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40句大俗语:话俗,理不俗
原标题:四大名著40句大俗语:话俗,理不俗
关于世态
风不来,树不动,
船不摇,水不浑。(《水浒传》)
前世之因,后世之果。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酒不醉人人自醉,
花不迷人人自迷。(《水浒传》)
酒色财气四堵墙,世人都在里面藏。
只见说撑船就岸,
几曾有撑岸就船。(《水浒传》)
世上只有藤缠树,人间哪闻树缠藤?
万两黄金容易得,
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
张爱玲说:“谁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
莫管门前是与非。(《西游记》)
万事皆空,及时行乐,是很多人的选择,至于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尿泡虽大无斤两,
秤铊虽小压千斤。(《西游记》)
世上有貌无实、虚有其表的多,有本事的人反倒往往其貌不扬。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原被犬欺。(《西游记》)
时势造英雄,若没有风云际会,英雄也只能埋没于草莽之中。
既在矮檐下,
怎敢不低头。(《西游记》)
都说“胳膊扭不过大腿”,面对强权强势,世人多是屈服忍受。
关于人情
不看僧面看佛面。(《西游记》)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不同于西方的契约社会;中国又是个“面子”社会,在群体中要有“面子”,活得体面很重要。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水浒传》)
张爱玲说:“感情通常是因为某一个时间和地点,某种氛围之下,因某一件细小琐碎的事打动我们。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水浒传》)
时间会磨平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是慢慢自我消亡,就是在我们的眼中慢慢变得平淡无奇,熟视无睹;美好的感情时日已久,也会慢慢变淡,甚至走向反面。
日远日疏,日亲日近。(《水浒传》)
人若不常在一起,就会一天比一天疏远;若一天比一天亲近,就会越来越亲近。感情在于交流培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千里搭长棚,
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红楼梦》)
世间所有的相聚,不过是为了最后这别离的一刻,这是悲观的说法;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是乐观的说法。
人家屋里各有内外。(《水浒传》)
别人家里有个内外之分,外人不该去的地方就不能去。在别人家里不能过于随便,这是基本礼仪。
任凭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
感情不能奢侈,珍惜眼前人。
醉是醒时言。(《水浒传》)
酒后吐真言。醉后所说的话,是清醒时心里想说而不便说的话。
关于处世
三寸舌为诛命剑,
一张口为葬身坑。(《水浒传》)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
隔墙须有耳,
窗外岂无人?(《水浒传》)
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出卖你,所以谨言慎行。
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西游记》)
只借不还,信誉玩完。
作福不如避罪。(《水浒传》)
行善求福,不如避免罪孽。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水浒传》)
吃饭走路是极平常的小事,但是就是这小事不留神也会出错。行事要小心谨慎,防止“阴沟里翻了船”。
莫信直中直,
须防仁不仁。(《水浒传》)
不要轻信别人表现出来的正直,要防备他背地里存心不仁。也就是常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将就的就省事。(《红楼梦》)
凡事留有余地,做人留有退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红楼梦》)
谁要是只想利己,不肯利他,到头来自己的利益也会站不住脚。只有在利他的同时,才有可能安全稳当地实现利己。
事不过三。(《西游记》)
人心贪得无厌,但是古训有“得意之事,不可再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凡事有个限度,正如一句流行语说的,你可以欺骗我,但请注意次数。
关于修身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水浒传》)
人有担当和责任,当然不能完全自在,最多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红楼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功到自然成。(《西游记》)
曾国藩说:“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红楼梦》)
吃一次亏,学一次乖。人家就是这样,不跌倒,不知痛。
家有余粮鸡犬饱,
户多书籍子孙贤。(《水浒传》)
家境小康,子孙读书,平安无事,这就是修身、齐家有成。
爽口物多终作病,
快心事过必为殃。(《水浒传》)
可口的东西不能吃得过量,高兴起来不能兴奋过度,好事也不一定都有益处,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要警惕一时的痛快,有可能带来祸害,这颇具辩证法。
丈八的灯台,
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红楼梦》)
多关注自己的不足,少挑剔别人的过错。
祸从浮浪起,
辱因赌博招。(《水浒传》)
人一旦染上轻浮浪荡的习气,就会招来灾祸;一旦染上赌博的恶习,就会遭受耻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恶习沾染极易,戒除极难。
关于哲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记》)
长远来看,“道”高于“魔”,“道”占上风;一段时期内,却会出现“魔”高于“道”,“魔”占上风。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三国演义》)
古人相信虽然世事纷纭无穷,但是纷乱里面有一种固定的规律,也就是“天道”或者“天数”,尽管我们不能完全认识,却能模糊地感应到这种规律的存在。
话说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虽然罗贯中所说的“天下大势”主要指的是国家政治,但是推广开来,世间万物也是分分合合,永不止息地变化。
万事不由人做主,
一心难与命争衡。(《三国演义》)
古人相信有一个“命数”或者“命运”的存在,它左右了我们的人生。
金风未动蝉先噪,
暗送无常死不知。(《水浒传》)
秋风还没吹,蝉就感到了秋的气息,而人对生死大事往往毫无觉察。只有少数有智慧的人会去思考生与死的哲学问题。
舌为柔和终不损,
齿因坚硬必遭伤。(《水浒传》)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相关文章
-
马云18年没领过工资,刘强东基本工资一元,这些还不够吗!
-
猪八戒真实身份吓死你 既然身份高贵为何被贬下凡间
-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从哪里来的?自己制作的(观察力强)
-
白骨精究竟是什么来历 她给人的形象究竟如何
-
蝉声,生“禅”
-
过春节的习俗竟与弥勒佛有关 弥勒佛的传说
-
西游记的作者是哪位 真的是明代的吴承恩写了西游记吗
-
绘游记|传承遵义文化——武汉大学赴遵义“遵旧人风,征承者志”实践队
-
《西游记》第五二回大相国寺的来历
-
沙僧吃掉了九位取经人,如来为何不灭了他?原来背后的势力惹不起
-
如来佛祖十大弟子——阿尼律陀
-
地府真正的主人,孙悟空也没见过,不是阎王,也不是地藏王菩萨
-
上古凶兽——梼杌 人面虎足能预知未来
-
孙悟空偷丹时错过了一件宝贝,若得到,如来也拿他没办法
-
孙悟空在变化上,不是二郎神的对手,原因在哪里?
-
梁志刚:季老的游记,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记录
-
三界都不知道菩提祖师的来历,花果山这只老猴为何什么都清楚?
-
《西游记》新片来了!张馨予主演,特效大胆,妖怪形象可怖煞人
-
超有爱!《冰雪奇缘2》片尾“宝宝名单”引好奇
-
孙悟空关在五行山还是五指山?西游记里最易弄错的几个地方
-
小白龙到底为什么被告忤逆判了死刑?背后隐藏西洋海水的秘密!
-
年轻时看不懂《西游记》,看懂时已不再年轻
-
夜读丨王阳明:做人,让自己高兴;做事,让别人放心
-
关于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亦称“乞巧节”
-
西游最神秘的散仙!实力和三清女娲相当,竟是吴承恩的化身?
-
成佛后,孙悟空的地位比观音高很多吗?
-
六耳猕猴:混世四猴之一(和孙悟空难辨真假)
-
观世音菩萨在梵语中的义释
-
西游记七大圣都去哪了 七大圣结交后有没有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