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出征前有两斤牛肉两升酒,到战场吃啥?说说古代便携军用食品
原标题:唐军出征前有两斤牛肉两升酒,到战场吃啥?说说古代便携军用食品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1845,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发过唐朝军队伙食的文章《舌尖上的唐军伙食:别说罗马军队,连60年代美军都要流口水》,文章种提过唐朝军队伙食非常好,哪怕在今天看来也不差,一个人能有两斤牛肉和两升酒(低度酒),还配有羊蹄猪肝。当然这是平时改善生活,那么到了战场上,士兵们还能达到这个标准吗?
首先,先举个国外的例子,很多二战军迷喜欢拿意大利开玩笑。说意大利把精力都放在士兵口粮上。但意大利士兵的伙食确实不错。根据一些介绍二战意大利军队伙食的资料显示:在驻扎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伙食确实好,正规的意大利面白面包加黄油,各种蔬菜肉类还有红酒。野战行军营地的伙食差些,野战意大利面,也就是类似咱们的挂面,还有一些不太好吃的肉罐头和鱼罐头。
战场伙食最差,能有饼干和黄油已经算不错,一般是硬得可以当砖头的黑面包或者土豆。虽然说意大利国力有限,没法提供更多的物资,但是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普通大兵在战场上的大部分野战食物,也是几乎完全用淀粉做的午餐肉、吃到崩溃的豆子和苦得要命的黑巧克力。
因此,军队平时的饮食和出征时候的,肯定是有差距的。之前说的唐军的伙食,出自《太白阴经》卷五——预备宴设音乐篇。那篇开头是这样:经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用宣主君之惠、畅吏士之心。古人出师,必犒以牛酒,颁赏有序,殽席有差,以激励於众。酒酣拔剑起舞,鸣笳角抵伐鼓[口斗]呼,以增其气。弦竹哀怨凄怆,征夫感而泣下,锐气沮丧,复安得而用哉!很明显,这是出征前的准备,吃顿好的,以便积攒体力,好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那么,真实战场上会吃啥呢?《旧唐书·郝处俊传》有这样的记载:“属高丽反叛,诏司空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以处俊为副。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奄至,军中大骇。处俊独据胡床,方餐乾粮,乃潜简精锐击败之,将士多服其胆略。”也就是郝处俊在军队布阵都没完成的情况下,遭遇高句丽兵突袭。当时他自己坐着马札,然后吃着干粮。
那么他吃的干粮啥样呢?当时的干粮有类似馕的胡饼,还有麦饭。饼可以参考明代的光饼,制作方法是: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种类似今天的压缩饼干。麦饭就是用麦子蒸煮的饭,唐朝府兵就是自备麦饭九斗,口味就别指望了。胡饼放时间长了也特别硬。所以干粮并不好吃,只是方便携带,也方便随手吃。
除此之外,《纪效新书》还有几种行军干粮的做法:一常日,每一名各将米二升,炒黄包裹,一升研为细末,一升另包;麦面二升,一升用香油作媒,一升蒸熟,六合用好烧酒浸,晒干,再浸,以不入为度,研为面,另包;四合用盐醋晒浸,以不入为度,晒研为末,另包。行军之际,非被贼围困至紧,不许用。这里调到几个关键词,炒黄、蒸熟、酒浸以及晒干,还提到了用盐和醋。这些脱水杀菌等一系列的操作,很明显戚继光要求行军干粮耐保存是首要的,然后需要有盐和醋,还需要用香油保证热量。
戚继光还提到出兵随行,忘带干粮者如失军器同,除非被敌人围困至紧,否则不可以吃,说明这干粮是战斗情况下没法生火做饭才可以吃的。
除了明朝外,日本战国时期的足轻也携带装着干粮的打饲袋,打饲袋里面有炒干的米。除了干粮袋,有的还携带面桶,基本上是为了满足行军作战时的吃饭问题。
在此不得不提到抗美援朝。当年志愿军的食物,许多人能想到炒面。那种炒面是70%的面粉,30%高粱或者玉米粉,加上0.5%的食盐,炒熟并且混合均匀,后来有段时间因为面粉不够用黄豆粉代替。当年美军军官和士兵都尝过一口,表示完全没法吃。其实中朝边境上的仓库里食物很多,在没有战斗警报和战斗任务的时候,志愿军也能吃上正常饭菜,还有志愿军干部向朝鲜农民买猪,改善部队伙食的。真正影响一线伙食的,其实还是后勤运输能力和战场态势。
从这些行军食物的特点来看,干燥耐保存,吃起来方便是这些行军食物的特点。而且是不到紧急时刻不会用。军队为了防止士兵提前把口粮吃完,所以这些军粮的口感不会很好。像光饼,非常硬,戚继光的炒米炒面从制作来看,口感也不会太好。还有日本的兵粮丸,喜欢看《火影忍者》的朋友应该对其难吃程度有印象。
▲吃兵粮丸后的反应
所以,行军的情况下想吃顿好的很难的,在作战状态下,有的吃就不错了。
参考资料:《舌尖上的战场:二战意军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
21天歼灭德军17个师:140万苏军打疯了,希特勒被打懵了!
-
清朝军舰“海圻号”曾计划环球航行
-
有关印度的15个事实,跟你想象中的差别有多大?
-
疫情时期的大考,你的物业答了几分?
-
当初被美军收买,出卖萨达姆的的人最后结果如何?
-
在77年前的今天,日本偷袭珍珠港,赌美国“挨揍”后会乖乖和谈
-
列宁晚年遭斯大林软禁?许多细节表明有人似乎想图谋不轨
-
话说世界系列:点燃一战导火索的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
-
中国和全球第一强海军差什么?三种最重要的大船 我们急需补课
-
欧洲人从重大疫情中学到了什么?
-
多年前,外国人在中国都要低人一等,他们为来中国可谓是绞尽脑汁
-
二战时的日本,前方军队到处侵略,国内百姓苦不堪言
-
刚刚,美国四大权威部门,集体给中国泼脏水,外交部回应!
-
基于担当,萨达姆死前让律师转告女儿不要为其请求免除死刑
-
他是打仗最无能的日军战犯,打了败仗就搞屠杀,后骨灰被扔进大海
-
华国锋墓,60岁辞去中共中央主席,每年有两天他必去纪念毛主席
-
最古老的军衔制:秦朝二十级爵位制度揭秘
-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怀念袁先生
-
日本军费开支世界第五,海上自卫队亚洲第一,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
盘点世界各国最后王朝的末代帝王(二)
-
历史上懂的审时度势,懂得进退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
他娶日本女战俘为妻,35年后去日本,才发现妻子的另一个身份
-
中东风云:1941年的盎格鲁-伊拉克战争
-
钱文忠讲述大运河的故事勾勒出洋河前世今生
-
[多图]朝鲜战场彭德怀和金日成差点被俘虏
-
杭州与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哪个城市更强?
-
汉朝人究竟有多迷信?多亏曹操及时纠正,才没发展成印度那样
-
当年玛雅文化雕像上有个“二维码”,曾有人扫了一下,扫出啥了?
-
探寻水书奥秘,弘扬民族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