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本《西游记》谁写的?你可能看了本假西游
原标题:史上第一本《西游记》谁写的?你可能看了本假西游
(蜗牛看西游第249期)
文/陈帮和
一
今天给大家介绍三个不同内容的取经故事,分别是《大唐西域记》《西游记》,以及一部动画番剧《西行纪》。
《大唐西域记》是史上第一本西游记,吴承恩版《西游记》是我们现行通行本。而《西行纪》是一部脱胎于西游、但又不同于西游,对西游文化进行延伸拓展之后的一部后西游记作品。
从小以为,《西游记》同我们的语文教材一样,包装封皮不同,但内容都相同,讲的都是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打怪取经的故事,作者只有一个,叫吴承恩。
长大了,才知道《西游记》有好多个版本,每个版本的内容都有区别。我们现在手里拿的通行本大多以明朝世德堂版本为母本,外加清朝《西游证道书》中唐僧出世的内容编撰而成。世德堂版(一般称为吴承恩版)出现之前,就有300多个版本的西游故事。
再后来,竟然得知《西游记》的作者未必是吴承恩,最多是个搜集整理者。他的作者身份不过是鲁迅、胡适的盖棺定论。
再再后来,发现世界上第一本西游竟与吴承恩版西游相差非常大,唐僧师徒、观音、如来佛祖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难道我们这么多年读的居然是一本假西游?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那么,史上第一本西游,讲的是什么内容?
二
要说第一本西游记,不得不提一个顽固的小和尚,他的法名叫玄奘,俗家名叫陈祎。
按理说,你一个小和尚,好好念经有碗稀饭喝就行了,可他不,偏偏认死理。他发现,佛经来自西方,但由于翻译者的不同,翻译的水平有高低,手里的佛经有多个版权,甚至同一条佛语也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还相互矛盾,互相掐架。
就像一名高考生,进了考场才发现读的教材不一样,这如何考试?作为传道者,居然连自家人都吵起来了,如何说服信众?因此,玄奘下定决心,要到高考老师家里拿最正宗的教材。
然而,第一个反对他的,竟然是他的引路人,也是他的二哥陈素。此时的陈素是洛阳净土寺的高僧,法号长捷法师。
二哥不让他去,主要是担心他的安危。
要知道,大唐到印度两万多公里,中间还隔了死亡戈壁和荒凉沙漠。在此之前,曾有一百多人去取经,真正成功的,廖廖无几,绝大多数死在了半道上(这也是沙僧流沙河吃取经人的由来)。
如果说亲人反对,还可说服。但如果皇帝不同意,那就彻底没戏了。那时,李世民刚取得大权不久,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唐太宗下令,非特殊原因,不许任何人出境。玄奘的报告递交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批准。
第二年(628年),大唐发生荒灾,灾民四出逃荒,玄奘往脸上抹了一把灰,夹杂在灾民群中向西出发。既然公费出差泡汤,那就自费出国吧。
然而,其间艰辛,非常人难以想像。玄奘几经生死,终于达到佛教圣地那烂陀寺(西游中的大雷音寺)。
那烂陀寺遗址
在那烂陀寺5年,玄奘从一名插班生迅速成为博士生,还被评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也是唐三藏的由来),同时,他还兼学了婆罗门经典,掌握了多门外语(当时印度小国林立)。
按理说,玄奘的人生理想全部实现,不仅找到了高考老师,寻得了标准答案,还挤进了教师队伍,成为学术权威。此时,他完全可以象《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成为西天一佛,享受终生荣誉。也可以像今天不少海外学子一样,取得绿卡(他甚至不需要取,很多国王哭着喊着要送给他),成为别国公民。
但是,玄奘始终没忘初心,没忘当年那些盗版经书带给他的困惑。在公元641年,玄奘拒绝了多个国王的挽留,再次踏上了归程。又花了4年多时间,才于公元645年回到了大唐。在进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泪如雨下。
唐太宗有感于他执著的精神,同时也急需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让玄奘将取经经历记载下来。于是一年之后,一本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诞生,书中详细记载了玄奘走过的西行路线及亲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情况。
《大唐西域记》不仅是研究古代西域及古印度的重要著作,也是史上第一本西游记著作。
三
那么,在《大唐西域记》里,唐僧师徒是个什么形象呢?玄奘法师有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是否有观音菩萨沿途保护?
