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
原标题: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
中国航空报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家喻户晓,他编纂这部史书的体例被称为纪传体。其实,早在司马迁之前,先秦史学家门已在史书的编纂方法上尝试了一些不同的体例。司马迁是将前人的经验综合归纳后,总结成《史记》的体例,形成了一种比较全面、实用的史书编纂格式。这种全新的史书体裁就是将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
“本纪”是帝王的传记,按编年体,依年月顺序,记载帝王的政绩言行,兼及当代重大事件。“表”是大事记,以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提纲挈领地谱列史事。它使纷乱繁杂的史事眉目清晰,条贯系统,一目了然。“书”是各种制度的专史,记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制度沿革和发展情况。“世家”是重要诸侯的传记。“列传”是人物传记,也有少数列传记载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及当时与我国有交往的国家的历史。列传记事,有四种类型:一是单传,一人一传;二是合传,两人以上的传记被编在同一篇列传中;三是附传,在一人的传记后面附载他人事迹或传记,前者与后者有主次之分,被附载者称为附传;四是类传,同类人物的各自传记被编在同一篇列传里,标以与其类相应的传名,称为类传。另外,在每篇本纪、书、世家列传的最后都有一段评论文字,发表史家对本篇记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意见,借以表达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史学思想。《史记》创始的这种体裁,以纪、传为主体,表、书为辅助,既各有分工,又互相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人称为纪传体。
《史记》记载从传说人物黄帝到司马迁时代的汉武帝,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班固写《汉书》, 沿袭《史记》体例,而改“书”称“志”,并“世家”人“列传”,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记载西汉一代的历史,创纪传体断代史。《史》《汉》以后,历代史学家仿效此体撰著了大量史书,形成一个贯通古今的庞大的纪传体史籍体系。
纪传体也有它的缺点。正如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在《论司马迁的历史学》中所指出的;“纪传体的历史,从今日科学的历史眼光看来,自然还是缺点甚多。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把一件史实,割裂为许多碎片,错陈于各人的纪、传之中,而且同一史实,到处重复。”
相关文章
-
中越战争许世友疏忽大意致使部下被擒
-
寡头龙:中型杂食恐龙(长4米/化石出土于奥地利)
-
十年树企业,百年树品牌——天佑德上市十年征程再起!
-
她是汉朝最美女子,却和父子两人轮流成亲,悲愤成疾而逝
-
慈禧的获宠之路 看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天子咸丰帝
-
不沉之舟——泾县黄田洋船屋散记(下)
-
趣闻: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光棍过多的问题的?
-
咋不保护红军烈士墓?望谟一镇政府收到检察建议
-
南北朝最疯狂权臣,4年杀死3位皇帝,专权15年后被傀儡皇帝灭门
-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国号“元”是何意?年号“中统”蕴涵了什么?
-
明代军队如何训练射箭?仔细看完自己练练,3个月能成弓箭高手
-
中华大地处处是历史,你家乡的土地上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呢?
-
南宋理宗死后,头颅为何被做成了“骷髅碗”
-
张家山陵墓发现后,出土汉简,专家竟在里面发现珍贵的《引书》
-
▲冷兵器时代,骑兵还是很有冲击力的,但是遇上大炮和火枪,就怂了
-
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难道不要避讳吗?原来如此
-
收藏一把镇宅用的刀剑,唐刀,汉剑,武士刀,你会选择哪种?
-
长孙无忌名列凌烟阁功臣首位,他的功劳到底在哪里呢?
-
中古远古史—骊连氏
-
【三亚·天天学优秀】第一百七十期:卢德铭:无产阶级革命家
-
高渐离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 给荆轲报仇(视死如归)
-
以色列被亚述所灭的原因 以色列为什么会被灭掉
-
他参军不久便是师长,到建国后还是师长,授衔时获三枚一级勋章
-
他为我国收复失地,奈何晚景凄凉被人遗忘,现坟头长满了野草
-
肿头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头顶长23厘米厚骨板)
-
开国大将58年被降职,叶帅为何积极保护他,还说:准备好打大仗?
-
黄埔名将众多,而病逝后,受到两岸共同追悼的将领只有这两位
-
中央军为何被故意隐瞒 揭秘中央军的内幕
-
曾放弃成为首富,隐退商界,娶年轻的女明星,他就是人生赢家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