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一花开五叶,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东渡传法记

原标题:一花开五叶,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东渡传法记

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师承般若多罗尊者。南朝梁(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以“直指人心,见佛成性,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中心的佛法在中国进行传播。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达到鼎盛。

达摩从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后北行至北魏,当时的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法,诚信修建寺庙。寻得达摩的踪迹,邀请他讲授佛法。

达摩见到梁武帝后,梁武帝问:“我这一生当中修了很多的寺庙,给很多的僧人剃度,不断地抄写翻译各类经书,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自信的梁武帝当然想得到“圣人”的认可,可此时的达摩却说:“没有功德。”

吃惊的梁武帝忍不住会问:“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谁知达摩回答说:“你说的这只是人们做善事,在乎的是现世或下世的福报,这些有时候是如影随形的,但并不是真正的功德。”

梁武帝不禁问:“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呢?”

达摩回答:“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尘世上追求的。”(意思就是所谓的功德主要来自于内在的修行加持,并不是在外界能够的到的。)

梁武帝又问:“那究竟什么是圣人呢?”

达摩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圣人。”

气愤的梁武帝问:“那回答我问题的人是谁?”

达摩说:“我也不知道是谁。”

这次谈话可谓是鸡同鸭讲,梁武帝不能领悟达摩话里的深意,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达摩辞别梁武帝渡江北上。

当时的洛阳附近有个叫做神光的僧人,他博览群书,在佛学上有一定的造诣,他讲的经深入人心。当时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所以神光每次讲经都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围的水泄不通。

有一次,辞别梁武帝北上讲经的达摩路过此地,便竖耳倾听。有的时候点点头,有的时候摇摇头,发现此种状况的神光问:“你为什么摇头?”因为二人对佛学有不同的见解,达摩主动让步,准备继续北上,可神光却认为转身的达摩是故意来侮辱他的,于是将手中的念珠朝达摩打去,达摩依然站立此处不躲不闪,正打在脸上,打掉了两颗门牙。后来想到,在当时有圣人的牙齿掉落地上,当地会发生大旱的说法。于是达摩把牙齿和血水吞进了肚子。这便是后来流传已久的“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故事。

达摩辞别梁武帝后继续北上,可是此时的梁武帝却后悔了。当时梁武帝身边有个大法师叫做志公大师,梁武帝跟志公大师谈到了跟达摩的对话,谁知志公大师却说:“达摩祖师答得对呀!皇上,你要知道,你本来是有功德的,但是老是挂在嘴上,要人称赞,这就是刻意贪求功德,功过相抵,那也就没有了。而佛本来没有形式,只存在心中,既然皇上怀疑有没有佛得存在,那证明皇上心中无佛,既然心中无佛,那么又怎么会有佛的存在呢?”于是,懊悔万分的梁武帝派人追赶,可是到了幕府山中段的时候,两边的山峰突然闭合,阻挡了人们的去路。走在江边的达摩看到有人追来,便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放在江面上,芦苇瞬间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北魏孝昌三年的时候,达摩到达了少林寺,便在少林寺旁边的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上部找到了一个天然的石洞。他端端正正的坐在石洞中,两腿盘曲,两个手做弥陀印的样子,一双眼睛向下看,五心朝天,开始入定。等开定后,就站立起来活动活动筋骨、锻炼一下身体,继续坐禅入定。达摩以这样的修行方式进行了九年,悟出了一套能够让当时的中国人接受的佛法:东土禅宗。它不讲究文字的描述,只要了解自己的心性,同样可以悟道成佛。

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竞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纹路,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

神光一路打听达摩的踪迹,终于得到达摩在少林寺修行的消息,便诚心诚意的前往参拜。可是达摩正在面壁修行,于是神光站在洞外,静静的等待达摩。

达摩问神光:“你为什么要站在洞外?”

神光道:“我想做您的徒弟,跟着您学习佛法,希望您能够成全。”

达摩听到后想到神光讲法时傲气十足,担心神光是一时性起,怕他不能够坚持,对神光的请求不置可否,继续修行。但神光对此并不气馁,他想到了古人学习都是历尽艰难险阻,便将此当成达摩对他的一种考验。于是达摩静坐参禅,神光继续洞外等候,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风吹雨打都改变不了神光求道的决心。等到寒冬腊月,大雪纷纷,达摩依然在面壁参禅,雪已经过了神光的膝盖,依旧岿然不动。此时的达摩仍旧忘我,此时的神光,拿出一把特别锋利的剑,砍断了自己的左臂,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上的白雪,神光将断臂放到了达摩的面前。经此种种达摩看到了神光求道的决定和不可摧毁的信念,并展现了他非常人的忍耐和刚毅。自此达摩留神光在身边,并赐名“慧可”。这就是达摩与二祖传法的故事。

达摩到达中国之后,认真传法,受到更多人的认可,成为北魏时期最受人尊敬的禅师,这就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当时有一位国师叫菩提流支,便想出了下毒的方法陷害达摩。虽然达摩心里明白有毒,可是依然照吃不误,结果吐出来的东西砸到石头上,石头全部碎裂。还有一次达摩吃完东西之后,在嘴里吐出一条毒蛇来。在后来达摩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传人,知道自己教化世人的因缘已了,便不再自救,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圆寂。

达摩圆寂之后,僧徒们为他祭拜,连皇帝和官僚们都为之叹息。可当时有一位东魏叫做宋云的使臣,他因为出使西域,并没有听到达摩圆寂的消息。两年后,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经过葱岭(古丝绸之路上的帕米尔高原)的时候,就看到达摩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拿着一只草鞋,身上穿着僧衣,光着脚从东边走来。宋云停下脚步问:“大师,你要到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要往西天去。如果说起的话,会给你增加祸端。”又跟宋云说:“你回到京城以后,不要跟别人说见到过我。”说完之后二人分别,各奔东西。

宋云以为达摩跟他说的是玩笑话,并没有当真。回到京城,宋云向皇帝复命时提到了在葱岭遇到达摩回西天的事情。谁知道东魏孝静帝大发雷霆,怒斥宋云:“众所周知,达摩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达摩,难道死人还能复活吗?你这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说罢,便令殿角侍卫把宋云扭出殿外,五花大绑投入南监。

事隔数日之久,孝静帝坐朝审理宋云欺君一案。将宋云传上殿以后,孝静帝问道:“你在葱岭遇见达摩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要如实说来”。宋云先叩头,后说话:“我在葱岭看到达摩的时候,他光着脚,一手拄锡杖,一手提着鞋子。僧衣随风飘,翩翩向西行。说是要回西天,并嘱咐我不要将这件事说出去,假若说出去,便会有灾祸。臣以为是玩笑,更不敢欺瞒圣上,便如实奏陈。臣所言,句句是真。不敢欺圣上,万望圣察。”孝静帝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无所适从。群臣们在殿角下,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达摩辞世,人所共知,哪有死人还阳的事?宋云犯的是欺君之罪,应当依法处置。”有的说:“达摩西归宋云见,监禁岂敢再欺天,既然真假是非难辩,可以开棺验证。”

孝静帝采纳了后一条建议,遂命人开棺视之,棺中空空,只剩下一只鞋子。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得以平反昭雪。

这就是初祖达摩比较有名的故事,至今仍被国人津津乐道。达摩的到来开创了中国禅法的新诗篇。他的禅法理论被他的弟子昙林收录在《二入四行论》中,它以简短的文字深刻而又清晰地揭示出了修行的重要途径,它以禅意指导人生,在生活中能打破种种束缚,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达到解脱。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