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古代制作金银器方法
原标题:文史|古代制作金银器方法
在中国古代社会,常见金属器物的使用除了冷兵器、厨具、劳动工具的制作,日常生活使用中,无论是其它实用器物,还是装饰、呈设器物都是以贵族为主体的消费品。而王公贵族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审美,制作过程往往不计工本。尤其是金银器上装饰上,往往从锻造到装饰加工,会涉及多种工艺。
鎏金是金属器物中使用最广的,它的特点是鎏金层极其薄,与原胎器物贴合紧密,看不出刻意装饰,尤其是通体鎏金的器物几乎与金器一模一样 ,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这在装饰上能兼顾美观和有效降低成本。鎏金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遗址就出土过一把刀背带鎏金的铜刀。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上,鎏金工艺已经较为成熟,到汉代技术水平就算十分高超了,而后在唐代大量用作银器的装饰。鎏金技术上在近代称之为“火镀金”,其实就是运用了古代的“泥金法”,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具体方法上:首先将优质的黄金锤成薄薄的金叶,然后剪成丝后放入坩埚[gān guō]中加热烧红,按照一两黄金加七两水银的比例混合成金汞,俗称“金泥”,再将这些所谓的“金泥”涂抹在所需鎏金器物的表面,其后再用炭火烘烤器物,在热力的作用下,水银蒸发,金留存在了器物表面。
最后经过打磨,一件鎏金器就制作完成了。如果想要制作得更为考究逼真,就要加厚鎏金层,此时就需要把上面的流程再重复几次。鎏金除了我们提到的通体鎏金,还有一种局部鎏金,局部鎏金在唐代的银器中使用较多,当时称之为“金花银器”,它在工艺上又可以分为两种,唐代前期时流行刻花结束后再鎏金,而晚唐时则相反,大多先鎏金再刻花。与鎏金后器物能达到相近效果的还有贴金和包金。
相关文章
-
齿河盗龙:南美大型恐龙(长7米/生于白垩纪末期)
-
魏晋南北朝战火流离,人民自顾不暇,为何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
《尚食》大结局:孟子沄死在汉王身边,姚子衿和朱瞻基甜蜜在一起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讲述:晚上去伺候妃子,鞋里最好藏一样东西
-
江南青团:艾草如何从药材变成食材?
-
古龙笔下的十大剑客 西门吹雪排名第一?
-
里约龙:南美大型蜥脚类(长10米/因干旱进化变高)
-
南山社区慰问抗美援朝老兵
-
天津教案曾国藩成慈禧的替罪羊
-
1949年1月31日,北平无战事
-
程门立雪写的是谁?杨时和游酢为什么不进门等候老师
-
林彪叛逃死无全尸,周恩来为何嚎啕大哭?
-
古代对丈夫的称呼,官人、老爷最常见(丈夫的六种称呼)
-
【党史故事我来讲】毛泽东与三口红井的故事
-
李牧被后世尊为军阵之神李牧到底有什么成就
-
元帅的权杖
-
狠毒残忍武则天临死前为何否定自己一生
-
解放军军史上一对兄弟将军:哥哥大将,弟弟上将
-
每天学党史·9月9日
-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五十二:李师师为什么叫“飞将军”?
-
周恩来妥善调处叶挺项英矛盾促进军部领导团结
-
甲骨文将从隐学变为显学,已经不属于冷门和绝学,不会失传了
-
古代夏天没有蚊香,古人如何防止被蚊虫叮咬
-
带着系统到国外建国小说
-
大内高手“宫猴子”保护张作霖6年周全,史书中的3句评语无人能及
-
古代有一刑罚,不重但却很屈辱,上官婉儿受刑后,反而更加妩媚
-
以唐玄宗消费观转变入手,浅析唐代是如何由盛转衰?
-
揭秘三国的四大丑女 她们的结局都如何
-
【党史学习教育】支部书记讲党史故事之十四:五四运动唤醒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