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爱康国宾联手阿里抢夺国内体检市场,与美年大健康“一哥之争”愈演愈烈

原标题:爱康国宾联手阿里抢夺国内体检市场,与美年大健康“一哥之争”愈演愈烈

在经历长达三年的私有化长跑,与旷日持久的股权争夺战后后;2019年1月18日,曾经的中国体检行业第一股,正式对外宣布私有化完成,并将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

对于爱康国宾而言,彻底融入阿里大健康生态、与其产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合力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与美年大健康旷日持久的“股权争夺战”,令其耗费太多心力;以至于,昔日的国内体检“一哥”,不得不面对经营大幅减速、业绩持续亏损、扩张步伐节节败退的尴尬处境。

对于未来,爱康国宾的差异化贴身肉搏战已经正式开打;从发展路径观察,爱康国宾深耕一二线市场,并祭出差异化、高端化试图挽回败局;美年大健康仍是通过大规模并购,并保持渠道下沉优势,抢占技术创新发展先机。

目前,体检市场的“一哥之争”愈演愈烈,爱康国宾联手阿里能否最终赢回消费者,并逐渐缩小并赶超与竞争对手美年大健康的差距,仍待市场检验。

爱康国宾私有化完成,融入阿里健康争夺体检市场

在经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后,爱康国宾终于借力阿里系资本完成私有化进程;尽管耗时长达三年,爱康集团创始⼈、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其后的表态中还是寄予了很大期望,称其“是一个全新里程的开始。”

根据最终安排,爱康国宾私有化后,阿里系分别通过云锋基金和淘宝中国合计持有公司 59.6%的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与阿里系关系密切的博裕资本、苏宁国际则分别持有13%、3.4%股权;爱康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及其副董事长何伯权分食剩余11.73%、12.27%私有化股份。

从结果观察,阿里系无疑成为最终赢家,并占据主导地位;而从爱康国宾未来发展趋势,与阿里系健康板块此前的布局推测,彻底融入阿里大健康生态,与其产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合力已是大势所趋。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最主要业务,同时也是阿里进军互联网医疗最大“抓手”,此前在医疗方面的动作有目共睹。

在此之前,阿里健康通过与国内65家零售连锁药房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并积极联合菜鸟和饿了么蜂鸟,在北广深杭四个城市落地24小时急送药服务;目前,阿里健康已在医药O2O、AI、处方外流及信息化领域探索的重要布局。

此外,阿里健康通过完成收购天猫“蓝帽子”保健食品业务,以及后续对于天猫旗下医疗器械、保健用品、成人计生、隐形眼镜、医疗及健康服务类电商平台业务的收购,使其最终形成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健康管理的健康生态业务线;当前,围绕支付场景的“未来医院”生态亦在阿里的医疗版图中。

从目前来看,爱康国宾在完成私有化后,依托并协同阿里大健康生态,将为双方赢得更多机会。一方面,爱康国宾此前布局线下30多个城市的100多家体检中心,有望成为阿里健康互联网医疗生态最佳线下连接“入口”;另一方面,阿里获得的爱康国宾体检大数据,可顺利驱动支付宝未来医院应用场景,依托体检中心数据,协同医院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就医平台,并在线完成电子处方、就近药物配送、转诊、医保实时报销、商业保险实时申赔等所有环节,激活阿里多个生态链系统。

对于阿里大健康生态而言,爱康国宾未来的作用不容小觑;而阿里系广泛的资源,平台、技术、渠道等各方面的优势,亦可助其更好的与老对手美年健康争夺体检市场份额。

昔日体检“一哥”陨落,“老对手”美年大健康占上风

当前,对于爱康国宾而言,与“老对手”美年大健康的竞争,已经延伸到多个层面,且争夺愈发激烈,不幸的作为昔日国内体检“一哥”的爱康国宾,却要面对艰难处境。

公开资料显示,爱康国宾原为国内体检行业老大,其创始人张黎刚2004年创立爱康网,2007年爱康网并购上海国宾体检,成立爱康国宾,其健康管理业务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到2014年,爱康国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体检“第一股”。

众所周知,昔日的民营体检市场竞争中,盘踞着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三大玩家”。不过,在爱康国宾赴美上市的同一年,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年大健康亦处于持续爆发的扩张阶段。

其创始人俞熔有着“资本辣手之称”,通过资本杠杆对于国内体检行业的持续布局;特别是,2015年,通过借壳江苏三友完成A股上市,并在其后完成对于慈铭体检的并购,民营体检彻底迎来“二元争雄时代”。

然而,真正动摇爱康国宾体检行业“一哥”格局的事件,还是来自于美年大健康参与爱康国宾的私有化“争夺战”;虽然,最终在长达近一年的“收购与反收购”争夺战中,因阿里的强势介入最终尘埃落定;然而,在双方你来我往的争夺战中,爱康国宾耗费太多心力,以至于昔日的体检“一哥”地位发生陨落。

