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中国式打假30年:当年的“打假第一人”如今在何处?

原标题:中国式打假30年:当年的“打假第一人”如今在何处?

1993年,央视的人找到著名词作家阎肃,要老先生写一首“打假歌”。

那一年的央视315晚会,需要一首主题歌。

阎肃为此很犯愁。那时候的假冒商品,最多的是化肥和农药,总不能开门见山,直接写“化肥是假的,农药是假的”,也不能把手表、皮带、皮鞋、热水器写到歌里去吧?

他后来回忆说,想来想去,只能写得朦胧一点,将那些假的、差的、坑骗顾客的东西,虚化成一个纷扰的世界,需要人们认真识别。

灵光一闪,他写下了: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一首《雾里看花》,一气呵成。

那英后来以情歌的名义,唱红了这首“打假歌”。

这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大的一个误会。

但是,变形和误会的事,不止于此。

二十年后。

2013年,央视315晚会直播过程中,美国苹果公司刚刚被曝光在华售后政策存在歧视。影星何润东义愤填膺发了条微博声讨:

苹果竟然在售后玩这么多花样?作为“果粉”很受伤。你们这样做对的起乔帮主吗?对得起那些卖了肾的少年吗?果然是店大欺客么。大概8点20发。

文末一句穿帮的“大概8点20发”,火了,比被声讨的苹果本身还火。

力挺“打假”的何润东,只好出来继续“打假”:微博被盗号了!

世道变坏,是从假货太多开始的。

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歌,唱得好: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2018年央视315晚会现场。

01

1991年,3月15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开播。

晚会现场设置了十部维权电话。

这台晚会的导演王宝安很快就发现,十部电话根本不够用,一些打不进电话的观众,急吼吼地把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带到直播现场,请求曝光。

“一名退休老干部,抬着洗衣机就赶来了。”王宝安后来回忆说。

央视经济部曾对这台晚会做了自评:

虽然曝光力度不够大,形式也并不完善,但在中国经济蓄势待发的时期,在中国消费者尝到改革开放甜头,同时也正承受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痛苦时,为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被唤醒了!

总之,晚会称得上一炮而红,而它在不经意间开启了央视举办315晚会的传统。到今年,是第29届,从未间断。

在央视内部,315晚会被称为“上半年的春晚”。所不同的是,春晚露脸,身价倍增;315晚会露脸,非死即伤。

315晚会,不是央视凭空创造出来的。它的创办,有特定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掀起,市场趋于繁荣,同时沉渣泛起。

在中国北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河北新乐县,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兴起,假货问题也让人头疼。当地工商局突发奇想,要成立一个“维护老百姓利益委员会”。

一天,该局局长袁荣申在读报,看到《参考消息》上关于美国保护消费者利益协会的报道,当即与众人商议,决定学习美国,把酝酿中的机构改名为“新乐县维护消费者利益协会”。

几天后,这个新生的协会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第一家“消协”。

这一年是1983年。

到第二年年底,全国性的消费者保护组织——中国消费者协会,终于成立了。数年后,中消协成为央视首届315晚会的联办单位。

首届315晚会的半年前,发生了一个大新闻。

时任国家商业部部长胡平,到湖北省调研,期间在武汉逛商场时,花49.5元买了一双皮鞋。穿了不到一天,鞋后跟就掉了一大块。

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件事变成笑话在商业部传播。

新华社记者陈芸,无意间听到这个笑话,采访后写了篇报道《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很快,这个笑话演变成大新闻,30多家省级以上报纸都转发了。

打假,刻不容缓。

02

舆论有了,晚会有了,法律却还没有。

谁曾想,这种吊诡的倒挂局面,日后成为中国式打假的注脚。

199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近600名人大代表递交了20多份议案,要求尽快制定专门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

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全票通过,予以公布,堪称神速。

此时,央视315晚会已经举办了三届,口碑爆棚。

当时有媒体评论说,老百姓最爱看的是春节晚会,最想看的是315晚会。

315晚会导演王宝安说,1993年这一届晚会,“规格高,不仅仅是十几位部长莅临晚会接受采访……还有节目曝光内容选择的主导权除了编导的意见外,也已由过去的群众组织转移到政府部门手中了。也就是说,由政府职能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配合我们完成这方面的工作……315晚会由群众的行为转变成了政府的行为”。

从此,315晚会结束草创阶段,正式实现舆论与权力的双剑合璧。

彼时,庙堂和江湖并未隔绝。

1995年初,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后,22岁的王海想要试探它的威力。

作为这部法律的起草人之一,何山一度无比惆怅地在公开场合说,看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贯彻得不好,一年多了,为什么还没有人出来买假货?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假一赔一”,但在假货横行的年月里,竟然还没有人祭起这个条文向售假者索赔。

