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荤”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原本是这字代表肉类
原标题:“荤”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原本是这字代表肉类
众所周知,“荤”指代的是鸡鸭鱼等肉类食品。可能到这,有些心细的朋友就会发现:“荤”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难道是我们的老祖宗仓颉先生在造字时,误把草当成了肉,所以创造了“荤”字来指代肉类?
当然了,这黑锅仓颉肯定不能背。因为“荤”本来并不是代指肉类,而是葱蒜姜类味道很重的辛臭蔬菜的代词。譬如,《说文》写道:荤,臭菜也;《苍颉篇》也写道:荤,辛菜也。可见,“荤”在早期实实在在是指素菜。
既然如此,那“荤”是怎么从素菜变成肉类的代词?这跟佛家有关。一个教派,想要繁荣兴盛,就必须不断的发扬光大,传教布道。而在传教布道的过程中,和尚倘若吃了“荤”类辛臭蔬菜,就会有很大的口气,会给信徒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因此他们严厉禁止食用五辛(也就是“五荤”,“忌荤”):大蒜、革葱(即大葱)、慈葱(即洋葱)、兰葱(即韭菜)、兴渠(即阿魏)。除此之外,佛家还认为:吃了“五荤”,对初学的人,修学工夫尚未成就的人,是有妨碍的。
不仅如此,还会起生理反映。生吃容易动肝火;熟吃容易产生荷尔蒙,引起性冲动。妨碍清净心,阻碍修行,严重损害自身修为。当然了,“五荤”远不止上面那5种。只要是吃过之后会引起口中异味的蔬菜,皆可列入其中。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萧衍的母亲献太后张尚柔信佛,是个虔诚佛教徒。可是这个女人非常奇怪,她既遵守佛家的禁吃“五荤”戒律,又不吃肉类,只吃素。要知道,当时的和尚和佛教徒是可以吃肉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佛迷的萧衍,为尽自己的孝心,又为了体现佛法的慈悲为怀,于是下令:天下信佛的人都要学他妈,只准吃素,不准吃肉。此后,和尚是既不能吃“荤”类等味道很重的辛臭蔬菜,又不能吃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慢慢的将两者搞混到一起,变成了新的意思。原本和尚“忌荤”是禁止吃“荤”类辛臭蔬菜。到了后面,和尚不吃肉也变成了“忌荤”。“荤”最终也就变成了肉类的代词。
而原本代表肉类的,是“腥”这字。《论语·乡党》写道: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相关文章
-
天池龙:新疆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距今1.64亿年前)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革中央原副主席程誌青逝世
-
古人的酒桌这么好玩
-
《四知》第九期‖抗金英雄杨邦义
-
李世民逼宫篡位之后直接把史书改了,而朱棣攻进皇宫之后却这么做
-
他被称为“菩萨皇帝”,身为帝王却四次出家,吃斋念佛却活活饿死
-
铭记英雄精神,激励后人前行
-
师者为权威 以前质疑老师会是什么后果
-
新中国有哪些城市成为首都备选,但为何最终都落选了
-
周秉德讲述与周总理生活中的点滴:伯伯留下了最宝贵的家风
-
35年前的今天:十五勇士血染老山面对越军加强营死战不退
-
三国名将吕布是怎么死的 最终落得怎样的下场
-
长臂猎龙:北美洲中型食肉恐龙(长5米/距今1.45亿年前)
-
刘协前面的皇帝是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贪图享乐)
-
孔子改制考是怎么回事 谁提出了孔子改制考
-
古墓出土先秦竹简,专家激动不已,原来孙武与孙膑不是同一人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
-
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历史上还有哪些圣人?
-
非凡龙:蒙古体型最大的恐龙(长23米/嘴巴类似马)
-
古代皇室特供 大臣们曾误食咸丰帝的春药?
-
当皇帝竟有如此多的好处,难怪想当皇帝的人喊出了这句口号
-
本是对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呼,后来变成一种崇高职业,人人争着做
-
陶朱公书是真的吗 陶朱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奠基始于开国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往事儿
-
唐玄宗和武则天什么关系 两人都是唐朝皇帝
-
此2妖破了如来的金身,一个让观音噤若寒蝉,一个如来见了都下跪
-
百岁开国少将、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孙干卿逝世
-
老版西游记为了烘托孙悟空实力,弱化了一众妖怪实力误导观众
-
历史解密唐朝十大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