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映、看片、点映、首映……90%业内人都没有搞清楚的概念,你了解了吗
原标题:试映、看片、点映、首映……90%业内人都没有搞清楚的概念,你了解了吗
作者 / 坦克
大规模点映、超前点映、全国路演、20城超前看片会、全国首映、内部神秘观影……
身在北京的情报君,每周都能看到不少即将公映的电影以诸如此类的方式提前放映。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正式全面开启秘钥,在全国各大院线公开放映,被称为公映。公映日/首日,也就是一部电影正式上映的日子。
但是,由于中国内地复杂的放映制度,在一部较大体量的商业电影正式公映之前,往往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和小部分观众提前见面。
但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名词并没有太多的区分度。甚至有很多业内人都没有搞清楚这些概念,导致发通稿、发大字报海报时也犯了错误,从而引发争议。
那么,何为试映,何为看片,他们又和点映与首映有什么关系呢?这可能是90%的从业者都没搞清楚的问题,情报君将在本文中为你一一解答。
试映——保密性极强,草民的殊荣
如果你是一位知名的电影大V或者KOL,可能会在一部电影上映前的5-20天内,被片方受邀,通过看片、首映的方式观看一部电影。但是相比试映而言,这种“提前程度”弱爆了。
试映的主要受众,并不是知名电影博主或者业内从业人员,而是货真价实的普通观众。试映公司会从大量的普通观众中科学抽样,这些普通观众,可能既有月观影量4次以上的资深影迷,也可能有你隔壁家半年只看一次电影的普通路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样本的准确性与普适性。
试映一般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时间节点一般是在电影上映前的3-6个月左右。一般是观看的特效、配音、配乐都未完成的粗剪版本,是由片方主办的内部放映。这种试映类似内测,通过映后对观众的问卷、问答模式,来对现有的影片进行修改,一般性的剧情问题可以通过剪辑或特效修改,如果影片具有较大的硬伤问题,甚至会有补拍的可能。
另外一种试映,是在电影上映前的20-40天左右,此时电影一般已经剪辑完毕,也通过了审查,拿到了公映许可证和发行通知,这种试映是为了收集观众反应和数据,供宣发方做参考。
然而,在看一部电影的试映之前,你根本没办法知道这部电影叫什么。而观看完电影后,观众也已经签署了保密协议,不便对外透露所看电影的信息。因此,试映在很多没有参加过试映的人心中存在感并不强。
目前在中国内地,猫眼、淘票票、凡影、伟德福斯、Filmath都在做影片的试映工作。事实上,近一年与内地观众见面的大部分大体量电影,都有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试映。未来,试映也有望成为每一部有票房预期电影的必需品。
看片——种类多样,人群迥异
“看片”,可谓各种提前观影中最复杂最多样的一种形势了。
从影片拿到龙标前与后,我们也可以把看片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的看片,一般都是在电影公司的内部放映厅进行看片。同样,在上映前的几个月,会有其他影视公司的老总或者高层来看片,然后考虑是否参与联合出品,也就是是否参投这部电影。对于热门电影,大多数情况,都只能看到粗剪版,甚至是素材片段。
进入映前宣传期时,影视公司也会请媒体人士前往公司看片,这种情况虽然还没有拿到龙标,但是基本都是已经定剪的最终版本了,进一步探讨媒体约访、以及商务异业合作。
第二种情况的看片,则是电影取得了公映许可证之后的看片了。
因为拿到了公映许可证,这种看片都是在电影院进行观看了。一般情况下,进口片会在上映前的2-3天进行全国20城的业务看片会,看片会的参与人员,大多都是各地的院线经理,以及中影、华夏工作人员,也有部分的媒体名额。部分影片的媒体名额通常会邀约普通观众参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看起来影响力、号召力不强的影片,他们的看片会也可以做到人满为患,趋之若鹜。
而对于国产片来说,也会有风格各异的看片。例如在全国院线推介会上的看片。除此之外,在一部电影进行全国路演时,也经常会有看片活动。
点映——扩散口碑的好途径
点映应该是除公映外,大家最熟悉的放映方式了。但是近年来,点映一词却愈发被滥用了。
和公映类似,虽然只是点映,但是放映影院仍然得需要临时密钥,不同于试映和看片,点映已经进入电影的商业放映体系了。一般情况下,普通观众需要通过买票看到新片。
对于小体量高口碑的影片来说,点映一直是电影宣发中最重量级的武器,没有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则会起到极大的口碑和排片助推效果。
同样,如果口碑不是足够优秀,甚至口碑较烂,不顾影片缺陷盲目点映,结果必定恰恰相反,不仅会过早向业内、观众、影院暴露自己的软肋,而且会加速影片的崩盘表现。部分影片点映也需要发行方自己来购票送影城和普通观众,否则有可能造成上座率偏低、甚至难以和影城沟通开启预售情形。
也正因为如此,国产片时常在点映阶段经常变换策略:片方想点就点,想点几轮就几轮,想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随便玩,甚至有点映点到一半提档一天的操作。而给影院的反应时间,却只有一两天甚至半天。虽然对于片方来说,随时调整点映策略,或许可将影片的票房收益最大化。但是对于院线来说,过度频繁的随意调整点映政策,带来只能是随时待命更改排片,甚至取消已经确定的场次,对影院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然而,在点映的政策方面,进口片和国产片仍然属于区别对待。
如果一部国产片想要进行点映,那么他想怎么点多少场,都是影片片方自己决定的,《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女儿国》《我不是药神》都进行了全国超大规模的点映场次,获得了点映就破亿的成绩。
而对于进口片来说,提前点映是需要进行报批的,只有报批通过,才允许进行小范围的点映,一般也不会超过200场。2017年初的《爱乐之城》在元宵节全国1万场次的点映,仍然是截至目前为止,唯一一部点映超过千场的进口片。
由于进口片点映场次的被限制,也导致目前不少进口片,尤其是好莱坞分账大片的提前点映,变成了90%以上包场的看片会。真正想提前看到影片的影迷无法获得机会,而对影片可能并没有兴趣的业内人士,反而被派发了票,甚至有可能导致点映场次的真实上座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首映——公映前的最后一站?