时代最终把敢于冒险的年轻人王海,推到了普法义务宣传员的位子上。

王海先是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了两副索尼耳机,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假货。紧接着,他知假买假,又一口气买进了10副。随后,向消协投诉,对商场发起索赔。

尽管为了证明这些耳机是假货颇费周折,但最终,王海还是拿到了商场800元的赔偿。

尝到甜头后,王海开始了他的职业打假生涯。

他如法炮制,频繁地在北京一些商店里购买皮带、皮夹、耳机等假货,然后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索赔。

这一年,王海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当年的315晚会。

在公众领域,王海被塑造成两张面孔:媒体称他“打假英雄”,商家则称他“刁民”。

同年底,王海获得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颁发的“消费者打假奖”,奖金5000元。

他是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时任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会长李衍授说:

王海的打假行动,有利于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设立“消费者打假奖”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鼓励更多的王海类的消费者积极参与打假工作,把假冒伪劣商品赶出市场,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

在这之后,王海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种现象。全国多个城市,都出现了当地版的王海。

03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很难理解一个习惯戴墨镜的草根打假人,当年红到了什么程度。

1996年,央视《实话实说》开播,第一期就请来了王海。

《实话实说》开播,以“王海现象”打头炮。

崔永元,那个如今在微博上打假、揭发明星合同潜规则的主持人,把演播现场变成了针对王海现象的辩论会。

现场一名观众,是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部的工作人员,发言说:“我认为应该提出一个口号,这就是希望千百个王海站起来,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健康发展。”

这番话,立即遭到北大经济学教授肖灼基的怒怼:“要王海他们这样的人来保护消费者权益,那你们的责任在哪里呢?出现王海这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说明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够。”

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如今再看,年年打假年年假,这已不是一个直接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哲学命题。

多年后,中消协点名了商品房、电信、邮政、汽车等各行业的数十条霸王条款,但被点名的对象,一个个不动声色,不予理会。时任中消协副秘书长董京生无奈感慨一声:

“这不是消协的尴尬,而是整个社会的尴尬。”

中消协合办315晚会,力挺王海现象,因为它本身太无力了。

04

315晚会高歌猛进了许多年,对企业形成巨大的震慑力,却难免在关键的年头遭遇尴尬。

2009年,315晚会前一个月,一家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千里迢迢从国外赶回北京总部。他阅读媒体监测报告,派人到央视登门拜访,寻找蛛丝马迹。他告诉管理团队:

“我们苦心经营的品牌一旦登上315晚会,将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但那年的315晚会,却让这名企业掌门人感觉温顺可亲。

之前一年,中国爆发了堪称史上关注度最高的毒奶粉事件。公众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愤怒情绪,累积到了极限。

但翻过年的315晚会,平淡得令人生疑。

当时,一名地方卫视的编导发表看法,言辞激烈:

曾经一度,我们在315晚会上看到了正义、勇敢与责任,可以说315晚会是消费者维权的一座里程碑。如今,晚会的娱乐性被增强,商业性被放大,而建立商业诚信、呼唤法制维权的初衷被淡化。

纵观这些年,人们发现,消费安全领域的所有大事件,没有一件是315晚会揭露的。

一些人开始怀疑315晚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15晚会赞助商的出现,给惧怕被点名的企业,留了个后门。打假人士方舟子曾公开质疑,央视315晚会疯狂为莆田系保健品“珍奥核酸”打广告,无异于助纣为虐。

质疑无用。

2016年,饿了么被315晚会曝光黑心作坊,该公司内部人员不忿,认为是外卖行业通病,为什么只选择性曝光一家平台。该微博随后被删除。

另一些人开始批评315晚会的舆论霸权和选择性报道。

2012年,315晚会曝光麦当劳出售过期产品:一对保存时间30分钟的鸡翅,超过保存期1小时24分钟仍然在卖,是可忍孰不可忍!

报道后,舆论场中出现了力挺麦当劳的声音,麦当劳股票不跌反涨。

315晚会放着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管,却屡屡做一些吹毛求疵的曝光,终于引起了公众的反弹。

在传播学领域,有个专门的词叫“对抗性解读”。公众知道央视想干什么,然后他们用一种与其意图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了意义的解构。

2013年,“大概八点二十发”乌龙事件,再次引发315晚会公信力的坍塌。

尽管晚会总导演出来解释,315晚会不存在黑幕,但公众依旧相信,这台历史悠久的“打假”晚会,有必要给自己打打假了。

2014年,时任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因受贿被捕,涉案金额20多亿元。

郭振玺多次策划315晚会,他的落马依稀揭开了这台晚会的黑暗一角,并坐实了历年来公众对这台晚会退化成权力寻租场的质疑。澎湃新闻当时报道说:

