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千年奇冤孙悟空偷蟠桃竟是为了唐僧
导读:孙悟空可说是中国神话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任何形象都不是凭空意想出来的,那么孙悟空的起源是什么呢?我们试着分析下:
一,我们知道孙悟空是石头里跳出来的,所谓"父天母地"。这个形象与《淮南子》所记夏启之诞生于灵石是何等的相似?二."形若猿猴"的外貌,如"无支祁"。无支祁是唐代李公佐《古岳读经》中所写的淮河水神。"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自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与孙悟空的确不无相似之点。;三就是"铜头铁额"的特征,这个可能是受到了与黄帝争位的蚩尤及其众兄弟的传说的影响;四.孙悟空"与帝争位",号称"齐天大圣"的战斗精神,不由得不让人想到与帝抗争的刑天。
也有人提出孙悟空的形象是受印度神话的影响,比如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所写的猴子国的神猴哈奴曼,他的神通也是大得惊人。能在空中飞行,能把喜玛拉雅山拔起背着走,还曾经被吞入一个老母怪的腹中,在里面伸缩变化后又从老魔的耳朵里钻出来。这些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论证这些只不过好玩罢了。让我们看看流传于宋朝的话本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怎么描述孙行者的原型的:
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道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这里还不叫孙悟空,而且他的形象还是个白衣秀才。不过后来的《西游记》已经很明显的在仿照他写做了。我们接着看:行者神通,偕入大梵天王宫,法师讲经已,得赐"隐形帽一顶,金镮锡杖一条,钵盂一只,三件齐全",复反下界,经香林寺,履大蛇岭九龙池诸危地,俱以行者法力,安稳进行;又得深沙神身化金桥,渡越大水,出鬼子母国女人国而达王母池处。(中国小说史略)可见孙悟空的本事已经很大了,有趣的是,《西游记》里写孙悟空偷蟠桃是主动的,而在这本小说了却是唐僧想吃:法师曰:"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孙悟空却不敢去)猴行者曰:"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以上都是关于此类故事的一些补充,记得还有各类杂记小说等有关孙猴子的传说,但由于太过于杂乱并且不具有形象性,就不一一列举了。而至于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因此也就没有再罗嗦的必要了。可见当时就有维护统治中心的思想了。师傅吃桃子,悟空偷桃子,今天,我们在这里为任劳任怨的孙悟空同志平反!!
相关文章
-
猪八戒是如何成仙的:偶遇高人指点五十年后升仙(成仙路顺遂)
-
【记忆】烧菜灶台也能这么漂亮?灶壁画了解一下!
-
白骨精:用美丽外貌诱惑人(三打白骨精)
-
45句经典电影台词,在作文里句句都是得分点!
-
国产翻拍剧抠图尬戏,但凡做到《西游记》这点,不至于被骂成这样
-
悟空乱弹八十二: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上天堂?
-
李白最低调的一首诗,膝盖软的“令人发指”,称对方周公却被漠视
-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哪吒的选择,而是他们的
-
菩萨也杀猪?文殊菩萨普度杀猪的屠夫
-
刘睿:大圣归来,“初心”降世
-
鹿力大仙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剖腹挖心死亡(自食恶果)
-
五指山另一种不为人知的传说
-
【荐读】没有手机的童年,我们是这样过的
-
五行学说 龙王若分五行,当以谁为主
-
黄风怪: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貂鼠(吹的黄凤所向无敌)
-
孙悟空“金箍棒”的原型竟然是它,与三宝太监郑和有关?
-
想和孩子一起读书却不知道怎么开始吗?
-
怪不得唐僧拿锦襕袈裟来压箱底,你看看西游记原著中这句话怎么说
-
九齿钉耙为什么排第一 九齿钉耙比金箍棒还厉害吗
-
四大判官之一钟馗 钟馗是如何成为判官的
-
《斗战胜佛之大圣之泪》,戴上金箍如何爱你,不戴金箍如何救你
-
三清天尊中谁最厉害 是通天教主吗?
-
小白龙只封了天龙马,他却没埋怨如来,你看看金翅大鹏吃的是啥?
-
五方佛都有谁 五方佛的象征
-
齐天大圣唯一想放过的美貌女妖是谁?竟与孙悟空前世有关!
-
四根金箍棒分别是哪四根:定海神针等(第一为金箍棒)
-
反派“老戏骨”刘江今晨仙逝,曾在《西游记》中饰演阎罗王
-
梼杌一词从何而来 关于“梼杌”是什么的探究
-
天庭之中无可比拟的外交官——太白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