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沙遗址出土千根象牙,为何禁止开发?专家:郭沫若前车之鉴
原标题:四川金沙遗址出土千根象牙,为何禁止开发?专家:郭沫若前车之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留下来了很多耀眼的文物。
有些文物是以收藏的形式流传了下来,有些则是以考古的形式从古墓之中发掘,目前我国博物馆中所展示的大部分文物大多都是从古墓中所出土的。
在早些年我国因为考古技术不太成熟,所以有很多文物在出土之后因为无法保存出现了破坏的情况。
比如说郭沫若先生曾经发掘的诸多明朝陵墓,由于发掘方式粗暴以及文物保存手段落后,导致很多文物出土之后损毁。
在21世纪初的时候,我国在四川金沙遗址里发现了1000多根象牙,但是专家到场之后却要求就地掩埋而禁止挖掘。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事情发生在2001年的四川金沙遗址,考古之专家在发掘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比如说金银铜器,还有一些古典文集等。
不过让发掘专家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一层里竟然发现了有数千根的象牙。
在象牙刚出土的时候洁白如玉,但是没过一会便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风化现象。
之后考古专家也就对已经挖出来的象牙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先用湿毛巾包住然后再用保鲜膜封存,最后交给特殊部门进行处理。没有发掘出来的象牙都就地掩埋。
而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最为主要的原因也是迫于无奈,毕竟郭沫若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所以我们对于文物的态度,更多是保护,而不是开发。
但我国当时的考古对于这种刚出土的象牙并没有任何保存的经验。以往我国出土的文物中,大多都是金银珠宝以及少有的书籍服装等陪葬物品,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对此类的文物都有着一定的保存经验。
对于一些出土之后特别容易风化的产品,都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专业的防护人员就在旁边时刻准备着文物出土之后立刻将其封存起来。比如说出土的一些尚未腐烂的尸体等。
但与之相对比,之前从来没有出土过象牙的经验,所以对于刚出土的象牙会面对的风化现象,大家没有什么经验,更不知道有人该如何做防腐。
象牙在土地埋了上千年里面的蛋白质已经完全被分解掉了,所以导致象牙整体出现了一种疏松多孔的状态,稍微见点风和水之后便会碎的一块一块的。
象牙即便能够被发掘出来,想要将其收藏也是一个非常有技术性的难题,而且在收藏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损坏。
所以也就是说,当时若发掘出来一个象牙,便是浪费掉一个文物,这与考古初衷不符合,是重走郭沫若先生的老路,因此只能果断放弃。
而且即便是要放在博物馆里展览,有那么一两根就可以了,没必要将所有的象牙都挖出去。
相关文章
-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清初画坛那个神一样的男子......
-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只是传闻(明朝时期已经去世)
-
当年赌王为何没有娶利智过门?你看看赌王四个老婆对利智做了啥?
-
孟婆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连阎王也要敬她三分!
-
盘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位小三:唯西施名利双收
-
他在开国大将中排第二,曾率两个团打退两个师,许世友都佩服
-
黄鼠狼拜月的科学解释 黄鼠狼拜月并没有科学解释
-
【党史故事】王树声在十堰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牵制10万敌军长达半年
-
小型厚头龙类:饰头龙 头顶带三角形顶骨(体长仅2米)
-
徐晃在投靠曹操之前在谁的帐下效力?——徐晃(一)
-
从紫禁城到宜宾,“匠心”让他们精神共通
-
古代帝王为何普遍都是“短命鬼”?
-
李唐皇室血统之谜 李唐皇室有外野蛮精悍之血?
-
“元旦”起源于埃及,早期的元旦其实为农历的第一天
-
十大旷世奇书是哪些 素书是道家学说的经典名著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来自俄国)
-
白垩纪恐龙:福井龙 体型是鸭嘴龙类最小(体长仅5米)
-
范仲淹《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作于广德
-
马王堆49克的衣服 只是当时社会最普遍的一件
-
醒龙:非洲小型杂食性恐龙(长1.2米/距今2亿年前)
-
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31日
-
退位的武则天是什么结局 不到一年离世(被迫退位)
-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
彭德怀只剩280人,万分困难下打一胜仗,不料撤离时找不到了政委
-
中型甲龙:林龙 像穿山甲一样蜷缩(蹲到敌人无聊走开)
-
浅析清朝为何从未出现明朝由太监把持朝政的情况
-
封神中,除了陆压的葫芦斩仙飞刀,谁的法宝还能“请宝贝转身”?
-
上将潘凤是什么梗?最早出自三国演义闻酒斩华雄
-
勒苏维斯龙:欧洲中型剑龙科恐龙(长5米/肩膀有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