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陈晓平:被哥大冠名“丁龙讲座”的“丁龙”是哪里人?

原标题:陈晓平:被哥大冠名“丁龙讲座”的“丁龙”是哪里人?

1901年,卡朋蒂埃向哥伦比亚学院(后改名哥伦比亚大学,下称“哥大”)捐款10万美元设立Dean Lung汉学讲座,华工Dean Lung随后捐献12000美元,这个讲座后来发展为汉学系、东亚系,为中美文化关系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不幸的是,百余年来对这一事件的叙述,神话成分多,真实成分少,对捐赠动机的解读有些偏颇,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也参与了神话的创作与传播。

Dean Lung是哪里人?

清末民国时期,哥大培养了最多中国学生,著名校友有唐绍仪、孙科、胡适、顾维钧、宋子文、蒋梦麟、郭秉文、蒋廷黻、陶行知、梁实秋等等,不胜枚举,影响近代中国至巨。哥大给中国现代学术、思想与教育体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是其他美国名校无法比拟的。弄清Dean Lung中文姓名、籍贯,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Dean Lung被译为“丁龙”,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丁龙”并不是这个汉学讲座的真实名字。Dean Lung姓甚名谁,来自中国何处,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2016年,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武洹宇博士提议,由武洹宇、陈晓平、谭学斌、莫冠婷、叶嘉良、蔡泽瀛、伍倩敏、钟元泽组成“Dean Lung专案组”,对此案作初步学术性研究,在美国留学的谭学斌挖掘出岭南大学基金会档案、武洹宇在美国的同学协助查到美国人口普查及出入境档案,对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有重要贡献。近日,获悉某机构开始拍摄“寻找丁龙”的纪录片,我们觉得应将阶段性成果加以公布,消除“神话”的影响,把Dean Lung研究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需要说明的是,文中个别意见与建议,只属于我的个人观点。

Dean Lung

1960年,钱穆赴美讲学,在哥大开讲座前后听闻此事,随后在《中国文化精神》、《新亚遗铎》《中国史学发微》《师友杂忆》中大肆渲染,内容大同小异,今以《师友杂忆》所记为例:“有一次曾赴哥伦比亚大学为丁龙讲座作讲演。有燕京大学旧同事何廉淬廉,曾为余详述丁龙讲座之来历。谓‘美国南北战争时,纽约有某将军,退休后,一人独居。其人性气暴,好诟厉人,凡所用仆,皆不久辞去。有山东华侨丁龙,赴其家受雇,亦不久辞去。后某将军家屋遭火,时无仆人,丁龙忽至。某将军问何以复来,丁龙谓闻将军受困厄,中国孔子教人忠恕之道,特来相助。某将军谓不知君乃一读书人,知古圣人教训。丁龙言,余家积代为农,皆不识字,孔圣人语乃历代口舌相传。由是主仆相处如朋友交。一日,丁龙病,告其主,在此只只身,我衣食所需已蒙照顾,按月薪水所积,病不起,愿回主人。及其卒,某将军乃将丁龙历年薪水,又增巨款,捐赠哥伦比亚大学,特设丁龙讲座。谓,中国有如此人,其文化传统必多可观。此讲座则专供研究中国文化之用。至今不辍。’”(钱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合刊》,《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联经1998年,第351-352页。)

钱穆这个故事的底子来自哥大经济学教授何廉。钱先生出于弘扬儒学、重建文化自信的强烈愿望,对口述史材料不加分辨,还添加了很多缺乏根据的信息。他把当事人的籍贯称为山东,以便拉近与孔子的距离。钱先生所谓“山东华侨”实为无根之谈。1876年以前,美国华侨几乎都来自广东,未见山东人在这个时期赴美的任何记载。(参见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等)未见记载虽不能一定没有,但从概率来说低到几乎可以忽略。

钱先生“即兴创作”的后果“很严重”。2014年,某电视台筹拍纪录片,根据钱穆的说法,兴师动众到山东日照、诸城、黄县等地寻访丁氏后裔,当然是无功而返。(参见黄安年博客文章 《关于Dean Lung中文译名的争议》,2017年7月29日发布)

要尝试确定Dean Lung原籍,必须熟悉历史背景,利用可靠的档案,制定正确的研究策略。早期前往美国的华侨,多数来自广东四邑(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后来加上鹤山总称“五邑”)及其附近,其中台山人在美国许多城市占到半数左右,以至美国唐人街长期以台山话为主要语言。寻找Dean Lung原籍,四邑应为首选,同时也要把四邑方言问题纳入视野。