答案是:有部分人物的影子!但与今天《西游记》里的人设完全不同。
首先,玄奘法师的父亲并不是开国丞相殷开山的女婿。
玄奘的父亲叫陈惠,祖上曾经很辉煌,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了。陈惠只做过江陵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他就隐居乡间当起了农民。不过,他同《西游记》里的陈光蕊一样,长得身高体壮、美眉朗目,是个标准的帅小伙。他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敬仰。
陈惠共生了四个儿子,玄奘排行老幺。从小,玄奘就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父亲去世后,又跟着二哥长捷法师学佛经,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宅心仁厚的品德。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唐太宗的干弟弟,也就是女儿国国王口里的“御弟哥哥”,但在历史上,他与唐王只是相差千里的君臣关系。
不过,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取经路上有一个国家叫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区),国王鞠文泰非常仰慕玄奘的学识,非要留他下来当大法师,玄奘死活不同意。后来见走不脱,干脆拒食。
让我放弃信念,不如让我去死。
四天四夜之后,玄奘奄奄一息了,但态度仍没一丝改变。高昌王终于被他取经的决心所感动,不仅放他西行,还与他结拜为兄弟,这就是“御弟哥哥”的由来。
《西游记》中,唐僧是个爱哭、爱念孙悟空紧箍咒的人物,并且是如来的二徒弟,典型的佛二代,吃了他的肉,就能长生不老。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出,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其实同当前热播动画番剧《西行纪》中的唐三藏更相似一些。他同我们一样,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信仰和个性。
在《西行纪》中,唐三藏有至亲至爱,可惜全部死去,因此投身佛门。他听从如来安排,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回来后才发现,陷入了一个阴谋。孙悟空奋起反击,在与三眼神将战斗的关键时刻,误听杀心观音劝解,念起了紧箍咒,导致孙悟空战败被杀。
这样的结局让他追悔未及,从此,隐居长安醉生梦死十六年,人生完全颓废。至到有一天白狼将他唤醒,他才幡然醒悟,重新找回徒弟,组队护送奇经到西天极乐世界。
纵观玄奘法师、唐僧和唐三藏,我们就会发现,这三个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一个字“仁”。
仁,从人从二,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为信仰献身,《西游记》中的唐僧为佛而献身,《西行纪》中的唐三藏为大爱献身,这体现了“仁”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含义。
四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灵魂人物,正是靠着他的保护,唐僧才到西天取到真经。同时,他也是一个见到玉帝也不低头、见到如来也不服输的狂人。
那么,在第一本西游记中,他是个什么形象呢?
据说,孙悟空的原型名叫石磐陀,是玄奘法师取经路上收的第一个徒弟。
石磐陀是个胡人(孙悟空是猢狲的由来),听说长安来的一名高僧要去印度西行求法,他十分敬仰,当即找到玄奘拜其为师,并答应帮玄奘偷渡玉门关。
但在戈壁走了一段时间后,石磐陀后悔了,万一玄奘被擒,把他供出来,他就死定了(当时协助偷渡者也是死罪,胡人越走越不相信玄奘能偷渡成功),于是产生了杀师叛逃的念头。
那天晚上,石磐陀天人交战,抽刀逼近玄奘,但又折返回去。一会儿又抽刀过来……反倒玄奘万念俱空,静静坐着,闭目不视,任听上天裁判。石磐陀最终还是没有下手,天明骑了骏马不辞而别,将一匹瘦老赤马留给了玄奘。
这个场景,是不是同六耳猕猴棒打唐僧的场景十分相似?
