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起自历法变革,大汉王朝时期的春节萌芽,与今日有何不同?
原标题:春节起自历法变革,大汉王朝时期的春节萌芽,与今日有何不同?
近日的雪预示着来年的好运气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怎样也不会想到由他一手创建的大汉帝国竟绵延四百年,并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春节起源于先秦上古时期的祭祀仪式与天文历法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由于《太初历》的颁布使得中国的历法体系自此确立了根基,而春节也由此产生萌芽并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逐渐成为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
一、天文历法体系的确立与春节的诞生
但凡是一件文化习俗产生便必定有相应的社会文化土壤,春节萌芽于汉朝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而其中最大的因便是二十四节气与历法体系的确立。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而农业生产与天文地理密切相关,二十四节气这一传承至今的表示气候变化的民间习俗便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淮南子》中便有记载说当时的节气是“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斗即表示北斗星的指向变化,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以北斗星的指向变化作为判断节气变化的标准。而在《淮南子》中,除部分节气名称与今日不符之外,大部分节气名称都与今日一致。
根据太初历记载所画出的时节变化图
除二十四节气确立之外,我国历法体系也在西汉得以确立。古人讲究五行相生相克说,在改朝换代或皇帝更换之时往往要在一年的岁首时改正朔与更换衣服颜色,传说中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商以今日的农历十二月为岁首而周代则以十一月为岁首。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始,这样也使得岁首长时间处于变换当中,直到西汉武帝定《太初历》之前,汉朝曾采用了颛顼历、商历、周历等六种历法,岁首的具体时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司马迁、落下闳重新制定历法,最终形成了以正月为一年开始,正月初一为元旦之日的历法即太初历,与此同时二十四节气也被纳入到新的历法体系当中,而中国的农历年也就基本确定下来。此次历法系统的变革对于我国影响深远,它与二十四节气的结合不仅仅为我国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天气预报系统”,而且使得我国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节日。春节的起源之一便是岁首的祭祀活动,太初历颁布之后,岁首为正月,正值寒冬腊月农闲时期,也为人们庆贺新年提供了大量的空闲时间。
落下闳
二、汉魏时期的春节傩戏
春节在汉魏时期出现萌芽,此时的春节有着“正旦”、“元日”、“元正”等诸多名称,其实“春节”一词也是民国之后才被用来形容过年。在先秦乃至上古时期,人们便非常重视岁首时节的祭祀活动以期盼来年能够风调雨顺,而祭祀盛典也成为人们欢聚一堂、欢歌笑语的重要时分。汉魏时期的春节也依旧存有先秦祭祀盛典的色彩,人们认为正月是万物开始的时节,而《史记》中也记载说:“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这说明正月初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日子。
画中的人在举行傩戏活动
汉魏时期的春节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习俗,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在除夕夜的“驱傩”仪式。由于除夕夜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岁暮”日。这一天是除旧迎新的一天,所以人们举行驱傩仪式也是为了能够清除一切疾病与烦恼,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在汉魏时期,每逢除夕夜临近时期,宫廷里便会开始准备驱傩仪式,《后汉书》里写道:“ 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驱疫……以逐恶鬼于禁。”到北魏时期,宫廷内的驱傩仪式已经不仅仅具有驱除邪魔的目的,还想借助这盛大的仪式来展示国家的强大实力。《魏书》中便曾有记载说:“ 因岁除大傩之礼,遂耀兵示武。”整场傩戏令参演步兵驻扎南部,骑兵驻扎北部,二部互相争斗,结果总以北方骑兵大胜终结,这也表示北魏对自己国力的强大自信以及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志气。
北魏的骑兵陶俑
直至隋朝建立,这种傩戏都一直保留了下来,北魏时期的傩戏因统治者为鲜卑族而具有强烈的鲜卑色彩,而其由于其目的过于张扬,是为了宣扬武力而进行,其所具有的汉朝时期的祭祀活动的威严感已经大为减弱,傩戏祭祀鬼神、祛除邪魅的神圣感已经逐渐消失,仪式也不再为神,其娱乐性与“人”的色彩愈发的浓厚。
三、“人日”之活动
在汉魏时期有着一项非常独特的春节习俗即“人日”活动,人日又被称为“人胜节”,古人认为在天地混沌初开之时,正月的前七天分别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第七天人类出现了,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人日”。人日活动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是春节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吃由七种蔬菜(象征初七)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具体来说就是将七种蔬菜切成块状,经调料调和之后放在锅中煮成糊状食物后进行食用。其二要用五色绸缎为底料,将其裁剪成为人形并贴在屏风之上。第三则是要制作一种名为“华胜”的女性头饰用品互相赠送,而女性戴华胜既有着生殖崇拜的意味还有祛除邪魅的功能。此外人们还要在这一天登高,君臣则经常会在这一天登高赋诗并举办诗词盛会。
此外汉魏时期的春节还出现了在门上贴门神的传统,神荼和郁垒成为家喻户晓的门神,被人们贴在门上以保佑家庭和谐平安。而桃木克鬼、放爆竹等习俗在此时期也已经确立下来,成为汉魏时期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荼和郁垒
文史君说:
汉魏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巅峰时期,与此同时许多制度也在此时被确立下来。在汉朝出现并确立的二十四节气与太初历不仅仅确定了我国的农历纪年制度,还为春节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自此春节的萌芽产生并一点点的发展成熟。
华胜头饰
参考文献:
1. 李翠华:《先秦至唐宋时期春节习俗研究》,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相关文章
-
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牺牲一军长,元帅差点负伤,令两幸存者均为大将!
-
黑丘龙:南非巨型恐龙(长12米/颅骨呈现三角形)
-
刘备简介:刘备有几个儿子及其死因
-
揭秘清东陵的十大未解谜团 乾隆棺椁能自己移动?
-
中国百年校服图鉴:校服是怎么变丑的?
-
古代中国军事技术落后西方,比想象中晚得多
-
恐怖刑罚三角木马:下体会被刺穿(非常的残忍)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九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刘秀的文治武功都不差,可为何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他缺了啥?
-
淮海大战,杜聿明集团拥有三个兵团,那么这三个兵团司令员都是谁
-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夫妻吗?
-
水浒传中最神秘的美女李师师,最后离奇失踪,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来自俄国)
-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迁都,而不是回自己东北老家?
-
【网信学党史】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12日
-
盘点:对子女言传身教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
-
少泉:日本平尾赞平旧藏——元代民俗钱赏析
-
为什么现在看不到古代银子了?原来它们都去了4个地方
-
元帝为什么会后悔?王昭君的没竟让人陶醉?
-
林黛玉死因之谜 原来是精心策划的谋杀
-
【品党史爱王兰】党史小故事|贺龙:永远跟党走
-
为方便控制,一伙人拥立傻子当皇帝,傻子上位后立刻将其赶尽杀绝
-
三国演义武将武力排名前五名 三国有哪些厉害的武将
-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
【学党史】活捉陈时骥——陈时骥被捉经过
-
历史上吕布有多勇猛 吕布有哪些过人之处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5日
-
一万年前是什么朝代?
-
《重耳传》将播看传统习俗 寒冬腊月数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