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目寸光!日本投降主要是因为挨了2颗原子弹?并非如此
原标题:鼠目寸光!日本投降主要是因为挨了2颗原子弹?并非如此
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29轰炸机分别于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各投掷了1枚原子弹,两起原子弹爆炸事件共造成近20万人在爆炸当日死亡。用原子弹打击日本本土可谓是进一步加速了二战进程。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其资源非常匮乏,需要源源不断地进口各种资源。日本向亚洲邻国发动侵略战争后,便大肆从被侵略国家搜刮资源,比如在菲律宾搜刮橡胶,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搜刮石油等等,为日本的发展注入血液。当时,日本海军成为了保障其海上运输补给线的重要力量。
随着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夏威夷珍珠港导致美国正式参战,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争与日激烈,同日本不同的是,美国当时就有非常出色的军工复合体制度,且其资源丰富、技术发达,导致战争潜力巨大。这是日本根本无法比拟的。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因此接连惨败给美国海军庞大的作战编队。
等到了1944年后,日本海军的实力被美国海军消耗殆尽并失去了制海权,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因美国的参战导致基本消失。失去资源输血的日本则出现了经济结构崩溃的现象,这更加加速了日本投降。
美国人则在太平洋贯彻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即了解到德国在大西洋海域充分利用U型潜艇重创英国军舰和商船,并向其学习,将一部分潜艇抽调在日本海上经济活动密布的西太平洋地区,进而切断日本海上补给线。
既然潜艇是开展反潜任务的主要装备,那么日本当时的潜艇部队战力究竟几何?没错,我们经常对日本联合舰队的“赤诚”、“凤翔”等航空母舰、“大和”号等战列舰和“零”式战斗机耳熟能详,但对日本的潜艇了解却比较浅显。二战中欧美国家已经将潜艇作为伏击主力,但日本却不这么使用,即便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伊-19潜艇击沉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母也是误打误撞。我们都不敢相信的是,日本海军当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潜艇部队,二战时期日本共有179艘潜艇,大型远洋潜艇数量最多。但日本海军高层忽视了潜艇隐蔽性,没有效仿其邪恶轴心盟友德国开展破交战,要知道,179艘潜艇完全可以切断美国的海上补给线。
日本伊-400潜艇,直到20世纪60年代,该型潜艇还是人类最大的潜艇。虽然如此,该潜艇最后依然成为了盟军战功册上的一员。
日本的思想是,将潜艇应用在美日海军决战上,在两军开战前夕,用鱼雷和舰载战机削弱美国主力战舰,这是日军“渐减邀击作战”法则,即“九段作战计划”。所以对于破交战来说,日本觉得并不重要,他们认为,潜艇就是要来打战舰的。
不过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海军也总算了解了破坏海上交通线,这种釜底抽薪式的作战模式的厉害。然而其破交作战一直收效不大,击沉总吨位也不太高,难以影响美国战争潜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究其根本,日本当时目光短浅,并没有意识到,一旦战争爆发,那就是全面战争,战场无处不在,并非只有一线的硬碰硬。(利刃/Dark)
相关文章
-
花甲之年“和珅”双喜临门,天命之年“郭靖”喜得贵子,活的精彩
-
美国人:重庆女孩是中国最漂亮的美女吗?没料来华的老外这样回答
-
历史上德国曾经制造出航母,技术从日本引进,可惜最后没派上用场
-
95岁女王的王位,是从伯父那里传来的,为何她和母亲都对此有怨言?
-
对越反击中 越南女兵不穿内衣竟是为了那个
-
希腊要德国赔钱,两万亿!
-
希特勒最霸气的5句话,每一句听着很不着调,想想还真有道理!
-
红色记忆:红二十八军参谋处印章
-
纳粹集中营囚徒最后关头的绝地反击完成了死里逃生的自我救赎
-
日本投降时,这支国民军队并不不接受,连夜全歼日军大快人心
-
[图文]廖耀湘悲情回忆中国远征军女兵闯出野人山的英雄事迹
-
一张震撼的死亡照片:二战结束前,这个美国士兵被德军狙击手射杀
-
二战德军一个步兵班的火力有多强?七支98k,再加一挺机枪
-
出卖萨达姆的人,最终获得美军的巨额悬赏了吗?其下场如何
-
我国首位被注射死刑的亿万富翁,死前向国家捐495亿,结局如何?
-
《红楼梦》:怡红院三人大战,黛玉为何要淌这趟浑水?
-
蓝山起义:越南黎朝崛起与击败永乐大帝的明军入侵
-
伯撒迦利亚之战:塞琉古帝国对犹太马卡比起义者的压倒性胜利
-
二战老兵揭日军活体解剖暴行
-
100天屠杀100万人,人类文明最黑暗的一页
-
古人都是表兄妹结婚,为什么没生出很多智障儿?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
北方四岛问题是怎么来的,为何俄罗斯赖着不还
-
[多图]美军全能战舰独立号外形酷似星际战舰
-
古代战争中,为何守城士兵不推倒梯子,而是扔石头?里面有大学问
-
埃及金字塔发现2200年前飞机模型!专家:纯金打造,价值连城
-
为何就算与大唐死磕到底,吐蕃也不南下征服富得流油的印度?
-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诞辰
-
老电影《打击侵略者》中,有尹玉善、金玉善两位美女,你分得清吗
-
温登战役:俄罗斯首次染指西方梦想的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