经过了试映、看片、点映,终于到了影片公映前的最后一关——首映。
然而,首映的字面意思正应该是影片的首次公开放映,目前全球其他影市的首映礼大多也是这个意思。然而中国特色的首映并不是如此。
首映礼一般明星云集,是吸引媒体和观众度的最好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国产片的首映会在公映日前的2-5天内举行,保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可以将首映礼带来的高热度持续曝光维持到公映日,换取效益最大化。
一般情况下,普通观众基本无法参加首映,因为首映基本邀请的都是业内人士以及影片主创朋友。但近年来,首映观众也变得不纯粹。不少片方会选择通过第三方,譬如新浪、搜狐、优酷、凤凰等平台方,或者毒舌、桃桃等新媒体观影团,进行首映场次观众的招募,看惯了明星的业内人士基本已经厌倦了对中等口碑以下影片进行自主的社交宣传,但是对于普通影迷群体,仍然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对影片的口碑宣传、热度造势,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目前华语电影的集中地,可以说,99%的国产电影的首映礼,都在北京举办。其中大多集中在朝阳区的CBD万达、蓝色港湾珠影耳东、金泉港等高端影城,也有部分电影选择五棵松耀莱、清华北大等地举办。
因为特殊国情,中国特色的“首映”,不仅仅失去了“首”的意思,最近连“映”的意思都被逐渐模糊掉。
不少春节档的影片,以及严防口碑泄露的影片,甚至出现了首映不看片的情况。一场电影的首映礼,变成了发布会+红毯的一场明星大秀,对于影片本身的信息却严防死守。可谓彻底将首映这个词浪费掉了。
规则不断被确立,也不断被打破。未来,把看片叫成点映,想看点映却买不了票,去了首映礼却看不到片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只是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真的好吗?
相关文章
-
甄子丹全新动作大片,票房破5亿,点燃暑期档观影热
-
任达华被刺伤,新片被指蹭热点,点映现场观众“力破谣言”
-
《深海》看哭了
-
李奥新作《那年海边的话语》正式开机,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
“海后”穿绿色礼服参加活动,头戴“绿帽子”被网友戏称像泳帽
-
为女复仇跨国追凶 犯罪悬疑动作电影《无所畏惧》开机
-
吴京主演的《攀登者》举行关机仪式并定档,章子怡和胡歌不会参加
-
二月总票房超110亿创下新纪录,《流浪地球》功劳最大!
-
《复联4》开启“情怀观影”模式
-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首支预告来袭
-
奇幻剧《幻影恶灵》第二季发布预告!6月21日上线
-
《反诈风云》杀青曝概念海报引发期待
-
“卷福”新剧又是秃顶又是发福,为了角色把形象全牺牲了
-
吴京撞上周星驰黄渤沈腾等一堆大咖,《流浪地球》能再创神话吗?
-
“漫威迷”李易峰都买不到《复联4》首映票,呼吁粉丝不要剧透
-
重启吴邪小花没交流,终极潘子三叔没会面,盗墓笔记铁三角没同框
-
《死侍2》国内票房破2亿,小贱贱高抬腿抚臀太妖娆!
-
复联4公布官方电影简介,几句话就能让你心甘情愿等俩月!
-
惊奇队长哭了,钢铁侠暖心一吻给安慰!只因韩国粉丝一句话
-
9分悬疑神作,一看追个不停,连刷10集!
-
五一档票房又创新高,但是国产片输得最惨的一届
-
《海王》中最浪漫唯美的一幕,中国的女孩子看了都很喜欢
-
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称海王是自己永远拍不出的电影,怒赞影片
-
人气女星 Sydney Sweeney 确认出演《蜘蛛夫人 Madame Web》角色 Spider-Woman
-
刘昊然素颜工作照曝光,自己一脸嫌弃,网友:认真的男人最帅
-
《我和我的祖国》最大彩蛋,来自7位导演,他们戏外关系令人感动
-
张译四次金鸡提名终夺影帝,本尊谦虚回应:我心目中的最佳演员是于和伟
-
《迪丽丽的奇幻巴黎》终极海报 世纪名流倾情加盟
-
为什么台湾电影?在大陆不受欢迎?看看《你的情歌》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