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小米财报发布在即董明珠又出惊人言论是为碰瓷?

原标题:小米财报发布在即 董明珠又出惊人言论是为碰瓷?

近日,有可靠消息称小米将在3月19日发布2018年Q4财报,大家最关心的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胜负即将揭晓。而就在关键时刻,董明珠又爆出惊人言论,直接将其送上了新闻"头条"。

董明珠称小米做空调技不如人

在前几天的全国会议上,董明珠接受记者采访时因当年的十亿赌约说到了小米空调,有人问小米做空调格力是否会感到压力。董明珠称:"如果你的质量没有别人好,技术没有别人强,才会感觉到有压力。"

不少人揣测,言下之意大有说小米技不如人的感觉,格力空调的技术、质量都比小米空调好,格力完全不虚。

虽然小米空调确实没有格力做得好,毕竟格力做了多少年了,小米才干几年?而且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积累,其空调设计制造都是依托长虹等其他家电企业的技术和代工厂,而长虹空调在业界本身也没有什么优势。小米要在空调领域打性价比等玩法行不通,所以确实没有办法跟格力扳手腕。

董明珠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小米空调的不屑。在2019年1月18日召开的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大会上,董明珠放出豪言:"未来十年内,格力老大的位置都不会变,小米根本不足为虑。因为它跟格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董明珠还强调,格力空调是世界上最好的,不用格力空调就是傻瓜。

就小米她还发表过不少过激的言论。在2019年初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董明珠,小米对格力空调和家电有什么威胁?小米的做法,对格力空调有什么启迪意义?她炮轰:"小米是什么文化,我到现在也没搞懂,反正不担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文化,我们格力有自己的文化。"

一时引得不少网友感到不适。网友说这种吐槽文化不好的有点像人身攻击?就算小米空调做得不够好,但攻击人企业文化有点说不过去。再有,企业文化好不好这个评判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巾帼英雄"、"铁娘子"等标签下,董明珠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心直口快。这一度成为她的加分项,个人IP值飙升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宣传效应。不过,有些话却说得未免太"刻薄"了。

如果比较手机 雷军会怎样回击?

在手机领域,小米或许不是最好的企业,但却是崛起最迅速,甚至一度影响行业洗牌的企业。格力手机要来比,那小米性能、配置,绝对碾压前者几条街。

近日格力推出了第三代智能手机,搭载高通821处理器,采用TFT显示屏,可以说配置和目前手机市场主流机型相去甚远,售价高达3600元。面对目前小米9、IQOO等超高性价比机型,格力三代的价格可以说很难打开市场。据悉,格力三代手机并未上线京东、天猫等平台,目前仅在格力商城销售,卖出了16部。

董明珠还是孤注一掷,称:"未来格力不会放弃做手机,而且会紧跟5G技术和柔性屏寻求突破。"

2018年,董明珠提出大力投资芯片产业。小米也曾经大刀阔斧要研发芯片,但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烧钱且见效慢的生意,不知道格力会有多大精力来干这个事?

其实相比格力在手机上的失败,小米在空调上倒是成绩突出。2015年,小米和美的推出第一款"青春智能空调",现在推出自主的"互联网空调",人气颇高。但就声量来说,就对格力等老牌企业造成了压力,董明珠怎会一点都不忌惮?

我们常常听到董明珠对小米开炮,或许这就是发些牢骚。但是雷军对董明珠倒没出现过什么公开的攻击言论,相比之下,真的算是谦谦君子了。

格力万名员工开店

在董明珠第三次当选格力董事长后,她就给格力制定了一个小目标——2023年营收达到6000亿。大家知道,2018年格力营收刚超2000亿。在5年内再增长2倍,并不容易。不过,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董小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开启了格力9万员工开店的模式。

2月2日,格力电器9万员工开网店全员开店正式启动。董明珠亲自上阵,自己率先当上网店店主。曾几何时,董明珠还对小米的互联网模式不屑一顾,在2年前甚至还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离开我它不行,离开它我无非辛苦一些罢了"。不过2019年刚开年,董小姐就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启格力的新零售篇章。

据董明珠讲,自己一个月就卖了200多万。

而董明珠来看,9万员工开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她表示,这样可以让所有员工都快速地与消费者实现融合,员工能够快速、直接地感知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比如以前只有销售直接接触消费者,很多岗位与消费者隔得较远,认识不到自己的工作与客户的关系。而全员开店,让员工认识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最终都与产品有关,与消费者感知有关。董明珠认为这相当有意义。

而且除空调之外的很多生活品类电器基本上不需要复杂的安装,线上销售更为便利。

但是格力这种网上开店的方式,恰好也说明了,格力在过去几年和小米的竞争中,也在不断学习,看到了对方的优点,董明珠意识到了网上销售的机会和空间。

格力全员开店和张瑞敏的"人单合一"

董明珠想要把所有员工直接与销售和客户挂钩的模式,似乎与海尔一直以来的"人单合一"有不谋而合之处。

2005年,张瑞敏在互联网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终于决定进行转型。当年,其大手一挥,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开启实践。

所谓的人是指员工,而"单"简单地理解是订单。有点像要把全员变为销售,所有人都可以做业务。

不过也没有那么简单,这里面包含了组织变革,"单"也不仅仅只是指订单。在人单合一的方针指导下,海尔1万多名中层管理者被"革命",他们可选择离开,或者创业,把海尔分成若干个微小的创业单元,海尔提供创业平台,这些小单元自己管理组织,自己驱动。

而且,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薪酬更为灵活。用张瑞敏的话说:"我们这儿不定薪酬,你创造的用户价值有多少,你就可以拿多少薪酬;如果你没有创造用户价值,你就必须离开。通过这种薪酬机制,实现了用户价值与员工价值的统一。"

"单"除了订单外,还包括用户的需求在里面。把员工和用户需求融合在一起,就是员工要创造用户价值,以此来体现员工的价值。所有的创业单元或者人直接面对用户,可以更真切直接地感知用户需求的变化,拉近员工与用户的距离——这与董小姐眼下的算盘一样。

不过海尔的人单合一也受到诸多质疑。有行业人士指出,海尔在把薪酬和人单合一挂钩后的2011年起,利润率增幅开始大幅下跌,直到2015年出现负增长。有帖子甚至称人单酬是变相裁员。

海尔把所有包括行政等部门都与销售业绩直接相关,这种把职能部门利润中心化的方式被指是"在自己盘子里切蛋糕"。有专业人士指出,任何的管理动作都是有成本的,很难对职能部门的服务进行定价,这会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和运作成本。

还有人认为,海尔人单合一的本质是把属于中高层的压力转嫁给基层员工,"也就是说海尔的高层在战略决策方面未负起应有的责任,企图通过小微化在战中求胜"。

那么刚开始互联网转型的格力,又会走向哪里?

写在后面:董小姐不怕小米做空调,觉得小米没技术,但自己却坚持做手机,还想凭借5G和柔性屏一战成名,经常放放嘴炮,刷刷存在感。但其眼下号召全员开店,主动拥抱互联网,其实也是变相承认小米的先进性。

不过,格力在2019年才开始在互联网转型上"大跃进",不知道结局真的会那么美好吗?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