郭振玺一直被视为电视界的重量级人物。他在央视工作了22年,担任过央视财经频道和广告中心两大核心部门负责人。在央视,人们都知道郭振玺的牟利之道:即左手用“3·15晚会”打压企业、右手靠“年度经济人物”拉拢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红黑敛财术。

05

庙堂藏污纳垢,江湖血雨腥风。

315晚会,作为一台庙堂上的晚会,每年有多个政府部门派人列席现场办公,贯彻和实现国家权力意志。但它给人的印象,是更擅长利用高强度曝光,调动舆论,激发民愤,借此实现对被曝光者的道德吊打。

相反的,出身江湖的王海们,却成为法律的忠实拥趸。知假买假,一切索赔,均以法律为利器。

王海出名后,成立了职业打假公司,还出了本畅销书。但在21世纪初,他有10年时间从公众媒体中消失。

后来有记者问,这么些年,你在干嘛?王海淡定地说,我一直在打假啊。

他的打假和创收,早已不需要舆论关注。用他的话来说,只要吃透法律,掌握独门技巧,就行。

风险来自于报复。

2013年底,受雇于某打假公司的律师黄立荣,用望远镜和照相机对紫禁城国医馆进行监控取证,被对方发现,遭到暴打,10根肋骨骨折、肝脏破裂。

黄立荣最后被弃尸街头。

王海多次向记者讲述这起暴力报复事件,心有余悸:

“这本来是找到我们的一个案子,但我们没接,黄立荣刚好去我们公司应聘,听到了这个,就自己去联系对方接了下来。”

此后,他原本200多人的打假团队,主动收缩,减少至30多人。他参加电视节目录制,主持人让他把墨镜摘掉,他不肯,说:

“这是风险管理。”

顶着“中国打假第一人”的头衔,王海也越来越现实。他见惯了这个江湖人进人出,什么人都有,有做技术的,有做鉴定检测的,还有工商局的人,白天上班,晚上打假。

是暴利而不是正义,把各色人等卷入其中。

“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早年颇有些理想主义的王海,现在说话真实得跟这个时代一模一样。

在他们的圈子里,流传的故事永远是:谁谁谁又开上保时捷了。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规定了史上最高标准的“假一赔十”。职业打假人逐利而来,时隔十年,1990年代后期的职业打假盛况再现。

暴利在前,职业打假与敲诈勒索,仅有一步之遥。

一些丧失底线的职业打假人,很快遭到报应。藏家平、刘江等一批职业打假人,均以敲诈勒索罪锒铛入狱。

新京报曾采访职业打假人王全忠,王全忠说,王海与朋友交往,表现得很谨慎,从来没有带哪个朋友去家里。

一次王海向他们感慨,“朋友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06

从1991年央视首届315晚会算起,中国的消费维权已近而立之年。

尽管,从万众叫好到跌落神坛,315晚会最终走了一条抛物线。

但不可否认,其影响力仍然强大。央视前调查记者王志安指出:

中国媒体舆论监督的能力,并非出于节目所曝光的内容,更多地是体现在谁在曝光,在哪个平台曝光。

话语权,很多时候比什么都重要。

王海当年出书,起名《我是“刁民”》。刁民是古代官府对不受秩序控制的百姓的蔑称,起初被打假的商家,拿过来丑化他,他也拿过来自用,一下子就消解了其中的负面意义。

但他还是要在书里强调,他出身于忠厚良善之家。

出身,同样很重要。

1992年,第二届315晚会,央视曝光了霞飞等8家化妆品企业的质量问题,导致后者销量大跌。

霞飞当时是国产化妆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自认产品符合轻工业部的规定,没有质量问题,于是指责央视“摧毁名牌”“搞垮民族工业”。

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也明确表态:

“做得对,天王老子说情也不怕,再大的压力,中央电视台也得顶。”

事情惊动到国务院,轻工、卫生、商业等多个部门开会调解,认为央视曝光霞飞的产品包装问题,是吹毛求疵,忘记了当前主要任务是打击假冒伪劣问题,不是揪产品包装的小辫子。“对不碍大局的问题,不能让企业受损失……”

许多年过去,有些东西在蜕变,有些东西并未变。

参考文献:

1.王雪莲主编:《“3·15”备忘》,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2.王海等:《王海自述:我是“刁民”》,作家出版社,1997年

3.澎湃新闻:《郭振玺朋友圈分红、黑系 ,任财经频道总监8年捞20亿》,2014年6月17日

4.申志民:《“打假第一人”王海:从两副假耳机到30万“打假起步价”》,《新京报》,2015年03月23日A12—A13版

5.韦长伟、唐慧慧:《嵌入仪式的治理及其效果:基于央视3·15晚会的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18年第5期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