Dean Lung自称定居香港

几十年来,在史实研究方面有较大推进的是王海龙与米亚•安德尔(Mia Anderer),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也有贡献。米亚为哥大副校长安德尔的日裔妻子,她的研究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最主要的是找到了包含Dean Lung资料的人口普查记录和出入境记录。

循着米亚的思路,我们找到1899年6月27日Dean Lung的入境申报表(manifest),主要内容如下:

姓氏:Dean

名字:Lung

年龄:41岁

职业:商人

会否读写:会

国籍:中国

永久居住地(Last Permanent Residence):香港

曾否在美国居住:10年

目的地及拟团聚亲友名址:纽约,访友

登陆港口:温哥华

1899年6月27日Dean Lung的入境申报表

Dean Lung自称其永久居住地为香港,由此可确定他是从香港乘船经温哥华转往纽约。在1900、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档案中,卡朋蒂埃家庭成员中有一位华人厨师Mah Jim,年龄比Dean Lung大两岁,同样是1875年赴美,1902年向Dean Lung基金捐款1000美元。按照当时华工赴美谋生的惯常模式,都是同乡好友结伴一起出洋,可以肯定Mah Jim为Dean Lung同乡好友,一起赴美。谭学斌找到1913年卡朋蒂埃与广州岭南学校医生林安德(Dr. Woods)的来往书信,信中卡朋蒂埃委托林安德协助寻找Mah Jim的儿子Mah Chong Dean,准备把他接到美国读书。林安德通过Mah Jim居住在香港的兄弟,联系到Mah Chong Dean。由此可见,Mah Jim的兄弟定居香港。林安德寻找Mah Chong Dean的过程中,曾找到他所在的乡村,从行文判断离广州、香港都很近,可以得出结论:Dean Lung一定是广东人。

1913年6月28日林安德医生致卡本蒂埃函

1876年赴美谋生,1899年从香港乘船到温哥华再转往纽约,同乡好友同事的兄弟又定居香港,这样的经历,很难想象是当时一个山东人所为,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广东人才有的行为模式。

米亚的研究表明,Dean Lung选择的这条航线,是从香港出发,到温哥华登岸以后转乘加拿大铁路到东部再转往纽约,这条昌兴公司的水陆联运路线,比从香港经旧金山到纽约时间缩短二到三天。该航线轮船从香港开出,经停上海、日本。也就是说,山东人要前往纽约,只需就近到上海登船,没有近路不走偏要到香港登船之理。Dean Lung既然自称永久居住地为香港,那么他1905年离美回国,大概率会选择在香港定居。早期定居香港的华人出于民族观念不愿意学习英语,当时香港同时懂中英两语的人才依然匮乏(参见张振江《早期香港的社会和语言》),Dean Lung若定居香港,谋生容易,生活上也较为适应。

1899年6月2日昌兴轮船公司广告

寻找Dean Lung的新思路

由于中西习惯不同,早期旅美华人使用英文名字情况至为复杂,常常姓名颠倒,偶尔还会出现有名无姓的情况,其英文拼写也大多以粤语(含四邑话)发音为准。米亚以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的猜测为依据,加上1905年人口普查时出现的“Ding Dean”姓名而认为Dean Lung可能是“丁天龙”,后来又补充说也有可能姓田。

Dean Lung讲座创办之次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H.A. Giles)接受哥大邀请举办“中国与中国人”系列讲座。他的自传经剑桥大学图书馆Charles Aylmer编辑整理,以《翟理斯年谱》(The Memoirs of H.A. Giles)为题,在英文《东亚史》1997年十三、十四期合刊(East Asian History, Number 13/14, June/December 1997)中发表,据整理说明,翟理斯自传原稿全是英文,《年谱》中夹杂的中文,都是整理者Charles Aylmer所加。翟理斯没有提到他本人见过Dean Lung,他认定Dean Lung中文为“天龙”只是一种猜测,《年谱》文字里面括号内的中文“天龙”二字,为Charles Aylmer根据文意所加。有些作者据此直接把Dean Lung称为“丁天龙”,置诸大标题中,这样处理很不严谨。在最后真相大白之前,建议暂时还是使用“Dean Lung”,以免误导。

1997年《翟理斯年谱》中之“天龙”

Dean Lung是广东人,但要依据英文资料确定“仙乡何处”并非易事,这一点不懂中文的美国学者米亚可能有些误会,对中国学者没有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略有微词。

1876年及以前赴美谋生的广东华工,大多数属于广府人(母语为粤语及其次方言,多居于广州府、肇庆府各县),少数为客家人(母语为客家话)。从1851-1862年,美国华侨成立了“六大会馆”,其中5个是广府人组织,唯一属于客籍的是“人和会馆”,由宝安、赤溪、东莞、潮梅各属客家人组成。1850-60年代四邑地区发生大规模土客械斗,死伤惨重,被称为一场“战争”(参见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1854-1867》),土客之间界限分明,不太可能发生广府人跟客家人结伴出洋的情形。因此,需要以“客家人”“广府人”两个假设为基础分头寻找。

