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二战时伊朗在德国与苏联之间摇摆,结果如何呢?

原标题:二战时伊朗在德国与苏联之间摇摆,结果如何呢?

二战时分为欧洲战场(对德作战)和亚洲战场(对日作战)。但有一个亚洲国家,却是欧洲战场交战各方争夺的焦点,这就是伊朗。

伊朗在二战时,还处在巴列维王朝时期。1925年12月,卡扎尔王朝的首相礼萨-沙阿-巴列维,取代了卡扎尔王朝。半年后,礼萨加冕登基。1935年,礼萨汗将国名波斯改为伊朗。

二战前的欧洲,战争阴云笼罩在欧洲上空。对于欧洲各方,伊朗的态度是:谁都不得罪,但不妨和德国走的略近些。这种“中立”得罪了很多国家,比如苏联和英国,不过伊朗还是愿意这么做。

在历史上,英国和沙俄没少欺负伊朗,占了伊朗很多便宜。二战开打前,英国还在伊朗大规模开发石油。伊朗人认为所谓的英伊石油公司,就是英国“偷窃”伊朗石油的工具。

伊朗各阶层对英国,以及取代沙俄的苏联没多少好感。德国作为英国、苏联的敌人,自然被伊朗高看一眼。更何况,德国人的性格和伊朗有些相似,希特勒就宣称伊朗人属于雅利安民族,和日耳曼人是兄弟。所以,伊朗对德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一点,从足球上也能看出来。伊朗队球风硬朗,身体强壮、纪律严明,号称亚洲的德国队。

德国意识到伊朗对于自己征服世界的重要性。看地图:伊朗位于土耳其以东,苏联以南,地近印度。如果控制伊朗,先不说征服亚洲,至少能在苏联的背后捅一刀。再说,伊朗的石油储量太大,足够德国的战争机器喝的。

德国横扫欧陆,同时大量从伊朗进口石油、粮食。1941年,伊朗对全世界的贸易总额,仅德国就占了将近一半。更让英国和苏联不能忍受的是,德国在伊朗安插大量“侨民”,实际上多是技术人员,或者是间谍。这些人有的已挤进伊朗要害部门,成为高层领导。这些人对伊朗各界施加影响,企图把伊朗绑在德国战车上。已有些伊朗高层被说服,准备接纳德军进入伊朗。

伊朗和德国亲如一家,吓坏了英国和苏联。英国还好一些,大不了失去伊朗石油,至少暂时没有亡国之忧。而苏联向来把伊朗视为自己的后院,以及进入印度洋的通道。德国控制伊朗后,德军可以通过里海登陆苏联的腹地,缩小对莫斯科的包围圈……

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进攻苏联,苏联意识到伊朗之于自己的重大威胁。苏联需要的西方军事援助,很多都是从伊朗通过里海运抵苏联。如果这条生命线被德国割断,苏联的生存压力将会增大。

苏联找到同样在伊朗利益受损的英国,两国决定共同对伊朗动手。苏联想对伊朗动武,可又不敢保证一战必胜。英国催促苏联赶紧出兵,其考虑是:让苏联在东线拖住德军,以确保西线(西欧)的相对安全。

苏联和英国在给伊朗下达最后通牒无效后,1941年8月25日,5千苏军杀进伊朗北境,而英国在南线进攻,多达数万人。英、苏进攻一个拥有自主权的国家,明显是违法国际法则的。丘吉尔也说了,我们这么做,实在是迫不得已。

英、苏都是顶级强国,伊朗那点虾米兵哪够吃的?只用了三天,伊朗兵被歼灭。礼萨汗自知得罪苏、英,马上说寡人有疾,跑到国外“看病”去了。9月17日,英军和苏军在德黑兰会师,这意味着伊朗大部分已被英国与苏联控制。而在伊朗活跃的两千多名德国“侨民”,一半被英国扔到澳大利亚薅羊毛。这算是幸运的,另一半德国“侨民”被苏联送到西伯利亚喝西北风。

英、苏联军拿下伊朗,对盟军对德、日作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至少在运输线上如此。德国和日本分别对苏联东边和西边的港口构成战略包围,物资从这两头进入苏联,都要承担被攻击的风险。有了伊朗,物资直接从德、日控制不到的波斯湾进入,风险较小。

这个论点是有数据支撑的。二战期间,共有790万吨的战争物资进入伊朗,约有500万吨送给苏联。苏联至少有60个师拿到了盟军的这批物资,在对德作战中有了底气。

苏联和英国要求新成立的伊朗管理层和苏、英谈判,可伊朗觉得德国还有可能胜利,对谈判拖拖拉拉。看到德军在苏联的军事行动明显受阻后,伊朗盘算德国的赢面越来越小,最终决定投入同盟国怀抱。伊朗在1942年1月29日,与英、苏正式签订条约。英、苏承诺不破坏伊朗的地盘完整,伊朗则开放地盘,让盟军进驻。盟军非常重视伊朗在二战中的作用,称伊朗的这条运输线为胜利之桥。

可笑的是,苏联和英国,以及后来强行派3万士兵进驻伊朗的美国同床异梦。二战还没结束,德黑兰会议刚开完,双方就瓜分伊朗,苏联控制伊朗北部,英、美控制南部,很多石油公司闯进伊朗强行挖油。伊朗比较亲近英、美,得罪了苏联。二战结束后,英、美开始撤军,苏联却赖着不走了,并打算强行割掉伊朗北部并入苏联。在英、美的压力下,苏联被迫撤出伊朗北部。

不管怎么说,伊朗对于二战作出的贡献,不应被历史忘记。

更多伊朗的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