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调,专家提议全国推行“一妻多夫制”,你怎么看?
原标题:男女比例失调,专家提议全国推行“一妻多夫制”,你怎么看?
导语:男女比例失调,专家提议全国推行“一妻多夫制”,你怎么看?
引子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多出来的那部分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意味着这些人无法组建家庭,进而滋生出反社会情绪。在男女比例问题上,印度和卡塔尔这两个国家较为严重。印度和中国古代一样,有着重男轻女的落后风俗,这种观念甚至到了今天还萦绕在印度社会上空,有许多贫苦家庭得知自己生下来的是女婴之后,会选择把她们悄无声息的扼杀,或是在还没生下来时打胎,长此以往导致印度的女婴数量急剧减少,总人口上印度男性要多上好几千万。
更为夸张的则是卡塔尔,这里的女性社会地位很低,在整个国家当中女性的数量只占了23%,人口结构中平均四个男性一个女性,但好在卡塔尔的国土面积不大,这里的人可以通过跨国婚姻,移民等方式找到自己的伴侣。但在中国或是印度这样国土面积庞大,人口数量丰富的国家,跨国婚姻不过是饮鸠止渴的行为,想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的良好引导。
我国同样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男性数量要比女性数量多上5000万,这意味着再过上十年二十年,会有这么多的人找不到妻子。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提议全国推行“一妻多夫制”,你怎么看?
提出这一大胆建议的专家叫做黄有光,是我国一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让他在人口结构上发表了如此大胆的见解,在他看来一妻多夫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古代也不是没有施行过,是一项很有效的办法。男女比例失调就要采取这样的方法吗?想要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还要从古代时期说起。
黄有光教授提出,我国古代曾经实行过一段时期的一妻多夫制度,因此这一制度就算到了今天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需要协商好每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但他忽视了重要的一点,一妻多夫制盛行时,当时我国正处于母系社会,也就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先人刚刚脱离原始性,女性因为可以繁育新生儿、养殖家禽、种植农作物等原因,受到大多数人的崇拜,因此才会形成以女性为主导的社会。
就像是后来的父系社会中,男性实行一夫多妻制度一样,本质上这种社会都是不平等的,要么是女性占据主导地位,要么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但自从封建王朝覆灭之后,我们就一直在讲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现如今专家提议全国推行“一妻多夫制”,就相当于是在开历史倒车,让我们又重新回到那个不平等的时期,这是绝对不可施行的。
结语
黄有光之所以提议要实行这一制度,或许和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毕竟经济才是他的主业,但也正因如此,让他忽视了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个体,实行这一制度很有可能造成的影响,这是不可预估的,因此这一建议并不被其他专家认可,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
-
他是清末铸钱局总办,既不爱钱也不怕死,更是日军无法掌控的人
-
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3条实用建议无废话,适合多数人,2分钟读完
-
民间故事:老汉买个夜壶,半夜撒尿时夜壶开口说:终于能报仇了
-
乌克兰拒售燃气轮机,俄造护卫舰落空,9.5亿美元转手卖给印度
-
偌大的滨海新城为什么没有邮政信箱呢
-
海西州消防救援支队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暨党史教育之“品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第二十四期)
-
为情自杀还是妻子投毒?143年前的英国上流社会疑案至今无解
-
人离世后一定要停放三日,扁鹊救活过“死人”,专家:有科学依据
-
引狼入室!美国传奇狙击手退役,在自家企业中被打成筛子?
-
古人常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到底是什么意思?
-
二战德军军官的配枪让美国大兵纷纷争抢?只为“贵族”二字
-
日本军人隐居中国70年救死扶伤,只有一个习惯能看出来他是日本人
-
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到底有何渊源?
-
美女带“鸭子”鉴宝,自估价为100万,专家:你先站好,我再报价
-
俄罗斯归还东北领土,时隔80年之久,此地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
1958年时,为啥苏联突然跟我们翻脸?原因就这五个字!
-
档案揭秘:美军虐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内幕
-
天才爱因斯坦,因疯狂工作而疏忽家庭,用诺贝尔奖换离婚
-
为什么古人拿到银子都要咬一口?不会吃进细菌吗
-
[图文]二战德籍船只被苏联击沉4500人葬身海底
-
精选|春节有可能过两个?拜年该怎么抱拳?13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学起来!
-
尹检顺长博开讲:湖南史前白陶考古发现与研究,湖湘白韵流播千秋
-
石皮木心圣母院借火灾翻新是所有大教堂的命运
-
电影《乱世佳人》讲述千金小姐和商业间的爱情故事
-
中国第一贼王,警校出身,2年不出门研究盗宝,一夜盗走6亿国宝
-
叁门之战:明朝与葡萄牙历史上的首次军事合作
-
澳大利亚人有多记仇?看看澳洲二战博物馆的地上,你就会明白了
-
《原谅,但不能忘记》争议不断?这只是历史冰山一角,事实更严重
-
日本天皇首次访华,晚宴上一道菜被要求撤下,为何会遭到中方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