看到过农奴的辛酸生活,目睹了农奴翻身做主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一股歌唱的激情在她胸中迸发,她找到王品素,要求唱这首歌。王品素担心才旦卓玛因此丢掉自己的风格。便说:“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唱这歌能行吗?不要丢了风格。”才旦卓玛急得快要落泪:“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 ”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连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为什么要唱一首汉语创作的歌曲,但是老师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费了不少周折给才旦卓玛找到了曲谱,又一字一句地给她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这首歌的作曲朱践耳老师来听才旦卓玛的演唱。
结果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打动了,他们感觉到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心灵深处的歌唱。到了给学院汇报演出时,才旦卓玛的演唱一鸣惊人。后来,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顿时传遍大江南北,才旦卓玛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其实,许多人唱过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但是,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媒体采访才旦卓玛时,她说:“我从一个贫苦的农奴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新西藏的主人,《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得就是自己的经历。这当然要感恩。党又把我这样的民歌手送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使我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这又要感恩。”
才旦卓玛感恩的方式很具体,一是热情地讴歌新西藏和毛主席共产党。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携藏族的青年歌手。央宗卓玛、索朗旺姆、泽旺多吉、扎西顿珠、才旦多吉等众藏歌手的成长都得到过才旦卓玛指点和帮助。
才旦卓玛唱歌的张力有多大?
才旦卓玛讲:“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为上万名观众唱歌,由于场子太大,用了音乐设备。我正演唱,突然停电了,我就继续唱,我的歌声照样传遍了整个人民大会堂。”
高原上的藏族人,一般到六七十岁就不太出远门了。可耄耋之年的才旦卓玛,则愈发神采奕奕,一直歌唱在舞台上。
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玛今年87岁了,还能上台唱歌,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当评委。
她为什么高寿呢?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的才旦卓玛,其歌声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情”字: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
有这样的梦想,才使得才旦卓玛勤而行之,每天曲不离口,诲人不倦,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养生方法。
相关文章
-
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一座伟大城市的兴盛与陷落
-
专家称侵华日军曾在南京长期设立40多个慰安所
-
宁夏青年学党史丨党史上的今天12月16日
-
1918年,对列宁开了三枪的那个女魔头,被抓后是如何处理的?
-
细思极恐:唇亡齿寒,太阳枯竭,地球的命运何去何从
-
10个反复让中国惊艳世界的地方!
-
二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后,还偷袭过澳大利亚哪儿?
-
出生身上七颗黑痣像北斗七星,大家说是天神,长大后还真成了大英雄
-
为什么日本人也嫌弃东条英机?
-
美国最不想看到的事:印日刚搞出个大动作,让美元霸权再次晃动
-
在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中,诞生了世界第一门迫击炮和掷弹筒
-
德国为什么杀犹太人 犹太人是哪个国家的
-
1915年渴望扩张的日本已驻军西伯利亚却为何最后主动放弃
-
一两千年古姓,因一虚构人物,后人纷纷改名换姓,淡出国人视线
-
二战经典“废柴武器”大和号战列舰,除了挨炸啥都不会!
-
阿尔及利亚在非洲,为何很多人移民法国?
-
二战最后的决战终于打响!德国法西斯最终只能面临失败
-
古人传下来的话:龟背蛇腰不可交,后一句更精妙准确率极高
-
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被人批评“贪生怕死”,为何还深得重用
-
在距离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心300米的地方,真有女子存活下来了吗
-
甄嬛风华绝代,为何舒太妃一眼看中丫头浣碧做儿媳?原著有交代
-
见证上千人祭与英军劫掠之剑:贝宁王国埃本剑传奇
-
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骑兵攻下城池后,为何唯独只留下一种人?
-
御窑遗址申遗|景德镇千年瓷都因它而得名
-
1969年勃列日涅夫为何没敢揿动打击中国的核按钮?
-
南宫仆射的四个仇人结局:三人死于徐凤年之手,一人被邓太阿所杀
-
从素质低下、将领矛盾等五个方面分析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败因
-
这些艺术家都过古稀之年了,有的已经99岁高龄了:大家最喜欢谁?
-
看懂《海上钢琴师》开头,你就明白美帝立国之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