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荤”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原本是这字代表肉类

原标题:“荤”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原本是这字代表肉类

众所周知,“荤”指代的是鸡鸭鱼等肉类食品。可能到这,有些心细的朋友就会发现:“荤”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难道是我们的老祖宗仓颉先生在造字时,误把草当成了肉,所以创造了“荤”字来指代肉类?

当然了,这黑锅仓颉肯定不能背。因为“荤”本来并不是代指肉类,而是葱蒜姜类味道很重的辛臭蔬菜的代词。譬如,《说文》写道:荤,臭菜也;《苍颉篇》也写道:荤,辛菜也。可见,“荤”在早期实实在在是指素菜。

既然如此,那“荤”是怎么从素菜变成肉类的代词?这跟佛家有关。一个教派,想要繁荣兴盛,就必须不断的发扬光大,传教布道。而在传教布道的过程中,和尚倘若吃了“荤”类辛臭蔬菜,就会有很大的口气,会给信徒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因此他们严厉禁止食用五辛(也就是“五荤”,“忌荤”):大蒜、革葱(即大葱)、慈葱(即洋葱)、兰葱(即韭菜)、兴渠(即阿魏)。除此之外,佛家还认为:吃了“五荤”,对初学的人,修学工夫尚未成就的人,是有妨碍的。

不仅如此,还会起生理反映。生吃容易动肝火;熟吃容易产生荷尔蒙,引起性冲动。妨碍清净心,阻碍修行,严重损害自身修为。当然了,“五荤”远不止上面那5种。只要是吃过之后会引起口中异味的蔬菜,皆可列入其中。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萧衍的母亲献太后张尚柔信佛,是个虔诚佛教徒。可是这个女人非常奇怪,她既遵守佛家的禁吃“五荤”戒律,又不吃肉类,只吃素。要知道,当时的和尚和佛教徒是可以吃肉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佛迷的萧衍,为尽自己的孝心,又为了体现佛法的慈悲为怀,于是下令:天下信佛的人都要学他妈,只准吃素,不准吃肉。此后,和尚是既不能吃“荤”类等味道很重的辛臭蔬菜,又不能吃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慢慢的将两者搞混到一起,变成了新的意思。原本和尚“忌荤”是禁止吃“荤”类辛臭蔬菜。到了后面,和尚不吃肉也变成了“忌荤”。“荤”最终也就变成了肉类的代词。

而原本代表肉类的,是“腥”这字。《论语·乡党》写道: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