石磐陀虽然是唐僧的大徒弟,但并没有非凡法力,也没陪玄奘走到最后。在取经故事中,这个人物并不出彩。于是,在后面的西游改编过程中,人们将神话里的一个妖怪与他进行了嫁接,并有了一个新身份,猴行者。
这个妖怪名叫无支祁。无支祁是远古时代四大灵猴之一,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它的头颈一伸就达百尺,最长的长颈鹿也看不到它的下巴;力气超过九头大象,现在的起重机分分钟可被它秒杀。
它还善于变化,一窜就不见了身影,而且放水水平相当高,连水神共工也不敢与它对抗。
可惜它不好好做妖,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
大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大禹很恼怒,召集群神想办法,最终在神兽夔龙的协助下,擒获了无支祁。
无支祁虽然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大禹用大铁索锁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了他的鼻子,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无支祁的故事,是不是同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有点类似?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狂!
此外,胡适和陈寅格还认为,孙悟空也杂揉了印度哈奴曼的人设。
哈奴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灵猴:它拥有四张脸、八只手,能腾云驾雾、移山填海、随意变化(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由来)。
它刚出生时,见到太阳,以为是一个煎饼果子,一把抓到手中要吃进肚子。为了让太阳免遭不测,因陀罗急忙以雷霆击哈奴曼之颚。
在《罗摩衍那》中,哈奴曼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从魔王罗波那手中解救出王妃悉多,还烧毁了魔王的楞伽城,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了罗摩的伤兵。罗摩为报答他,赐他长生不老之神技。
陈寅格甚至发现大闹天宫也是来源于印度的民间故事,到了中国后,与取经故事相整合,安在了孙悟空身上。
在《西行纪》中,孙悟空又是什么形象呢?仍然集中在一个“狂”字上!面对帝释天的淫威他毫不畏惧,面对杀心观音的威逼利诱他嗤之以鼻,面对三眼神将的狂傲他挥棒就上……
但是,面对师父,他却恩情难却,虽然是唐三藏念紧箍咒才导致他战败,但在三眼神将的刀落下来之前,他仍悲声道:师父,此生再难保护您了……面对小羽(奇经化身),他忠肝义胆,取经归来,小羽再三恳求不要交给帝释天,在重重压力之下,他仍然挥棒护经:她不能交出去!
从懦弱的石磐陀,张狂的无支祁,大义的哈奴曼,到《西游纪》中见到玉帝也不跪的孙悟空、想打唐僧一棒子的六耳猕猴,以及《西行纪》中恩怨分明的孙悟空,可见人们赋予这个人物的情感在不断变化。
年少时,我们崇尚个性张扬,想做什么就要去做什么;长大了才知道一根棒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征服一个人可以用暴力,征服十个人可以用诡计,但征服一群人,只能靠品性!
一个人可以跑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孙悟空的斗战胜佛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六
我们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取经队伍居然出现一名好吃懒做还好色的猪八戒,很多人想不通。有人说,如果开除他,取经队伍走得更快。
在《大唐西域记》中,唐僧师徒包括白龙马都有原型,唯猪八戒没有。
猪八戒怎么“混”进西游记中的,争论颇多。
鲁迅认为来自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故事,《西游记杂剧》的作者杨景贤认为来自佛教的天界驾车神——北斗七星。密宗中有“七匹猪拉着女神摩利支天车舆”的记载和绘画,杨景贤据此推断猪八戒在天界的前身应是佛教的“摩利支天的御车将军”。在道教中,“天蓬”即是北斗七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猪八戒的前身是天蓬元帅。
陈寅恪却认为:“猪八戒高家庄招亲故事,必非全出中国人臆撰,而印度又无猪豕招亲之事……此故事复经后来之讲说,闪毗国之,以音相同之故,变为高家庄之高。惊犯宫女,以事相类似之故,变为招亲”。
也就是说,猪八戒前世天蓬元帅的故事来自佛教和道教经典,高老庄招亲故事来自中国神话传说。
