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语》:思想永流传,是后世对孔子最大的纪念
原标题:国学经典《论语》:思想永流传,是后世对孔子最大的纪念
孔子有很多名号:天纵之圣,至圣先师,无冕皇帝,“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智慧与才能,值得任何美好的词语去称赞。
很多人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沉闷严肃的教书先生形象,但其实孔子是一个可爱灵活的老人家,他会教书育人,也会自嘲自己是“丧家之犬”,做事“出尔反尔”。
再读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世界,见证孔子的成长与伟大,学习孔子的智慧与豁达。
1、孔子的悲苦童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生活贫苦,做过许多粗活。
孔子有九个姐姐和一个有残疾的哥哥,为了传宗接代、继承家族,孔子的爸爸又娶了孔子的妈妈,这才生下孔子。
孔子出生时,他的爸爸已经66岁了。而在孔子三岁时,爸爸直接去世了。
于是,孔子和他妈妈被正妻赶出家门,只好来到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
2、孔子的吃货岁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
孔子是一个吃货,吃穿住行都十分讲究。哪些食物可吃,哪些食物不吃,孔子心里自有一套“饮食理论”:
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食物变色不吃;变味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佐料蘸酱放得不当的不吃……
3、孔子的自嘲与豁达
孔子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君主,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主张付诸实践。
有一次,孔子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守在城门等待弟子。
路人看到如此落魄的孔子,就说:“那个人好像一只没家的狗呀”。
孔子知道之后,回应道:就是,就是。
敢于自嘲自己是“丧家之犬”的孔子,绝不是一个迂腐先生,而是一个懂得变通的可爱的老先生。
4、孔子的教师生涯
孔子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师”,为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招生方式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主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把“行、忠、信”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目的上,孔子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志道弘道的志士和君子。《论语》中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等句,皆体现了这一思想。
孔子的悲苦、饮食、自嘲与教师生活,共同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圣师形象。虽然孔子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智慧,他的思想,却早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边击缶边吟诵《论语》名句喜迎各国嘉宾: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些穿越两千多年的孔子箴言,依然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世。
思想永流传,是后世对孔子最大的纪念。
这部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孔子语录——《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值得我们去阅读,去珍藏。
相关文章
-
15分钟读懂中国历史|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两周说
-
红楼梦皇上为什么要抄了贾府:贾赫勾结外官被参(家族衰落)
-
密林龙:巴西大型恐龙(长9米/出土于亚玛逊森林)
-
党史学习教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三十九)
-
四川都江堰1944年,彼时的灌县生活
-
传承革命星火,扬帆起航新征程
-
告诉你,古代枣庄地区的人们是怎么开采煤炭资源的
-
吐蕃和大食三次战争 三次战争谁赢谁输呢
-
大唐奇事:虢国夫人偶得一绝世美男子,两年之后才知那是木偶人
-
93岁中共党史学科著名学者刘炼逝世,系何干之先生夫人
-
盘点中国古代最厉害的5位谋士,第一位甚至成为了神话人物
-
《如懿传》卫嬿婉被赐牵机药痛不欲生,那么牵机药到底为何物呢?
-
揭秘:蒋介石真的是“物流公司的大老总”吗?
-
流失到日本的4件国宝,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何日才能回国?
-
揭秘历史上七宗惊天谜案 历史上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件
-
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真LOW!
-
大型植食恐龙:埃德蒙顿甲龙 全身布满骨质刺(防御超强)
-
康熙是怎么死的 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而亡
-
巨型蜥脚类恐龙:伊希斯龙 体长可达18米(脖子极短)
-
战国墓葬发现玻璃杯?专家:不是用来喝水的,而是有其他用途!
-
水浒传中最神秘的美女李师师,最后离奇失踪,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
汉献帝是怎么死的 受人爱戴寿终正寝(治病救人参与耕作)
-
“咒语”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古代人遇到事了爱“诅咒”?
-
古代烟花女子会在腰间绑一根红绳,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
世界整体稳定,为何只有穆斯林世界不得安宁?
-
中华学人丛书(72种)
-
始兴龙:亚洲偷蛋龙科恐龙(长2米/发现于中国广东)
-
[航拍中国]江西龙虎山:绝壁上的悬棺如何放置
-
这几个姓氏出身的人,有可能是元朝皇室后裔,看看有你的姓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