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都掏耳朵的前世今生:从“小妾”到“二奶”
原标题:揭秘成都掏耳朵的前世今生:从“小妾”到“二奶”
对成都人而言,老街就像一本儿时的小人书,走进老街,仿佛在翻阅流逝的昨天。对外地人而言,老街如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走进老街,就走进了历史的画卷。
老街一切如昔。一张张竹椅从巷头一直排至巷尾,人们在阳光中摆龙门阵、嗑瓜子、啜盖碗茶。那份慵懒和闲适,让很多身不由己的人顿生妒意。就在我身后,一老汉正斜倚竹椅酣然入梦。我怔怔地呆在巷里,心里萌生出与眼前一切共同被时光凝固的痴望。
宽窄两巷原本是旗人的领地,清康熙年间,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从藏区班师,留下千余官兵永驻成都,其盘踞之地称为少城,少城的中心——宽、窄巷子因此诞生。巷内建筑有明显的北方特色,三面环墙的四合院,黑森森的三重大门,以及上、中、下三房布局。清廷覆灭后,这里依然是达官显贵出入的场所。
民国要员于右任,四川军阀杨森、刘文辉等都曾是此间的主人。其实,两条比邻而居的巷弄并无宽窄之别,只因宽巷子住的是官,窄巷子住的是民,才有了这一宽一窄的称谓。
当你在成都宽窄巷的茶馆静坐闲聊,或在小巷悠然信步时,耳边常常会响起“当啷”清脆的颤抖声。这特有的、招牌式的、专属性的声音,老成都或熟悉成都的人,都知道那是掏耳朵的师傅在向你发出信号,听得你耳朵一阵痒痒的。
掏耳朵是没有吆喝声帮助招徕生意的,而是用手指捏住音叉,然后快速转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音叉末端的分叉颤抖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当啷”响声。这是掏耳朵独有的、招牌式的声音,人们常常被那清脆的声音和玩乐性的把玩动作而吸引。
老街逐渐在换新,老茶馆已变得时尚,川剧已被变脸遮盖,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吆喝叫卖声已被高音喇叭置换,热闹一时的人力三轮车也黯然消退,但一路响亮的“当啷”声依然清脆,在老成都模糊的记忆里,只剩下掏耳朵这个老行当是一路清晰的。
成都在快速变脸,不变的是那一批依然活跃的掏耳朵师傅,不变的是那曾经熟悉的颤抖声。
掏耳朵,又叫采耳,成都宽窄巷子靠这门技艺生存的掏耳师傅被外称为采耳师。采耳师们拥有着数十种掏耳工具,如耳扒子、鹅毛棒、铗子、震子、马尾、刮耳刀、耳起、棉花棒、酒精、双氧水、头灯等。
掏耳朵是成都特有的一项休闲活动,在市内随处可见。在茶馆、公园、休闲场所和有名的景点,更是如影随形,犹如寄居。
在这些地方,你会常常见到有人坐在竹椅上,歪着头,闭目,嘴角不时露出一丝发出内心的快感表情,他身旁站着一个人在盯着他的耳朵,拿着一堆工具在打捞、在掏取、在挖掘,好象在寻找什么宝贝一样,这就是掏耳朵。
在成都有句俗话:“来成都不泡茶馆等于白去,泡茶馆不挖耳朵等于没来”,意思是来成都就得掏耳朵,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彰显出掏耳朵在成都休闲文化中的地位,它虽然没有占据成都休闲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不可或缺。
掏耳朵和足疗、按摩、针灸不一样,足疗、按摩、针灸是全国性的,而掏耳朵却是成都独有的。“喝杯茶,掏个耳”已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现象。
掏耳朵的由来很多:有一种版本是唐朝时期,皇帝来四川视察民情时突遇大风,皇帝的口、鼻、耳满是沙子,但耳朵里的沙子怎么也弄不出来。于是请了当地有名的掏耳朵师傅,顺利帮住皇帝把沙子从耳朵里清理出来。皇帝龙颜大悦,重赏了该师傅。受此启发,有心人就专门研究掏耳朵这门能事,后来便一直流传下来。
传说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无论如何掏耳朵毕竟是件令人精神享受的事情。
对于掏耳朵的发展,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从“小妾”、“二奶”到“贵妇人”。话虽然有点俗,仔细琢磨确实是那么回事。很久以前,掏耳朵是附属于理发的,是理发后作为讨好节目,属于免费赠送给顾客的项目,是理发的“小妾”。后来这个“小妾”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愉悦,被大家慢慢认可并承认其价值。便逐渐从理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职业存在。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革期间,掏耳朵行为被定性为资本主义尾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那些掏耳朵师傅只能在地下偷偷摸摸地进行,不敢拿到台面上来。因此,俗称“二奶”。