若认定Dean Lung姓“丁”或者姓“田”,那么,他有可能属于客家人,应在离广州不远的各县客家人中寻找。笔者查阅四邑各县方志、文史资料,并请江门青年学者林震宇协助查证,证实四邑地区的广府人中没有姓丁、姓田的成规模宗族。

若以Dean Lung属于广府人作为研究的基础,那么Dean Lung大概率不姓丁。他有可能姓龙,珠江三角洲姓龙的宗族主要分布在顺德,其他各县或有零散的分布,不妨作为一个方向来加以研究。

美国《中西日报》当年的报道,可帮助拓展思路。1900年2月16日,台山人伍盘照(Ng Poon Chew)在旧金山创办《中西日报》,为美国最重要的华文报纸之一。1901年8月21日,《中西日报》刊出题为“业名进隆”的报道,将Dean Lung译为“进隆”,现将报道全文移录于下,酌加标点,括号内英文为笔者所加:

初八日纽约来电云,三十七街门牌一百零八号(108 East 37th Street)有西人嘉滨咑(Carpentier)现助银十万元于加榄巴书院(哥伦比亚学院)置业,取名进隆(Dean Lung),递年将收取进隆业(Dean Lung Fund)之利息,为前往中国专聘一博学华人到来该书院掌教华文。嘉滨咑(Carpentier)现在嘉罅宽省(California),其商务向在中国,因此起家,资财有二十兆元,平生最爱华人,前到中国,雇有华人进隆(Dean Lung)以为侍役,后随同回美,船中向各友言,此华人乃中国名望素著,吾在中国为其书记,今同游美国,等语。今助金置业,亦名进隆(Dean Lung Fund),殆欲永远纪念华人云。彼工党本厌恶华人之心,欲续行禁华人之例,倘闻嘉滨咑(Carpentier)之事,以为如何?

1901年8月21日旧金山《中西日报》

这篇报道从英文电信编译,“三十七街门牌一百零八号(108 East 37th Street)”正是卡朋蒂埃遗嘱所用的纽约地址,也是他1888年以后的主要地址。台山人伍盘照所负责的报纸,把Dean Lung的名字译为“进隆”。笔者请林震宇多方求证,确认台山县城(台城)和开平三埠镇,确实是把“进”字读作dean。笔者进一步查阅《台山方音字典》,并聆听用台山话朗诵的李白《将进酒》视频,确认主流台山话中“进”字读为dean。但卡朋蒂埃华人厨师名叫Mah Jim,姓马,姓在前名在后,“进隆”有名无姓,与Mah Jim的排列顺序不类。若把Dean当作姓氏处理,或者更为合理。

笔者排查四邑地区姓氏分布,发现“甄”姓可能最为接近Dean的发音。在台城话中,“甄”字的读音为tsin,与“Dean”十分接近。目前在广东四邑地区,姓甄的人数在四万人以上,港澳数万,海外可能更多。Dean Lung姓甄的可能性极大,建议广东及海外甄氏族人从族谱、宗亲会资料中查找相关线索。当然,这只是笔者一个建议,不具有排他性,其他人照样可以从其他方向(姓丁、姓田、姓龙等等)进行探索。

美国学者米亚曾以为,猜到“丁天龙”“田龙”等名字可以很容易查到Dean Lung下落,这是对中国缺乏了解所致。当时的中国并无人口普查,也没有完整的出入境记录保存下来,无法像她在北美地区那样查档。她按照身在北美的经验,曾在报纸刊载的“旅客名单”中有所收获,就以为在中国一定能查到。笔者查阅了1905年香港报纸的“抵港旅客名单”,发现他们是这样处理的:“来自新加坡的澳大利亚号,R. Sheel先生、Z. Copplinger小姐,以及335名华人。”

《德臣西报》1905年7月18日

当时主持香港英文报纸的英国人,不会列出所有华人名字,在他们看来完全不值得,而中文报纸《香港华字日报》则连这项服务也没有。我想米亚若能看到这份所谓“名单”,就会明白中国学者的困难,而不至于有过高的期待。到目前为止,寻找Dean Lung的工作主要是在美国与中国大陆两地进行。鉴于记载Dean Lung行迹的资料,可能会收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香港历史档案馆、某个宗族的宗亲会以及全球各地私人藏家手里,要确定Dean Lung真正的中文姓名以及出身何处,仍有赖于各方人士共同努力。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