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鲜卑人去哪了?其实我们都有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
原标题:历史上的鲜卑人去哪了?其实我们都有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
早期的鲜卑只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一个附属民族,因此鲜卑的文化还有政治制度不说媲美中原王朝,就是拿匈奴来做比较,它也是落后一个阶级的。
不过随着汉朝时期匈奴与中原王朝之间接触频繁,鲜卑族人逐渐发现具有相对稳定生产资料的农耕文明实力要远超过游牧民族,于是从东汉时期开始鲜卑便不断的向汉族靠拢,在汉朝将匈奴赶到中亚地区的时候,鲜卑族则乘机占据了漠北。
此后鲜卑趁着中原王朝混乱之际得以发展,在十六国混战时期鲜卑人已经先后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了诸多割据性政权,其中拓跋部落在公元385年建立的北魏,并且在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从而与逃到南方的正统王朝形成了一个南北对峙的局势。
——当时鲜卑族占领了北方地区,并建立了政权后,部分汉人早在之前被屠杀,还有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也早已经跟随晋朝的军队向南逃亡了,汉人的主体都集结到了南方区域,因此等到北魏定都洛阳之时,中原地区的汉人已经相当少了。
但少了并不能代表就没有了,能逃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的起如此长途跋涉的,毕竟当时并没有什么先进的交通工具,无非是牛马。
所以残留在北方的汉人依旧有,而且再怎么被屠杀,人口基数还是比少数民族大的,他们依旧是北方的主体,对北方各方面的影响也仍旧是最大的。
而与此同时,由于鲜卑在入主中原前一直是跟着匈奴进行游牧文化的,所以它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奴隶制度阶段。在步入中原后,鲜卑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奴隶制度与社会格格不入,已经不能够驾驭已经进入封建主义制度的中原了,于是它开始自己找法子寻求改变。
那如何改变呢?自然是学习中原汉人先进文化了。
——当时的鲜卑统治者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体系,从北魏建立之初就开始逐渐效仿汉人的统治制度,不仅按照汉人的统治方式进行设置官员,还按照汉人的税收体系向百姓收税,甚至鼓励鲜卑民族向汉人学习耕种技术,当然还选择任用大量的汉人官员改善其官僚体制。
总之,建立北魏之后的鲜卑人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改变。
当然鲜卑人在完善其统治体系之后也意识到了自身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因为鲜卑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文字系统,根本无法完成有效的书面沟通。在孝文帝时期,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开始让北魏的鲜卑人实现全面汉化。
但在中国古代诸多民族的认知之中,只有中原的汉文化才是天下文化的正统,只有做主中原的皇帝才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北魏皇帝为了证明自己也是“出身于正统”,在汉人大臣的帮助之下,找到了鲜卑也是汉人血脉的证据。
其大致内容为:“当年黄帝炎帝打败蚩尤之后,黄帝将自己最小的儿子昌邑册封到了北方地区。而昌邑和诸多部将的后代就是鲜卑人的祖先,因此鲜卑也是属于汉人的一支。只不过当年他们受制于匈奴民族,所以在文化上与中原被迫切断。现在他们难得有机会可以认祖归宗,所以应该及时的追随中原文化,不要有悖于祖先的意愿。”
《北史. 魏书》记载:“魏之先(拓跋氏),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这种大规模彻底性的汉化,就使得鲜卑族大体来讲变得与汉族无二了。
若是长久持续下去,或许鲜卑族早就消失了。
——但在西魏政权建立之后,其统治者深知如此下去,民族将“万劫不复”,于是改变了之前的汉化策略,并要求举国上下恢复自己的“民族意识”。所以在后来北周时代,鲜卑族只保留了汉族人的政治制度,至于文化方面则是尝试着恢复鲜卑的民族语言以及姓氏。
但由于北魏时期的汉化政策是施行的全盘汉化,加上汉文化有着先进性和包容性,所以鲜卑的汉化已经发展到了固化阶段,北周恢复鲜卑文化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而等到隋朝建立之后,外戚杨坚上位,他是土生土长的汉人,他自然不恢复鲜卑文化了,将汉化进行到底。
