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旅行节目中有多少位嘉宾才合适?

原标题:旅行节目中有多少位嘉宾才合适?

旅行类节目最近几年一直是综艺的主阵地,发展到今天,旅行作为基础元素已经和亲子、友情、婚姻、家庭等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成为了比单一的“在路上”更丰富的综艺类型。

但旅行类节目发展至今,仍然以群体出行为主,目前我国旅行类综艺《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以及最近的《妻子的浪漫旅行》都是团体出行。最早的亲子旅行节目《爸爸去哪儿》也是几对父子共同出行。

群体出行带来的交流和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专注于仅一种二人关系的旅行也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冷眼君要聊的节目——《携父同游》就是如此。

《携父同游》是一段只有两个人的旅行,一对性格迥异,很少对彼此袒露心声的父子共同旅行。目前这档节目已经播出两季,第一季由儿子决定旅行的路线和行程,第二季则由父亲来决定,当年龄和生活方式的碰撞发生在一对父子身上,这档节目可以带来的乐趣比想象的要多很多。

旅行主体人数越少,对嘉宾个人魅力的要求越高

《携父同游》目前两季节目的豆瓣评分都不错,第一季达到了8.5分,第二季稍逊色但也拿到了8分的好成绩,能拿到这样的好成绩大概完全要归功于这对父子的个人魅力。

事实上这档节目播出后评价也几乎都围绕这对父子展开,大家对二人独特的相处方式和幽默的对话印象深刻。无论是为了不脱鞋坚称“痛风会因为脱鞋而相互传染”的父亲,还是教和尚骂人的儿子,他们都有极其丰富的人格,这为他们的旅行带来了“有意思”的保证。

我国也曾经有一档夫妻二人出行的纪录片《我们的侣行》,这档纪录片拿下了豆瓣9.1分的好成绩。但《我们的侣行》弱化了对“270”夫妇的刻画,更多的在关注世界人文。

但对于世界人文的关怀不足以成为节目的最大亮点,于是《我们的侣行》在叙事方面选择了放大悬念,强调危险。

虽然《我们的侣行》从各方面来看都是相当出色的纪录片,但对于叙事模式的刻意追求仍然稍显刻板。如果能将更多篇幅用来刻画“270夫妇”的个人魅力,这档节目的风格也就随着人物形象的确立而更加清晰了。

今年刚开播不久的韩国综艺《旅行者》则更注重旅行者本身,柳俊烈和李帝勋就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有趣的灵魂”。当柳俊烈一身休闲装站在古巴的街头,与整个古巴的环境融为一体时,冷眼君似乎看见了《花样青春·非洲篇》里的他,但《旅行者》中的他又和群体中的他状态不太一样,十分奇妙。

《携父同游》和《旅行者》是有相似处的,两档节目都把人作为节目的重心,但《携父同游》更强调父子关系,这也让它相比《旅行者》有了更丰富和深刻的探讨。

《携父同游》中的父子很有意思,他们始终处在对抗的状态,儿子定了青年旅舍和其他人同住一个房间,父亲会扭头就走,然后住进五星级高级酒店。

儿子也会因为父亲预定了无聊的行程而选择回酒店玩电脑。

但两个人又在彼此妥协,父亲会和儿子一起纹身,一起去夜店,虽然老人家最后投降认输的方式是在一块牌子上写“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吗?”

儿子也会接受父亲制定的“男子汉养成计划”,学习如何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同时两个英国人在亚洲之旅中展现出来的文化碰撞也十分有趣,体验亚洲人用烧纸祭奠已故之人的文化时那种蹩脚的认真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明确出行动机,才能让节目主体更明确

冷眼君多次提到节目制作的动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节目,制作动机解释清楚了,节目才算是成功的开了个好头。然而很多旅行节目的出行动机是十分模糊的。比如《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全部都是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一起出行。那么选定这些人的理由是什么?

这些旅行节目的原版——罗PD的花样系列就有十分合理的动机。比如《花样爷爷》,几位老演员都是自年少时就相识的朋友,年轻时经济状况不好,老了有钱有时间,接受了罗PD的邀请欣然出行。

《花样青春》系列也全部是彼此熟识的几个人一起出行,比如《花样青春·WINNER篇》是组合成员一起出行,《花样青春·非洲篇》则聚集了《请回答1988》的几位主演。

从花样系列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罗PD来说,团体出行的前提是大家彼此熟识并且有良好的感情基础。这个重要的前提完全被中国的旅行综艺抛弃了。

出行动机解释不清楚,后续节目就会一直受到质疑,大家彼此不了解,在旅行中能够探讨的话题就十分有限,以旅行为载体的对人生和社交关系的思考变成了单纯的景点打卡以及痛苦的彼此磨合,而这种磨合在出行目的不清晰的情况下显得十分没有意义。

找到彼此熟识的几个人的小团体确实不是难事,那么单一关系的两个人一起动机明确的出行就很容易做到了。《我们的侣行》是夫妻的旅行;而《旅行者》则是主体十分明确的旅行节目,一个旅行专家和一个旅行新手的碰撞;《携父同游》则是圆儿子一个未完成的gap year的梦。

同时《携父同游》也在节目中逐步的明确这次旅行的意义,比如父亲几乎不曾出门,并且父子之间年龄差距极大,存在极大的沟通问题。

同时儿子因为八岁就被父亲送到寄宿学校一直心存芥蒂。

《携父同游》第二季时由父亲制定行程,动机也仍然十分明确——因为父亲要过生日了,觉得生日之际出国旅行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他也想要让儿子成为他理想中的成熟的大人。

在父子二人的旅行计划都有极强的目的性的基础上,《携父同游》中的所有安排就都自然而然的合理了。儿子会积极的参与当地比赛,是因为从小到大都在受到父亲的批评,他很想向父亲证明自己。

父亲无法忍受不好的居住环境,但儿子一定要住在相对较简陋的地方,是因为他觉得gap year旅行就应该是这样的。

而父亲制定行程时会尽量不给儿子瞎胡闹的空间,选择历史文化之旅。

这种碰撞不是为了制造冲突而冲突,而是二人都坚持自己的旅行目的,需要对方去配合。这样产生的矛盾就十分有趣,忍受不了的父亲会打电话给妻子抱怨,说昨晚真是个噩梦啊。

但基于父爱,父亲又会尽力配合儿子的安排,然后二人温暖的拥抱。

最重要的一点是,《携父同游》这档节目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解决亲子问题,所有的妥协、碰撞、理解或者争吵都是最常见的父子相处方式,这让《携父同游》的记录相对比较真实。

回到旅行节目这个大门类,冷眼君认为目前我国的旅行节目虽然制作精良,话题度也够,但究其根本,冷眼君前文提到的两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旅行类节目的动机永远是不明确的,即使节目再好看,观众也忍不住想要一直问“为什么”。为什么陌生人要一起出行?为什么这位嘉宾是导游?为什么选择澳洲作为出行地?为什么一定要睡房车?

那么放弃群体出游,降低嘉宾人数呢?真正对人生有思考的有趣灵魂本就不多,加之明星配合意愿的不足和表达自我时的防备,都让“展现嘉宾个人魅力”这件事的实现十分艰难。

冷眼君认为,综艺是一定要向前不断发展的,现有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如果能够解决“出行动机”和“嘉宾魅力”两大问题,那么旅行节目的嘉宾人数就不再是个问题了,那时候我国旅行类节目才算迎来真正的春天。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