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谁也不敢动秦始皇陵?
原标题:为何谁也不敢动秦始皇陵?
秦陵自从两千多年前把秦始皇埋在下面后,就充满了神秘,有关它的话题千百年来就没断过,因为历代的人们对这位千古一帝的陪葬品充满了好奇,他去世后究竟带走了多少珍宝?
传说中的和氏璧、九鼎等历史上失传的宝物会在秦始皇陵里现身吗?还会有哪些我们未知的宝物出现在秦陵里呢?
远的不说,光是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兵马俑就震惊了全世界,还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仅仅是秦陵地宫旁边的陪葬俑,就造成了如此的轰动,假如秦陵里再有其他的神秘宝物现身,那世界会以什么样的表情面对呢?
关于是否要发掘秦始皇陵,很多人进行过讨论,总结起来,支持发掘秦陵的理由有以下七种:
第一、有人认为秦陵如果不发掘,只是一堆黄土,白白浪费了旅游资源,而只有打开后,才有价值,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第二、有人认为发掘秦陵可以吸引世界的关注,并可以激发起世人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关注,并有利于向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进而极大的增强我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热情和自豪感。
第三、西汉的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的很多记载是否正确,只有打开秦陵,才能验证《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的相关记载,并增加对秦朝历史、文化的研究。
第四、有人认为秦陵如果不尽快地发掘,一旦地宫里浸水,那里面的文物被水泡过之后会受到腐烂,与其让它一直深埋地下,不如发掘出来后,再加以保护。
第五、有人认为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渐进式发掘秦陵,一边发掘,一边随时研究所需要的保护秦陵地下文物的技术。
第六、有人认为外国有发掘地下古墓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秦陵的地下文物,发掘出来的秦陵可以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第七、有人认为秦陵是一座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下“王国”,千百年来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猜测和遐想,不如挖掘出来,满足一下人们的愿望。
面对这么多同意发掘秦陵的意见,那么,为什么现在还不进行发掘秦陵呢?
考古界给出的意见只有一条:目前考古技术还不成熟,谁都无法保证能让出土的文物万无一失。
因为,考古发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程,把秦陵打开简单,但是,在技术上,能不能把里面的壁画、陶器、绢质、丝质等文物保护好?
想当初,秦始皇陵旁边的兵马俑刚刚发掘出土时,表面有艳丽的陶彩,而出土后不久就变黑,成为黑色的秦俑,黑色的俑怎么看也不如彩色的俑好看吧?
再往前说点,我国文物考古界更是有过惨痛的教训!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历史学家郭沫若、吴晗的力主下,主动挖掘了明朝万历皇帝的明定陵。
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万历皇帝的棺柩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主动打开的皇帝棺柩,里面有大量精美的丝织品,万历皇帝身穿的龙袍,以及其尸骨之下,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多达69卷的织锦品,当场震惊了所有人。
但是,遗憾的是,刚出土时还是色彩艳丽的丝织品在接触空前后不久就风化了!而明定陵出土最多的就是明朝宫廷的丝织品,每一件都堪称是精品,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明定陵的发掘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之后,我们政府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确定了基本方向。因此,关于秦陵是否发掘,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和文物界、考古界都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相关文章
-
中国不是狮子产地,为何人们却将狮子奉为“瑞兽”摆放在门口?
-
四大发明是什么?四大发明最早是谁提出的
-
鳌拜怎么死的 因掌控权利导致康熙帝不满
-
揭秘唐代女人这么开放?看完这些惊呆了……
-
古代徽商精神对当代中国红十字精神传承的启示作用(一)
-
妇好墓中出土两个神秘玉人头,上面的谜团,至今也没有揭开
-
薛宝钗真是千金小姐?贾母用一盘饰品揭开真面目:不配跟林黛玉比
-
一块被中国放弃的领土,后独立成国,如今却屡次侵犯我国
-
历史上赵高是如何死的?这个奸臣背后有哪些故事
-
最惨的和亲公主,唐玄宗的外孙女,成婚后仅6个月惨遭砍头!
-
今日送别“氢弹之父”于敏
-
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三大忘恩负义皇帝:朱元璋最为绝情
-
民国四大美女,只有一人得善终
-
一物一故事丨密云区第三中学李若熙:四羊方尊
-
历史档案解密最令人动容的十大悲壮瞬间!
-
盘点十位民国以来被称为“先生”的著名女性
-
论街道取名,我只服濮阳!
-
《周易》智慧:是福是祸,就看能不能守住这一点
-
揭秘: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与“偏房”共天下?权力被谁“分寄
-
中国古代四位鬼才:诸葛亮也要甘拜下风,第四位据说还活着
-
同叫昭君的两人,一个命运坎坷连嫁三人,一个当上太后
-
阪泉之战是哪两个部族之间的战争?谁赢了?
-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李海文披露1976年京西宾馆的一场交锋
-
荆轲简介:战国时期人物(曾因刺杀秦王政失败被杀)
-
「陆军干部见习锻炼基地巡礼-45」立功太原红十连
-
考古出土汉尺,还原关公真实身高,“身长九尺”相当于现在多高?
-
1955年授衔,至今依旧健在的将帅,还有几人?
-
华夏定居文明,始于商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