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京师模范监狱“王八楼”,管理人员需符合三个条件,当年川岛芳子在此院内行刑

原标题:京师模范监狱“王八楼”,管理人员需符合三个条件,当年川岛芳子在此院内行刑

北京宣武区自新路附近,曾有一座庞大的建筑,那就是北京最老的监狱———京师模范监狱,俗称“王八楼”(因狱中的五排监舍以中心岗楼为圆心散射开去,状似王八而得名)。这座监狱建自清末时期(即1910年,宣统二年),其内部格局很有特点,由于中心岗楼与周围各监舍筒道相连,因此看押人员只需在岗楼里绕一圈,就可以看到各排监舍的情况。在当时监控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这种设计可谓相当科学了。

就是这样一幢建筑,历史上曾几度更名。1949年2月7日,“京师模范监狱”被华北人民政府接收,同年4月14日更名为“华北第一监狱”。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市人民法院监狱。1950年7月,监狱的大门口又正式挂上“北京市监狱”的牌子。

中国古代关押罪犯的地方是各种部及各地政府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戴鸿慈等五大臣到欧洲考察宪政回国后,立即着手变革,改刑部为法部,设典狱司,并改刑部监为管守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京师法律学堂开设了监狱专修科,特聘日本国监狱博士小河滋次郎为教习。宣统元年,法部尚书戴鸿慈奏设京师模范监狱,并令各省一律成立。

1910年4月,开始建筑由日本的小河滋次郎博士设计的京师模范监狱。监狱地址选在名为南下洼子的八骑校练场,今已建成了欧陆风格的清芷园住宅小区。

1912年,民国政府将“京师模范监狱”改名为北京监狱,并于1914年增设了女监。在此之后,又先后更名为“北平第一监狱”、“河北第一监狱”、“河北北平第一监狱”、“京师第一监狱”等名。

所谓“模范监狱”,即是监狱的样板,与封建衙门相比,不但在建筑上效仿西方,同时在管理人员选择、管理方法上也具备现代的色彩。模范监狱建成时,对管理人员的录用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必须符合“相貌端正,有文化、有家私,不靠做监狱管理人员养家糊口”三个条件。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奏陈省城模范监狱开办情形折”中曾说过:监狱管理之法“兼采东西各国监狱之式……以为通省模范”。据民国2年《北京监狱纪实》一书所言:“就省城改建为模范监狱,京师设新监狱,尤模范中之模范。

1919年,京师模范监狱犯人建筑的一条通往城里的正式道路,定名自新路。1919年,监狱在附近建狱吏住宅270间,定名新安里,今在经济日报社院内。监狱不远处有一小沟,上有一供人通过的石板。正常人可一步跨过,但戴脚镣的犯人要半步挪过,因而成名半步桥。

监狱附近旧时多庙宇,此街曾名里神街,后改为里仁街,取意《论语》中“里仁为美”句。时过境迁,由于城市的规划改造,如今“自新路”、“半步桥”等老地名仍旧沿用,而这座兼具建筑和历史精髓的监狱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北京市监狱位于大兴团河地区。

虽然名字上顶着模范二字,可事实上,“王八楼”没关押过什么“名人”,遍寻史册,唯一值得记载一笔的犯人就是大汉奸金碧辉即川岛芳子了。

川岛芳子在抗战期间由日本人一手栽培,充当日寇的间谍,满洲国的“安国军总司令”,干了许多出卖国家、坑害民族的恶行。抗战胜利两个月后,她被逮捕关进北京监狱。

1948年3月25日清晨5点30分,河北高等法院检察官何承斌率同书记官、检验员,在30名法警的陪同下,乘车前往监狱,将川岛芳子带出监舍,押赴刑场。

行刑地点位于监狱内西空地。到达刑场时,监狱外已经挤满了闻讯而至的记者和民众,但所有人都被拒之门外。监狱内,检察官首先验明川岛芳子正身,确系本人无误,讯问姓名、年龄、籍贯、住址、职业无误后,开始宣读执行死刑命令,川岛芳子留下遗书,当年她42岁。

7点,检察官命令法警执行枪决,子弹从后脑入,从鼻梁上部出,一枪毙命。半小时后,确定川岛芳子已经失去一切生命体征,并复检无疑后,将尸体移至门外空地停放,任由民众参观,新闻记者拍照。但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具血肉模糊,面目不清的女尸。于是又有一说,当年死的是替身,川岛芳子没有死,隐藏在了长春的一个村庄,多活了30年。(文 若愚)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