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淮海战役原定目标跑了两个,国军统帅部却送来两个更大的

原标题:淮海战役原定目标跑了两个,国军统帅部却送来两个更大的

淮海战役是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解放军共投入兵力约六十万人,而国军前后投入战场的共计约八十万人,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华野的大胜告终,国军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兵团基本上被全歼,其中包括十八军、第五军两个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以及黄维和邱清泉两个主力兵团。只有刘汝明与李延年的两个兵团收缩及时,撤离战场,退回淮河以南,未被歼灭,华中方面的张轸兵团也退回华中,未遭受重大打击。

粟裕一开始提出淮海战役计划的时候,其实只是小淮海计划,也就是在海州一带围歼黄百韬兵团,以吸引邱清泉兵团来援,实现围歼邱清泉兵团的目的。因为这是粟裕在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如果华野不想分兵南进,就必须在江北歼灭邱清泉兵团。从豫东战役开始,到济南战役,再到粟裕一开始提出的小淮海战役计划,主要目标实际上都是歼灭邱清泉兵团。但前两次邱清泉始终未上钩,豫东战役区寿年兵团替邱清泉兵团跳了坑,济南战役又是王耀武被歼灭。

但粟裕这个小淮海战役计划提出来以后,和中央电报往返,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一直在不断沟通,最后的计划是要打一个规模更大的淮海战役,也就是除了打掉黄百韬兵团之外,还要寻找机会歼灭刘汝明、李延年两个兵团,仍然是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的套路。因为此时孙元良兵团和黄维兵团都不在华东战场,所以都不在淮海战役的围歼计划之内,甚至连距离黄百韬兵团比较近的李弥兵团也不在围歼计划之内。

在华野发起淮海战役之前,国军这边也在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刘峙主张退守徐州,而杜聿明给国军统帅部出了个反攻济南的主意,于是开始调集兵力,于是将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维兵团和黄百韬兵团沿陇海路一字排开,孙元良兵团也退守蚌埠,保障徐州后方,准备反攻济南,预订十月上旬完成部署,十月十五日开始进攻。但在预订的发起攻击日期尚未到来的时候,东北局势吃紧,国军统帅部临时将杜聿明抽调到了东北,指挥撤退东北残余兵力,这样就等于放弃了反攻济南的计划,错过了先发制人的机会。

粟裕后来知道杜聿明这个计划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但从客观情况来看,当国军已经开始部署的时候,华野正在济南战役之后进行休整,中野也还在华中和国军兜圈子,谁也看不出来华野和中野具备联合起来打一场决战性质的战役的能力。而且,当时粟裕和中央仍然没有确定下一步的具体作战计划,仍然在不断的电报来回商讨,一直到十月二十八日,才最终确定了先打黄百韬兵团的方案。甚至到了国军最终确定全线退守徐州,各兵团已经开始按计划调整部署的时候,华野预订发起战役的时间还没到。

但战争就是这样,无论事先的计划做得有多好,一旦打起来,就会有很多战前无法完全预料到的情况。黄百韬兵团已经开始撤退了,华野才仓促发起追击,当时其实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把黄百韬兵团堵在徐州以东地区歼灭,而是准备在国军退守徐州之后再通过苦战来楔入黄百韬兵团与徐州之间的缝隙,以切割黄百韬兵团来围歼。但没想到这个关键时刻,国军统帅部接连送了大礼,临时决定让黄百韬兵团等着海州的四十四军一起撤退,导致黄百韬兵团的撤退推迟了两天,这就弥补了华野发起追击晚了两天的时间差。

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开始之后,中野的主要任务也是牵制国军华中部队,以免华中部队大举增援,没想到这时候黄维兵团却一直在不断东进,最终在蒙城和中野陷入激烈战斗。以中野当时的实力而言,阻击黄维兵团其实已经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包围。因为中野当时缺乏重武器,所以在黄维兵团的猛烈攻势面前只能步步后退,以迟滞黄维兵团,未围歼黄百韬兵团争取时间。但这时候华野却以三个纵队的兵力增援中野,终于将黄维兵团包围在了蒙城一带,动弹不得。在黄维兵团被包围之初,本来也有机会突围向南走,但统帅部却否决了黄维这个请求,要求继续强行向东攻击,最终让黄维兵团也失去了逃生机会。