有人认为,西游队伍中的猪八戒,其实代表着修行需要克服的顽疾。猪八戒好色、恋家、贪吃、藏私房钱、小心眼、抢功……无一不是俗人常犯的毛病,是每个修行者必须克服的。如果猪八戒都修行成佛了,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佛。
也有人认为唐僧师徒代表着五行,猪八戒是木母,孙悟空叫金公。木母属水,金公属火,所以猴子与猪水火不容。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有人居然提出嫁人要嫁猪八戒。为何?因为相比唐僧悟空神一样的存在,猪八戒是最接地气的。比如在对待女人问题上,猪八戒就是一个情圣,充分体现了一个“痴”字。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因调戏嫦娥被打下凡间的,但此嫦娥非彼嫦娥,她只是月宫中的一个宫女,月宫真正的主人是太阴星君。
猪八戒其实早就与这名宫女熟悉。在天竺国时,太阴星君带了一帮嫦娥现身,猪八戒跳到半空中,一下就抱住其中一名嫦娥:你我是旧相识,到一边耍子去。而这名嫦娥居然没叫他臭流氓,没有反感他的行为。
但那天晚上,猪八戒在蟠桃会上受了表彰,多喝了点酒,于是乘着酒兴来到月宫,原想和老情人温存温存,谁知嫦娥却大喊大叫起来,王灵官马上出来扭他去见玉帝。
原来是情侣之间的矛盾,却上升到干部作风问题,于是猪八戒被打到猪圈当猪。但即使如此,取经路上他都没有抱怨过嫦娥一句。
猪八戒成为猪头人身的怪物后,福陵山云栈洞里的女妖卵二姐收留了他,并让他当了一家之主。卵二姐是唯一爱过猪八戒的女性。
可这幸福生活没持续多久,一年后卵二姐就死了,猪八戒坐吃山空,只得再次出来吃人,至到观音点化,不再作孽,转而到高老庄当了上门女婿。
因为太丑了,也太能吃了,高太公并不喜欢他,到处找法师除他。猪八戒只得跟着唐僧前往西天。然而,虽然高老庄不欢迎他,取经路他仍念念不忘回去找高翠兰。
在《西行纪》中,猪八戒更惨一些。取经归来,因孙悟空对抗帝释天事件,他被拨掉獠牙失去了法力,回到巨猪城,却又被弟弟陷害,高翠兰也离他而去。
后来在师父鼓励下,他重新找回了自己,也明白了世间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毅然舍去了失而复得的巨猪城主,也原谅了弟弟和高翠兰,跟随师父重新西行。
《西行纪》中的人设告诉我们,在年轻一代心里,猪八戒已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俗人,而有了一个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的新形象,他开始用宽容对待生活中的一切磨难,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只会说句“天凉好个秋”。
七
说到沙僧,就想起最近在网上很火的一个问题:孙悟空是猴子成精,猪八戒是野猪成精,那么沙僧是什么动物成精?
其实,沙僧的原型根本不是动物,而是一个神。
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玄奘法师一段难忘的经历,玄奘法师在取经过程中,途经一片茫茫沙漠,大约有八百里之遥。在沙漠中,水就是生命,可是,他却不小心打翻了水囊,水漏得点滴不剩。坚持了五天,终于奄奄一息,他以为生命就将交待在这里了。
弥留之际,突然看到一个身材高大、满脸胡子、手拿武器的人对他说,起来,前面就有水!他猛然惊醒,艰难翻到马背上,老马奔跑,果然把他带到前面不远的一处水塘边,他得救了。
后来,玄奘给人谈起这段经历,当地人告诉他,这个身材高大的梦中之神,就是深沙神,专门保护取经人。
但西游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慢慢变异了,八百里流沙变成了八百里流沙河,深沙神也变成了沙流精,还有一个名字叫沙悟净。
《西行纪》重新还原了这一设定:取经归来,沙悟净被洗掉了记忆,成为了天众的帮凶,在沙漠里作恶。但唐三藏找上门来时,他被唤醒,马上义无反顾地跟着师父西行。他的法力,也与沙海有关。
总知,无论在哪个版本中,沙僧都不是那个只有三句台词、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净”:只为一个人、只为一个目标,没有一丝杂念。
心底无私坦荡荡,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就可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了。
八
在《西游记》中,观音不仅是如来的得力助手,也是取经团队的总负责人。她是以一幅庄严圣洁的女身形象出现的。
但在《西行纪》中,杀心观音竟然是一名高冷美男子,这让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在印度佛教中,观音就是一个伟壮男身。
