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托卜鲁克之战为什么是隆美尔的巅峰战役?
原标题:二战时,托卜鲁克之战为什么是隆美尔的巅峰战役?
1942年6月间的第二次托卜鲁克之战,在前一年隆美尔曾在这座港口要塞前吃了闭门羹,而在一年后却闪电般地攻克了这座要塞。其实,攻克托卜鲁克是1942年5、6月间进行的加扎拉战役的结果之一,而这场战役才是被战史学者们公认的隆美尔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胜利。
1942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隆美尔。
加扎拉战役的背景是这样的,非洲军通过1942年初的进攻,重新占领了昔兰尼加的大部分地区,推进到托卜鲁克以西的加扎拉一线。英国第8集团军在此建立了一道防线,由海岸向南绵延60公里,防线最南端就是自由法国军队据守的比尔哈凯姆。这条防线利用密集的雷区和坚固支撑点封锁了通往托卜鲁克的主要交通线,在防线背后又布置了装甲预备队。假如正面强攻,无疑会损失很大。隆美尔打算采取自己擅长的迂回战法,从防线南侧迂回到英军后方,但英国人也想到了这一点,将主要的装甲预备队布置在防线后方东南部,防备德军的迂回。沙漠之狐该如何应对呢?
在加扎拉前线作战的德军III号坦克,其后方就是隆美尔的指挥车。
在具体谈谈隆美尔的对策前,我们先看看双方的兵力对比,德意军的总兵力为9万人(5万德军、4万意军),坦克560辆(意军坦克230辆,德军坦克中又有50辆II号,真正可堪使用的III\IV号坦克也就280辆),飞机542架;英军总兵力为11万人,坦克843辆(其中包括200辆美制M3坦克,而且后方还有预备队,最终投入战斗的坦克超过1200辆),飞机604架,可见,德军在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尤其在装甲力量上劣势明显。但隆美尔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德军情报部门破译了美国驻开罗武官的外交密码,从获知了英军部队的调动、损失和补充情况,使得隆美尔对英军的情况了如指掌。
一辆英军的M3“格兰特”坦克从被击毁德军的I号坦克旁经过,实际上装甲优势在英军手中。
如何迂回加扎拉防线依然是隆美尔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比尔哈凯姆以南基本是没有道路的沙漠地带,如果在白天行动,大部队行进时扬起的漫天沙尘从很远距离上就能观察到,从而为守军提供了预警时间,无法达成突然性,而夜间迂回又会在缺少地标指示的沙漠中迷路,在之前的沙漠作战中,交战双方都默守着白天开战,夜晚收兵的规则,大部队极少在夜间行动。但是,隆美尔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集结主力在夜间实施迂回,突袭英军后方,他相信经过一年的实战锤炼,非洲军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一极有难度的机动,要知道二战时期没有GPS定位,在夜间德军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严格按照事先指定的路线前进。
非洲军迂回加扎拉防线的路线图。
5月26日下午,意大利第10、21军在防线北端发起佯攻,牵制英军。德军非洲军的3个师向南狂奔40公里,抵达预定集结位置。当晚入夜后,3个德国师和2个意大利师(第20摩托化军的2个师)开始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迂回,分成平行的三路,左路为2个意大利师,它们最靠近英军防线,负责掩护德军侧翼,中路是第21、15装甲师,右路是第90轻装师,右路的迂回距离最远。轴心国军队首先向南、西南方向运动,绕过比尔哈凯姆后向东前进,再转向北方和东北方,从加扎拉防线侧后发起进攻。这支数万人的大军以严整的行军队形在黑夜中行军数小时,行程100多公里,成功地迂回了加扎拉防线。当次日清晨德军部队突然出现在防线后方时,整个英国第8集团军大惊失色,仓促应战,特别是迂回距离最远的第90轻装师从英军阵地间隙通过,端掉了英军第7装甲旅的司令部,竟使这支英军主要的反击力量在两天内失去了指挥。
在加扎拉战役中被遗弃在战场上的英军坦克。
现在,战斗按照隆美尔的预想在加扎拉防线后方展开,通过灵活的机动和有效地利用地空火力,给予英军重创,战至6月中旬,英军第8集团军力不能支,放弃加扎拉防线向埃及撤退,隆美尔乘胜追击,于6月21日攻克托卜鲁克,取得了个人生涯中最重要的胜利。在加扎拉战役中,德意军队损失了约6600人和400辆坦克,但给英军造成了成倍于己的伤亡,英军有5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损失坦克1188辆。随着托卜鲁克的陷落,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德军最年轻的陆军元帅,这一刻也成为沙漠之狐神话的顶点。
在托卜鲁克被俘的英军排成长长的队伍走向战俘营,约32000人在托卜鲁克举手投降。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相关文章
-
[多图]核危机秘闻:当人类与核战幽灵擦肩而过
-
看看二战时德国和美英的较量,才知道苏联真不是德国的对手
-
2400多年历史,全国最漂亮的战国玉器
-
什么玩意儿?这把枪这么厉害,坦克都能一枪射爆!这还真不是吹
-
洪秀全的妃嫔除了要陪他睡觉,还有其他作用,大臣都看不下去了
-
美军找到拉登后,本来可以轻松活捉并审判他,为何却直接击杀
-
多年前,日本向中国移民了大量女子,至今中国还留有部分日本女人
-
巴铁将军称保护中国人是首要任务:已出动一个师全配备81步枪
-
格奈乌斯山战役:罗马军团的苏格兰战记
-
耶路撒冷为什么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城
-
美军两架B-52轰炸机在南海执行训练任务?中国外交部回应
-
南京大屠杀的凶手,2年后离开中国时,3句话重新认识中国人
-
泰国王后风光亮相却被泰王大公主抢风头?穿裹身裙曲线比王后优越
-
消失的民主德国:发展水平很高,被誉为“社会主义的橱窗”
-
裕仁第一次秘密会见麦克阿瑟,都说了些啥?57年后日本公开
-
卢森堡前大公病逝,为何震动整个欧洲?
-
永安册封“首义五王”,洪秀全制衡杨秀清权力的尝试
-
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
【今日历史】1月4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二战美日两军各有一艘神奇战舰,它俩碰一块仗都不用打了
-
日本新天皇即位后要在秋季“恩赦”系26年来首次
-
苏军统帅朱可夫打了很多胜仗,但有一种战术却被西方国家诟病
-
英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代价有多大?
-
《权游》中的劳勃与艾德,演绎了友情的最高境界:为彼此赴汤蹈火
-
世界罕有兵种,仅有29人,全靠配特种兵保护,无法培养都是天生
-
古人挖井时,为何要在井里放两只乌龟?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同为文明古国,中国秦朝就实现大一统,印度为何几千年都做不到?
-
意大利南部小岛,为何成非洲人进入欧洲的中转站?
-
圣雄”也糊涂,甘地当年为何劝说中国人放弃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