而解放军这边,原定在打完黄百韬兵团之后,下一步的目标仍然是战前预订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并没有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直接歼灭黄维兵团的能力。但在打黄百韬兵团的时候,华野不断应中野的要求,抽调部队去增援中野,最后却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优势局面,所以打完黄百韬兵团之后,就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去寻找围歼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了,而是直接顺势转入围歼黄维兵团。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中野及当时已经增调过来的华野部队未主力,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兵力则主要负责阻击从徐州赶来增援的徐州的国军李弥、孙元良和邱清泉兵团。

国军这边这时候东北撤退任务已经结束,杜聿明回到南京,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国军统帅部的决定是采取下策,也就是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的三十万人撤离徐州,取道萧县、永城、涡阳、阜阳的路线南下,依托淮河再向北攻击,救援黄维兵团。国军统帅部并且表示接受杜聿明提出的“打就不能撤,撤就不能打”的要求,三个兵团出了徐州就直接撤退,不用再去救援黄维兵团。华野又是跟在国军屁股后面追击,前面阻击的只有临时调派的地方部队,但这时候国军撤退只走了一天,就在萧县到永城的大道上停了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没有在萧县停下整顿,也没有撤到永城去整顿,而是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停下来了,而且一停就是两天,这就又给华野把晚了的两天送回来了,华野部队从三日开始分批赶到,将杜聿明集团包围起来了。

黄百韬兵团撤退时被解放军在碾庄追上,黄维兵团前进到蒙城地区,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和青龙集一带突然停下,对华野来说,这都可以算是得地利之便。黄百韬兵团是在尚未到达预订地点的时候就被追上,还没来得及构筑工事,就被解放军攻击,黄维兵团本来长处在于战车,但却在蒙城河网纵横交错的地区被迫陷入苦战,杜聿明本打算依托徐州防御,或者退守淮河一线再战,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被迫在萧县到永城之间被动应战,既没有徐州的永备工事可资利用,也没有淮河地利之便可以依托。

从人和方面来说,解放军投入的部队虽然只有流失万人,但动员参战的地方部队达到四十万人,帮助华野保障后勤的民工达到五百万人之多,中野与华野又精诚配合,毫无嫌隙,一切以大局为重。在中野苦战黄维时,粟裕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连华野总部警卫团都已派出去参战,却仍然坚决增派部队支援华野,而国军各部队之间相互拆台,每个将领都想着保存实力相比,邱清泉兵团是淮海战役中国军兵力最强大的兵团,却在救援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的时候都只是出工不出力,不肯把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派出去参战。李弥和孙元良两个兵团更是一听说要撤退,就把电台关闭,不接收总部电报电话,只管一路向南逃。如此算来,解放军又得了人和。

天时方面,黄维兵团尚未歼灭、杜聿明集团已被包围的那段时间,华野和中野经过一个月的连续苦战,兵力已经用到了极限,各部队不仅疲劳,而且伤亡都非常大,如果包围强攻杜聿明集团,其实也是非常苦难的。其实,杜聿明也认为当时华野和中野并不具备直接吃掉自己的能力,最后还是需要四野南下才能对他的部队形成压倒性优势。但在围歼黄维兵团之后,杜聿明集团已经准备突围之际,突然天降大雪,而且一下就是十天,国军飞机无法起飞,给养不但无法补充充足,而且仅有的一些存货都被消耗殆尽,等到十二月二十八日雪晴时,国军统帅部虽然已经命令突围,但正如杜聿明所说,官兵都已经饿坏了,根本没有体力突围。所以,最后华野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时候,反而是上网比最小的一个阶段,只有9.5:1,要比围歼黄百韬时的2.8:1低得多了。

所以说,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虽然兵力少于对手,但是天时、地利和人和都在解放军这边,所以才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