《悲华经》记载:“有转轮圣王,名无浄念。王有四子,第一太子名不眩,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这说明,观音菩萨的原型是转轮圣王的太子,一个标准男子汉。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魏晋时代。刚进来时,仍然是以“伟丈夫”的形象高坐佛堂的。这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南北朝时期的木雕等,可以得到印证。在敦煌壁画中,观音就是一个长着小胡子的西域男子。
到了武则天当政,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找个理由,武则天宣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既然女皇前世可以是男身,那观音今世为何不可能是女身呢?于是人们投其所好,将观音形象仿照武则天形象塑造,慢慢就变成了一个面如满月的慈悲女性形象。
《西行纪》杀心观音的设计,应该考证了印度佛教观音的人设。他与如来一起,是天众的两大护法,如来逃走之后,他是帝释天的首席护法,也是唐三藏送经的最大障碍。但是,他原本并非凶恶之徒,一切只因忠于天众。
帝释天是《西行纪》中唐三藏送经的最大阻力,很多人以为他就是玉帝,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其实并不是。
据佛教诸经论所载,印度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因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欲界天主,帝释天娶阿修罗魔鬼之女,掌管雷电与战斗。可见,帝释天是欲界领导,所以杀心观音和如来才有可能会成为他的两大护法。
九
上面论述可以看出,从唐朝至今,玄奘取经经历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已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时代化,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西游文化。
但无论是《大唐西域记》,还是吴承恩版《西游记》,以及今天年轻人喜欢的《西行纪》,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唐僧师徒四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了那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西游记。
我们每个人都走着不同的取经路上,寻找着心目中最珍贵的真经。只不过,有的人是唐僧、孙悟空,有的人是猪八戒、沙僧。
但不管是谁,我们都应该像《西行纪》中所说的一样,我们一生应该为自己走一回取经路,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都要勇敢去趟一趟,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关文章
-
托塔天王李靖的师傅叫什么 李靖师傅介绍
-
古代神话故事:聊斋志异奇谈之青蛙神的传说
-
为何老君烧不死孙悟空,如来只敢压五百年?因为有人罩,不是菩提
-
揭秘真实的唐僧 唐僧并非胆小怕事之人
-
刚刚!周杰伦新歌上线,夏日特调《Mojito》入坑预订!
-
行者当生而不息让徐霞客精神永远在宁海闪耀
-
钟馗的判官职务是否属实 看世人是如何讲诉的
-
通玄先生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张果老通玄先生的故事
-
是产品不好卖了,还是自带IP的产品太好卖了?|【极十好奇推荐】
-
门神怎么来的 门神是谁
-
取经路上为什么一直是孙悟空去天庭叫帮手,八戒沙僧却从来不去?
-
女人到中年,其实是一部西游记
-
杜贵晨:章回小说叙事“中点”模式述论——《三国演义》等四部小说的一个艺术特征
-
如来佛祖十大弟子——迦旃延
-
黄道十二宫之天秤座:天秤座的故事
-
被安排的命运:生下唐僧,然后死亡
-
“她”视角洞察,为什么说这档旅行生活节目简单却珍贵
-
反派“老戏骨”刘江今晨仙逝,曾在《西游记》中饰演阎罗王
-
罗PD和李秀根7月开录《李食堂》,先接待少数客人
-
牧童、短笛、老牛,玉花寿之王博士的三牛图超越了《西游记》
-
玉帝为何请如来降服孙悟空,天庭有能力的人很多,究竟是什么目的
-
人到中年,有多少人活成一部《西游记》
-
老子一气化三清是怎么回事?三清都有谁
-
《山海经》异兽图片介绍 夔牛为其中之一
-
《西游记》孙悟空打妖怪也要看背景,看尽世态炎凉
-
牛魔王在天庭还有另一重身份?天蓬元帅也比不了他?
-
汉钟离点石成金的故事简介
-
钟馗为什么能捉鬼?古代民间鬼神观念的根深蒂固
-
“丢丢丢~灯登等灯”的《西游记》片头曲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