相关数据显示,爱康国宾私有化的2015财年财年,爱康国宾与美年大健康的收入分别达到23.96亿元、21.01亿元,爱康国宾依然是行业收入冠军,但二者差距已明显缩小。到了2016年,美年大健康收入就达到30.82亿元,以近8000万元的优势取代爱康国宾成为民营体检行业第一;2017年,爱康国宾收入约35.46亿元,美年大健康则高达62.33亿元,稳坐行业老大位置。

从盈利能力来看,2015美年大健康净利润首次超出爱康国宾,此后差距不断拉大;爱康国宾最近两个财年分别亏损0.78亿元、1.09亿元,美年健康2017年净利润则增至6.14亿元。爱康国宾首要目标还是扭亏。

双方的营收差距,从双方的门店的数量就可以看破玄机;截至2019年1月初,爱康国宾在全国37个城市设有120家体检与医疗中心,美年大健康则在2017年,就已在215个城市布局了400余家体检中心,门店数量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客户数量的差异。2017财年爱康国宾服务客户600多万人,而2017年全年美年健康就达到2160万人。

受此影响,私有化三年的过程中,爱康国宾的股价一度从最高峰时的22.58美元下滑至11.84美元;直到2018年3月私有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动,股价才逐渐回升,但双方市值已出现近5倍差距。

当前,美年大健康无疑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爱康国宾则不得不面对经营大幅减速、业绩持续亏损、扩张步伐节节败退的艰难处境中;对于未来,二均有其自身的思考与不同的发展规划。

未来发展路径考验爱康国宾,差异化比拼拉开战幕

当前,随着爱康国宾私有化完成,其与美年大健康的差异化贴身肉搏战已经正式开打,两大巨头不同的发展路径,又在考验着爱康国宾未来的竞争格局。

此前,在二者的博弈中,对于门店的扩张速度与方式就可看出不同的战略与思考。爱康国宾2014-2016年的门店发展是以收购为主,其中2015财年收购最多,这一年公司宣布全面加速区域网络扩张,不过到了2016年后,又开始专注于自建门店,扩张步伐明显相对谨慎。其门店布局思路亦有自身特点,截止当前,爱康国宾共布局的120家体检中心,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其体检中心下沉意愿并不强烈。

美年健康的扩张路线则是另一种思路,特别注重并购的作用。在此之前,美年健康的400余家体检中心中,美年健康控股146家、参股155家、在建超过100家;其收购的三家体检公司,慈铭体检、美兆体检、奥亚体检大体沿袭美年大健康的思路。从其布局范围来看美相较于爱康国宾的深耕一、二线市场,美年大健康在二、三、四线城市优势明显。

扩张步伐的差异,表面上看是二者自身发展模式的摇摆;从更深层次来看,是二者对于发展战略的差异化理解;对此,张黎刚给出的解释为,爱康国宾的核心竞争力是差异化。

“北京一年有400多万人做体检,其中超过一半在私营体检,在大城市但论人数,私营体检中心已经超过了一半的市场,但收入还没到。”张黎刚认为,“资本泡沫造成医疗行业的虚假繁荣,实际上体检行业已经是充满着危机。”

“单一模式的体检难以延伸更多客户价值,体检总体质量远待升级。”张黎刚表示,爱康国宾未来将在体检之外把齿科作为第二大线下业务来发展;此外,目前爱康将旗下爱康国宾、爱康卓悦及爱康君安三个品牌做了细分,“爱康君安定位五星体系,爱康卓悦四星标准,爱康国宾服务于大众。”

此外,爱康国宾一直不满足于传统体检业务,并在互联网医疗、疾病筛查、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2015年,爱康国宾上线了导医通APP、体检宝APP。探索IT技术和传统医疗服务结合的服务模式,意图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力;同时还与百洋医药集团共建IBM沃森肿瘤会诊中心,与默沙东在HPV疫苗和PD-1抑制剂“K药”注射方面也达成合作,还提供多种常见癌症提供筛查、专家会诊、以及保险服务,不断加码高端体检医疗。

美年大健康的策略则是,通过其创始人俞熔执掌的“天亿系”资本,持续完成并购与扩张,让旗下医疗服务资产规模得到极大提升,并完成众多体检中心及相关医疗产业布局。此前,美年大健康的投资领域已囊获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医疗产业基金、中医药产业链、健康产业园区、基因检测、健康大数据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又提出要在专业检查、先进诊断、精准评估、基因检测、数据挖掘、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核心赛道完成战略布局的目标,同时也开展了人工智能场景的应用。

当前,从双方的差异化布局策略观察,围绕体检市场进行的大规模赛局已正式开打,联手阿里的爱康国宾能否最终赢回消费者,并实现对于美年大健康的赶超仍有待市场检验。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