从理发中分离出来后,掏耳朵并不能单独存活,于是“嫁”给了茶馆,成为茶馆的一个衍生品。和茶馆是依赖和寄居的关系,既相互提携,又相得益彰。因为很少有人会突然想起要掏耳朵而特地跑去找,也没有见过有人专门开个掏耳朵的店铺。
一般都是在茶馆喝茶,见到有掏耳朵的,为了愉悦自己的神经,顺便掏个耳朵。现在有的掏耳朵甚至连茶馆也不依赖了,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出现在一些游人旺盛的旅游区或景点,于是就变成了景点的“贵妇人”。
严格说,掏耳朵摆脱理发,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逐渐加快,个体经济顿时活跃起来。资阳、安岳一带靠手艺吃饭的生意人,利用农闲时间闯入成都开始掏耳朵生意。她们按照预先给自己设计好路线,专门找人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又以休闲场所为主。
所以茶馆、公园、市场、广场、河边、小区都是师傅们涉足的主要地方。虽然挣不上大钱,却也能养家糊口,虽然不能大富大贵,总比种田清闲得多,有的干脆搬入城市。就这样,掏耳朵的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
前些年,掏个耳朵的价格还是1.5元,后来随着物价的上涨,2元、3元、5元、10元这样升起来,有的旅游景点甚至20元。现在成都街头、露天茶座、公园等地掏耳朵差不多是10元。一旦进了高级的茶馆或洗脚城,价格就会高很多,在宽巷子、锦里这样的景点定价是20元。听说在一个洗脚城里甚至高达70元,所以掏耳朵的收费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掏耳朵是四川特有的一种文化。从传统到现代,民间至今仍有三大快活之说:采耳,捏脚,洗澡。耳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听觉器官,其神经系统非常敏感,顾客能在酥痒、紧张、刺激的体验中得到最大的享受和放松,因而又有人将其称为“小舒服”。不仅如此,掏完耳朵还要按摩,捏颈,捶后背。是啊,喝茶舒心,按摩,捏颈,捶后背则是养身,成都人真的是很懂得享受生活。
成都的“老耳朵”已欲罢不能,外地游客更是好奇心切,跃跃欲试,特别是那些老外。很难想象得出四川人能在这么小的耳朵上,做这么大的文章,而且已自然而成一套操作程序和行业标准。“大舒服”不能乱来,就让“小舒服”放纵吧!
相关文章
-
他是唯一成上将的志愿军特等功臣功臣等级比肩邱少云竟超罗盛教
-
红船听书|今日起连播郭学工长篇历史著作《马仁兴传记》
-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帝国有什么关联?原来第三帝国也与之有关!
-
同样做寡妇,萧燕燕能改嫁韩德让,为何胡辇却因爱上马奴毁一生?
-
她成为戴笠最得力的女特工,是因拥有这个“特殊”技能!
-
山东兖州农民挖沙,挖出长7.5米重1.5吨的巨剑,今成国家一级文物
-
灭绝师太为何脾气暴躁?原来她曾被情郎抛弃,比当年的郭襄更加惨
-
世界上唯一的太监皇帝,6岁受刑37岁起兵,17年后建立起庞大帝国
-
蒙古国二战援苏300公斤黄金50万马匹 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三生三世:毕方是上古神兽,实力堪比凤凰,为何甘愿做白真的坐骑
-
天资卓绝谢自然,修道廿七已成仙—万众瞩目下飞升成仙的东极真人
-
人民日报:钓鱼岛地图战 中国有100种方法打赢日本!
-
26年来首次!日本新天皇即位后要在秋季“恩赦”
-
1930年代陕西人,戴“礼拜帽”的是回民,披长发的是刚剪了辫子的汉民
-
古人常说:“坟旁长竹须迁坟,坟前两物成富人”是什么意思?
-
二战中被德军包围三年的城市保卫战,一百五十万人死亡
-
党史百年天天学·10月2日
-
二战德国有大量毒气弹,为何不在战场上用?科学家说了这个话
-
清朝军舰“海圻号”曾计划环球航行
-
沃血怒放抗日玫瑰:身遭日寇剐刑的英烈刘耀梅 令人发指暴行
-
老照片:希特勒得势时期的模样,这些景象见证了纳粹德国的疯狂
-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激荡红色旋律
-
南海历史及争端现状:背后究竟是谁在搅混水
-
犹太人复国,英美为其提供3块地方,为何他们偏偏选定巴勒斯坦?
-
刘擎: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
父亲是李克农的上司,她是校花,嫁给越南人,遇困难时中国援手
-
[图文]盟军何以明知纳粹狂屠犹太人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
-
金门厦门之战:清荷兰同盟与郑氏水师的大战
-
人类还在进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