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家属为什么都要穿丧服,并非迷信,而是出于科学考虑
原标题:人死后,家属为什么都要穿丧服,并非迷信,而是出于科学考虑
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界不可逆转的一条规则,当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丧事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而家属在他们离世之后,就举办了葬礼,让他们以体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中国民间有一条葬礼习俗,人死后要穿上寿衣,寿衣是指着给亡人穿戴的衣服,寿衣有着健康长寿,为后世子孙添福的意思,而家属也需要穿丧服,很多人认为寿衣和丧服都是封建迷信。
因为古人对于鬼神有着某种禁忌,丧服可以迷惑鬼神,其实这么做并非是纯粹的封建迷信,而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至于为什么穿丧服,跟古代体制是有着联系的,而且牵扯非常多的,最早的源头还得在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一个历史文化大过渡时期。
周公制礼代表着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而丧服最早出现在《书·康王之诰》,西周成王去世之后,子康继位,在即位典礼上,康王先是穿着帝王的服饰,登基之后,又换上了丧服,按照制度为父亲服丧。
其实西周的服丧制度已经逐渐成熟,这也意味着,丧服来源更早时期,唐代经学家在《仪礼·丧服》中认为,“唐虞之日,淳朴渐亏,虽行心丧,更以三年为限”,“三王以降,浇伪渐起,故制丧服,以表哀情”。
古人认为丧服最早出自唐虞时期,但现在并没有出土任何虞朝的文物和相关记载,所有虞朝目前来讲是存在与传说当中,但西周丧服已经成文,西周的丧服其实是帝王用来分别亲疏关系的。
众所周知,夏商周是从禅让制转变到世袭制,能够穿戴丧服的人都是帝王的家属,跟帝王最亲的人,就可以负责哭丧之类的习俗,其实这也是强调等级层次开始改革,在西周时期关于丧服制度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
春秋时丧服就跟宗法制度密不可分,《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就是根据死者家属地位不同来穿戴,每一种丧服都有着特定的服丧规定。
发展到现在,丧服已经基本统一,丧服的意义也逐渐演变成主要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而丧服还有一个科学考虑,那就是穿戴丧服的人都是家属,有些前来参加葬礼的人,并不认识家属,而他们就通过丧服来认人,这样也就不会说错话了。
相关文章
-
哪一仗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军旅生涯的顶峰之战
-
他是唯一独腿开国中将毛主席亲授免死金牌一条腿爬过夹金山
-
秦朝统一的文字叫什么:小篆(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
武松师傅警告武松千万要躲着两个人,武松不听劝告,结果受到教训
-
商鞅死亡之谜 历史上商鞅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跳龙:迷你型鸟颈类恐龙(长0.6米/喜欢跳跃和奔跑)
-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真正结局:回到薛家(金簪雪里埋)
-
河北为何简称冀?因冀州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
-
华东野战军,最早成立的四个兵团,都是谁担任兵团司令员
-
学闻 | “祭天与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
女娲是人首什么身?为什么女娲是人首蛇身(远古图腾)
-
三国时期最大的人生赢家是谁 不是曹操也不是孙权
-
达科塔盗龙:最大的巨型驰龙科(长6米/或带有飞羽)
-
孙策被刺杀,孙权才能当上皇帝;几百年后北齐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
党史小故事|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阅兵毛泽东曾提议另设假会场
-
明朝十万太监、九千宫女,故宫却只有九千间房,该怎么安排他们?
-
图穷匕见的主角
-
战场上的爆破大王,和40名敌人同归于尽,敌方将领都为之钦佩
-
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中国在声明中改了两个字
-
古代服务“全乎”的旅舍业:都有哪些服务功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
程万军:好老师为何教不出好皇帝
-
战士抗洪胜利凯旋,将军车站挥泪送别,这张照片曾刷爆朋友圈
-
商周青铜器:讲讲古代关于鼎的故事
-
雍正是几阿哥 康熙九子夺嫡为何唯四阿哥胜出
-
周恩来多次检讨南昌起义失败原因 赞扬战友们的功劳
-
历史上最多老婆的皇帝:汉武帝,美女如云(后宫18000人)
-
己亥是什么意思?己亥年是什么命(五行属木)
-
现实中真有女儿国吗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真的存在吗
-
马拉维龙:非洲巨型蜥脚类恐龙(最长16米/全身长鳞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