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丰臣秀吉为何放弃征夷大将军而谋求关白呢?

原标题:丰臣秀吉为何放弃征夷大将军 而谋求关白呢?

自1192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而创立幕府体制后。“征夷大将军”便成“武家”的最高官职,而代替天皇实控天下。那么作为武家出身的丰臣秀吉,为何要放弃“征夷大将军”的官职,而谋求“关白”呢?

许多人都认为乃是丰臣秀吉的出身低,没有源氏、平氏的血统。致使丰臣秀吉没有开创幕府的资格,只得退而求其次。其实,绝非如此。在日本战国时代,为抬高门第而伪造家世的也不乏其人。虽说,丰臣秀吉的出身太低,伪造起来也没有太大的信服力。但是,日本的家名是可以转让的。例如,关东管领上杉宪政逃到越后,就将关东管领职、系图、重宝等一起转让给了上杉谦信(原为长尾氏)。

再则,丰臣秀吉在给大明、朝鲜的文书中,就自称“平秀吉”。所以,没有源氏、平氏的血统,并不是丰臣秀吉没有开创幕府的原因。其实,开创幕府凭的就是实力,而绝非名门高第那些虚的。只要丰臣秀吉想要,什么样的家名都不是问题。丰臣秀吉就曾想认近卫前久(藤原氏,五摄家)为义父以便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然而,其最终还是放弃此种想法,该而要求朝廷赐予其新的姓氏。于是,朝廷便赐予其“丰臣”的姓氏。丰臣秀吉既能认近卫前久为义父,当然,更可以找一位家名高的源氏、平氏长者为义父。

而丰臣秀吉为何放弃“征夷大将军”,而谋求“关白”呢?这主要是“征夷大将军”的名号也并非那么神圣。自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从而开启了日本战国时代。而随着室町幕府的势力日益衰弱,“征夷大将军”的名号也就越来越不好使了。而丰臣秀吉平定了全日本,从长期的战乱中感受到了幕府体制的弊端,既而谋求一种新的统治方式。这才应是丰臣秀吉放弃征夷大将军,而谋求关白的原因。

那何谓关白呢?关白一词,起源於中国,见《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诸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天子”。霍光辅政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故事,而日本的政治与词汇多受我国的影响。关白的原意,甭管什么事,先告诉我。关白也并非官职,日本的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的太政大臣,其下依次为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此为太政宫(主持政事)的四大长官,也唯此四大长官才有资格当上关白。

天皇年幼时,由太政宫的某位大臣主持政事而称摄政。待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依旧主持政事,而天皇无实权,此即为“摄关政治”。而日本的公家(朝廷)虽无实权,但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丰臣秀吉见“征夷大将军”的金子招牌在战乱时期,也并不实用。便谋求了“关白”的名号,其既具“武家之实”(事实上的大名之长),又具“公家之名”(朝廷之名)

幕府体制,却具有天然的弊端,既对抗公家。幕末时代,就曾掀起了一场“公武合体”运动,企图打压当时日益高涨的尊皇攘夷势力,而强化幕府的地位。然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倒幕运动,即是西南强藩以尊王(公家)为旗帜,打着“大政奉还”的旗帜而进行的。就连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其自小受盛行的“尊王学说”的影响,而自觉是“乱臣贼子”。

可见,丰臣秀吉放弃征夷大将军,而谋求关白的封号,以求“公武合一”的新式统治,是较为远见的。而德川家康之所以没有跟随丰臣秀吉的路线,乃是其名义上仍属丰臣氏的家臣,而关白的职位却在丰臣家,其只能走“征夷大将军”的旧路。而丰臣氏丢失江山,系其自身的原因,并非“关白”这种“公武合一”的政治架构之过。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