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它是二战最精良的装甲师,不如说它是凶残的刽子手
原标题:与其说它是二战最精良的装甲师,不如说它是凶残的刽子手
在我国古代,皇宫里一直都有御林军来保护着皇帝的安全;在现代,又有中央警卫局来保障着中南海里国家领导人的生命安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阿道夫·希特勒也有着自己的护卫队,叫做“党卫队”。
希特勒最早的保镖部队叫做“战旗护卫队”,是由一些绝对忠诚的纳粹分子组成的特别小组。虽然该护卫队只忠诚于希特勒,但还是处处受到冲锋队的节制。希特勒对“护卫队”也是相当重视,毕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挑选出来的,最难得的是忠心,不久,“护卫队”便被改名为“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
在1923年11月9日,“护卫队”随同冲锋队,还有其它纳粹武装党徒在慕尼黑参加了企图颠覆魏玛共和国的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以及一批党徒被捕入狱,但意想不到的是冲锋队却未受波及,反而越来越强大。当时和希特勒共同发起暴动时仅仅只有2000人,在罗姆的领导下,不到一年时间便发展到30000人。
1924年12月,希特勒获释后发现越来越强大的冲锋队开始成为自己的头号潜在敌人。于是,在以前“护卫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防卫梯队”。新组织不再受冲锋队控制,由激进、忠诚的纳粹分子组成,在任何情况下都只效忠于希特勒和纳粹党。
1925年11月9日,希特勒在“啤酒馆事件”周年之际成立了自己的贴身卫队——党卫队。而“防卫梯队”则是党卫队中最精锐的组织之一。在纳粹头子们的策动下,原本只是执行治安勤务的党卫队迅速发展成为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人们习惯称之为党卫军。
与国防军相比,党卫军是纳粹分子真正的近卫部队。在实战当中,党卫军的作战手段也非常残暴。德国国防军基本遵守国际交战规则,而党卫军就不同了,在人们眼中,他们简直就是彻头彻尾的刽子手,第“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亲卫队”装甲师,是党卫军中的精锐,由于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头子。
党卫军率先参加了波兰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卫军其实也是二战的始作俑者之一,从此也揭开了他们在二战史上凶暴残忍的序幕。
此后,党卫军开始在欧洲各国制造惨案,其凶残手段不亚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老弱病残无一幸免。党卫军的残暴引起了各国军方的不满,并下追杀令,凡是被抓住的党卫军士兵,无一能够逃脱军事法庭的制裁。
1941年冬天,隶属党卫军的帝国师元首团奉命在伏尔加河流域与苏联集团军部队作战,当时仅有士兵2000人,在装备上他们也没有任何优势,又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元首团甚至连一件棉衣都没有。
即使这样,他们依旧击败苏军15000人,并且苏军损失坦克70多辆。就算元首团最后只剩35人,但以2000兵力击败15000人的军队的事实绝不可抹去,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胜仗。
苏战以后,党卫军正式升级为党卫军装甲师。
对于党卫队第“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亲卫队”装甲师的评价,其实可以总结为刽子手、精锐、勇敢,但是,现在有一些人认为,该部队作战勇敢是真,但是战斗力其实并不超群。而刀叔认为,有时候鲁莽的战斗也比成群的溃逃强,不是吗?
相关文章
-
美退《中导条约》却拿中国说事儿 外交部:这是完全错误的
-
[图文]彭德怀元帅与“西北王”胡宗南的生与死的较量
-
揭秘日本武士道 武艺高强的武士死于枪火之下
-
为什么日本天皇能延续千年?
-
冷嘲热讽会让弱者低头走开,这个人却因为被人冷落成就了他
-
当年苏联潜艇隐身性能突然大增,美国为何愤怒地惩罚日本东芝
-
这位日本老太太靠捡面包屑度日,却给中国贫困学生捐款20多年
-
电影《邓小平小道》:传承红色基因再现伟人风采
-
蓬佩奥指责中国在拉美从事“掠夺性经济活动”立刻被有关国家提醒 外交部回应
-
肯尼亚总统说了公道话,CNN主持人想抹黑中国碰了一鼻子灰
-
日本人访华称,日本应成为中国一个省,毛主席哈哈大笑说了一句话
-
程万军:一战伤亡很小的日本其战果为何远超中国
-
留学生活|博物馆,文明的记录者
-
二战时欧洲男人的无耻战时得不到的女人战后想方设法毁灭
-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谜一样的死亡与公公贾珍脱不了干系
-
现在看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没有攻击美国本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此日本人罪恶滔天,竟然被判无罪,他说:连战犯都没评上,真丢人
-
为何这几年日本没有影响亚洲的现象级歌手了?
-
隋唐大运河商丘段,见证千年前繁华的历史
-
此国200万大军压境以为稳赢,4天4夜才推进8公里,士兵成了炮灰
-
二战末期的没落行动,数百万美军计划登陆日本本土作战
-
台湾竹联前帮主黄少岑,返回故乡湖南桂东探亲,曝罕见照片
-
杀人如麻的纳粹屠夫 被以色列处死后扔进公海做孤魂野鬼
-
一片又一片的“乱葬岗”,再证加拿大“黑历史”!
-
[图文]韩国首位名誉元帅:白善烨
-
从世界历史视域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日本最著名的航母在中途岛海战出名,不是因为强悍而是因为无能
-
[图文]爆光抗美援朝老战士捐赠黄继光牺牲后遗照
-
丰臣秀吉为何将德川家康移封到全日本最肥沃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