从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在朝代更换的过程中鲜卑人并没有付出太惨痛的代价,它是比较平和的被汉化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的鲜卑民族汉化还是比较彻底的,在唐朝的时候鲜卑人已经是完全融入到了汉人的体制中了,服饰、习俗甚至是长相都已经与汉人无异了。
鲜卑族最终是接纳了汉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汉人逐渐融合了,所以毫无疑问我们之中肯定有人祖先是鲜卑人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有鲜卑人血统的。
但这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汉人始终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当年鲜卑人确实统治了中国的北方地区,但毕竟有效的统治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从北魏到北周虽然是鲜卑人统治汉人,但鲜卑人并没有对人口基数更多的汉人进行大面积屠杀,反而与汉人通婚相当频繁。
因此,在鲜卑更偏向于一个被融合的角色。
尤其是唐朝建立之后,鲜卑人由于从文化上已经和汉人达成了统一,曾经大量逃亡到南方的汉人再次回到中原地区耕种生活,中原地区的汉人数量得到迅速提升。再加上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通婚已经稀松平常,人口体量较小的鲜卑人已经彻底的被汉人所融合了。
甚至当时的鲜卑人也认为自己只是汉族的一份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毕竟当年孝文帝也已经提出汉人和鲜卑同宗同族,其他的鲜卑后人自然也就没必要做一个特殊化的存在,若是执意搞特殊的话,搞不好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最后来做一个精要的总结
——其实汉族和曾经历史上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无法彻底划清界限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本来就是人类基因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
就比如说汉族历史上曾被称之为“汉人”,如此一个称呼无非是其他民族对于汉朝所有民族子民的身份定性,因为汉朝曾发展的极度强大,如此的一个称呼也就留了下来。
等到唐朝时期,我国再次进入了一个极度繁盛的朝代,“唐人”成为了唐朝子民的一个称呼,而且在唐朝统治时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像鲜卑一样被融合到汉文化圈这个体系之中。细究起来说,我们其实并不能单纯的说是某个民族被的后代,只能说是多民族共同融合的后代。
相关文章
-
为何古代街头卖身头上要插稻草?
-
他算得上现代最有名的大侠,随着墓被打开,死因也大白于天下
-
中国古代14大神箭手 养由基凭什么夺冠
-
中华大地处处是历史,你家乡的土地上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呢?
-
他蓓翼龙:南美洲翼龙类爬行动物(长1米/翼幅长达5米)
-
历史故事之鸿胪井被日本强盗偷至日本皇宫至今未还
-
新·起点9|传统手工艺的一段黄金时期
-
“南人嗜咸,北人嗜甘”,古人这脑洞怎么开的?
-
探秘:唐玄宗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养活杨贵妃?
-
小型剑龙类:巨棘龙 肩膀长有一对巨大尖刺(达2米)
-
何叔衡:毛主席的忘年密友,60岁时被敌人包围当即跳崖自杀
-
元稹为盛唐落幕写的挽联,最好的时代已经逝去,只剩下满头白发
-
他身受重伤,依旧不顾反对坚持上阵应敌,3天后伤口却几近愈合
-
刘洪森|深化毛泽东研究的三个视角
-
原栉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8米/距今6800万年前)
-
《雪中悍刀行》:徐骁的生意经,顶流的商人
-
二郎神与根达亚文明有关系吗?传说根达亚男子有三只眼
-
历史上的和珅怎么死的?一生辉煌的和珅为何结局惨淡
-
棘鳄龙:小型远古爬行动物(长3米/仅出土脊椎化石)
-
一尊二祖三清是谁 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物
-
宋仁宗四个公主是谁 这些公主结果怎么样下场如何
-
难怪神仙会阻挠取经,原来玉帝和如来有过节,看看安天大会说了啥
-
【学党史】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31日
-
俄罗斯全俄肃反委员会 一个党员干部干掉的机关
-
1973秦始皇还活着的证据曝光:炼制出了长生药(谣言)
-
老祖宗的忠告:“喂狗别喂饱”是什么意思?其实后半句才是重点
-
为何说姜子牙是“五五开”?姜子牙:虽然我修为不高,但法宝多啊
-
姜子牙封神时他给自己封了什么神位?
-
古代悬丝诊脉是真是假?真相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