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普尔战役:德国用6000只啤酒桶,给英法联军上了节化学课
原标题:伊普尔战役:德国用6000只啤酒桶,给英法联军上了节化学课
伯恩哈迪说:“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为了赢得战争,交战双方甚至不惜用一切手段动用一切力量来争夺胜利。只要能够打赢,哪怕使用违反了国际公约和基本人道主义的手段也在所不惜。1915年的“伊普尔之雾”就是法西斯狂徒的暴行之一。
1914年,伊普尔战役开始。德国和英法都希望能够率先抢占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战争中掌握先机。枪炮,焰火,战争几乎毁灭了这个城市的一切。昔日繁华的街道只剩下弹坑,昔日热闹的农舍只剩下房梁,昔日充满生机的森林只剩下枯死的树木。
战况胶着,德国和英法集团势均力敌,一时间难分伯仲。可是谁也不愿意先妥协,放弃这块肥肉。英法联军为了阻止德国军队前进的脚步,就在阵地上围上了高高的栅栏。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沟壕里架上了机关枪和手榴弹,只要德军往前一步便会万劫不复。
英法这样的防御是有效果的,虽然德军进攻的势头很猛,但是这些阻碍都是他们所不能克服的短板。屡战屡败之际,德军的伤亡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不得不调整战术,改攻为守。 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耳中,他不禁大为恼火。
这种失败对于好面子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所以他火速下令召集全国的科学家们研制新型战争武器。只有改进武器才能够挽救德国的败局,减少德国的损失。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新型的武器并非易事,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也没有很好的想法。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个名叫弗里茨 哈伯的化学家站了出来。
作为一名化学家,他对于氯气有独到而又深刻的了解。所以如果他们能够将氯气放在钢瓶中储存,待到合适的时机将它们投放到英法的军队中去,那么敌军必死无疑。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1915年3月,将近6000个装满氯气的钢化瓶被藏在废弃的仓库中等待运输。
为了不打草惊蛇,德军还特意给这些瓶子“化了妆”。他们把氯气瓶改造成了啤酒桶,然后偷偷输送到前线。可是没想到还是被英法联军发现了。但是更让人意外的是,英法联军似乎并没有将这些数目庞大的啤酒瓶放在眼里。4月9日的英国报纸上甚至出现了对于此事嘲讽的报道。但是德军没有理会这些,仍然在等待时机。
经过13天的等待,他们终于等到了一个好天气。德军打开了5730个毒气罐,一时间所有的氯气都随着大风吹向英法联军。士兵们原本以为只是某种自然现象而已,可是没想到没过多久他们竟然都出现了咽痛,刺眼,神经错乱的症状。
毒气肆虐之下,5000人死亡,5000人被俘,英法损失惨重。“告别了,武器。”这是海明威的呐喊,也是全世界对于和平的诉求。战争无义,而使用惨无人道的化学武器更是无义。
相关文章
-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大英雄,为何遭到国人唾弃,最后郁郁而终
-
“巴西特朗普”诞生,他宣称“中国正在买下巴西”,一带一路南美明珠生变?
-
[图文]革命英烈张秋人 杰出的宣传鼓动家
-
“巴特尔,好样的!”
-
28岁中国科学家,在苏联一战成名后失踪,没被绑架没有卖国
-
我的圣诞祝福,你收到了吗?
-
【今日历史】11月26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一个礼节,冈村宁次几十年后还记着,令人敬佩
-
女厨师上厕所不洗手直接做饭,让数百人感染病菌,使7人因此病逝
-
世界上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纽约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
-
精神注入棒:日本军队森严的等级制度,被体罚也不能发出声响
-
中国最大轰炸机高原起降,最大航程约8000公里,载弹量9吨
-
1954年莫斯科,广场在立高尔基画像,人们排队拜谒列宁斯大林遗容
-
一战时的德国比二战还强大,最后为什么投降?
-
“黄泉路”原来真实存在?已被禁止进出,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
-
78年前的中日女排赛中国穿短裤日本穿裙子无论输赢都是耻辱
-
剧中那些出众的风尘女子,不搔首弄姿,照样能惊艳卓绝
-
为情自杀还是妻子投毒?143年前的英国上流社会疑案至今无解
-
往事回眸:中国是如何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
-
米芾趣闻轶事多:曾沉迷于奇石而拜石遭弹劾
-
赵武灵王让赵国强大起来,为什么结局却这么惨?
-
倭刀凶悍,明军曾大量仿制,保存至今的实物还带有蒙古战刀特征
-
全民医保前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的公共福利
-
为何美军没有元帅军衔?其实这个军衔就相当于元帅
-
历史解密苏联介入并操纵中国内战
-
下埃及的都城格尔塞,出土异样青铜器,一开始谁也叫不出它的名字
-
毛主席考虑以“支援军”名义入朝参战,黄炎培反对:这叫师出无名
-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为什么桂系始终以李为首领呢?
-
[图文]清朝新军最后军演永平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