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购买微博、微信流量?
原标题:谁在购买微博、微信流量?
十万加,自媒体时代的悲哀。
一 3亿用户1亿刷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
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于是乎,央视财经对此进行了一番揭底。
这其实在自媒体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刷量来装点门面,几乎不是什么秘密。
贫道在2009年开微博,然后火速加V,然而在十年时间里,粉丝不过8万。可谓在同辈认证的千余人里,最落后的一个。
于是乎,在微博私信里,总免不了有人找上门来,各种加粉加阅读的图片刷过来,价格便宜而且似乎也很实惠。
只是,时至今日,贫道依然没有刷过一次,倒不是吝啬,只是确实觉得那样没意思。
可有很多人觉得有意思,书乐身边的许多大号,确实都在如此刷。
二 真大V也刷过
贫道最受憋的事情,是有粉丝在私信或留言里吐槽:怎么才这么点粉丝。
当然,这是有前言的。2010年,书乐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实战网络营销》,其后又出了《凌博微步:超完美微博营销》《推手凶猛》和《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就是《实战网络营销》,也在2015年二版过……
于是读者一看微博,才几万粉丝,这是个露丝啊,还指点迷津。
我也想过是不是攒把粉,可一来人懒,二来真心不想制造虚假繁荣。
贫道的一个朋友,就守住不这种寂寞。在博客时代,他是货真价实的头部,排名总在前十。而微博兴起,就不是一回事了。
于是,在微博上这位朋友坦诚的和贫道说起:买了十万粉,然后有了这个“底气”,后来的发展也就顺气许多了。
其实,在微信公号或其他之上,也有许多朋友最终不免下水,为的只是让真正的粉丝不失望,刷个几万粉,然后再慢慢攒。
一个朋友说得好,如果开局不是一条鲲,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混。
三 为了甲方,刷了
圈子里刷粉、刷量不是秘密。
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虚荣,而是为了客户。
经常在微信公号公布的刷量用户黑名单里,看到熟人的名字。但那又如何?
有几个朋友经常出现在各种榜单,有流量红榜,也有刷流量的黑榜。真的特别理解他们。
做自媒体的,总要生存,可比如科技类的自媒体,几百上千的流量太正常了。
但在甲方看来,没有十万加,你算哪门子大V。凭啥几千几万的费用供着。
但甲方这里指的是广告主,而不是居中的公关公司。于是许多大号和公关公司合谋,买流量,刷出一个虚头巴脑的十万加。
十万加刷多了,自己都难免迷失了自己,也就觉得自己没有十万加都不对,于是自主刷量刷粉也就常见了。
四 十万加很难吗?
有些大V刷着刷着,还真刷出了自己的十万加,这不奇怪,除了有个底量在那里激发,还有就是内容足够好。
书乐自己3千多微信粉,也经常有万余的阅读;
8万的微博粉,十万加的阅读很常见。
不到十万粉丝的百家号和头条号,百万加的阅读不也月月见。
好内容,总有十万加。
只是好多出不了好内容,就为了甲方(有时候是广告主,有时候是读者),自己刷出各种十万加,来虚伪一下。
五 谁在意十万加?
流量经济时代,很多人把一切归咎于十万加。可真的不是这么回事。
只有创造不出好内容的人,才会特别在意十万加。
在一些自媒体群里,每天总能看到一些人在吐槽——今天的流量不好,可能是自己的标题不好,是自己洗稿不很好,或者是今天的文章(视频或其他)不够耸人听闻。
流量生意就是如此,为了广告,不管是流量广告而是内容广告,锱铢必报的看着十万加、百万加。
真的好内容,其实没办法十万加。
深度的文字,很多读完的人,都是特别热爱此内容的人,可这样的流量会怎样?
一般这样深度的文字,至少三千起步。
被标题吸引进来的,可能百万加;
读20%的,可能不到十万加;
读50%的,往往没有1万;
读80%的,三四千就很棒了;
百分百读完的,一千都不够。
结果,越来越多自媒体,不愿意写三千字。只乐意在千字文里用黄色新闻、大标题、耸人听闻来制造虚假的繁荣。
六 最后问一句
有几个人记住了作者的名字,而不是把你看做小编(编辑、复制、粘贴文字的人)
能看到这个思考的读者,能有几个,贫道以为,应该也就千把人吧。
自媒体(博客)的悲哀,也就在此了。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相关文章
-
全民k歌里面的a和s什么意思
-
2022年央视春晚收视率21.93%上热搜!首次推出竖屏直播获网友点赞
-
随着社交电商的崛起,唯品会已去日无多
-
【钛晨报】身陷巨额会计丑闻,德支付巨头Wirecard拟启动破产程序;英国批准华为在剑桥建立研发和制造中心;拜腾美国办公室月底前裁员
-
热点丨法拉第未来:数百名休假员工暂时无法重返工作岗位
-
【钛晨报】华为上半年销售额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瑞幸咖啡任命郭谨一为新任CEO和董事长;软银考虑出售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Arm
-
微信悄然上线新功能:视频可以做朋友圈封面了
-
时隔9月版号启封,国产游戏集体迎接“新娱乐”时代
-
人脸识别是技术的一次迭代解决根本问题要靠人
-
营收下滑、会员增长乏力,云集的“会员电商”口号还喊得下去吗?
-
ins相机特效在哪
-
Nansen:DeFi热潮之下,BSC一周年回顾
-
京东方将首次向华为提供on-cell面板
-
法制日报:图片行业侵权成本低、维权难,版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
最前线|微信小程序又一次更新,离“操作系统梦”又进了一步
-
小米是如何成为在印度收入最高的科技公司?
-
张朝阳:搜狐暂不考虑私有化我也将尝试直播带货
-
《庆余年》舆论风波:不是对用户心理理解不够,而是对程序正义理解不够
-
如何看待华为确认正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替代Android?
-
流浪地球票房破35亿,著名希特勒演员去世,小米荣耀口水战升级
-
京东数科高征:中国的众筹应该坚守在发布创意、实现梦想的路上
-
爱康国宾联手阿里抢夺国内体检市场,与美年大健康“一哥之争”愈演愈烈
-
京东云智能城市助力天津科技防疫8小时上线重点人员筛查系统
-
不再赚小学生钱的腾讯,能否成为游戏防沉迷的引导者?
-
公安部严打自媒体“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复联4》发布首款预告片;Facebook因数据问题被罚款 | 猬报
-
特斯拉后的第二条鲶鱼
-
抖音小游戏背后:醉翁之意不在酒
-
大数据精准营销获客助力企业快人一步
-
微软、Slack“云”上开战,巨头厮杀下谁能抢得更多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