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原标题:立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原标题:
二十四节气志 · 立春
话 · 立春
2月4日11时14分迎立春
作者 / 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2月3日或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始。
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 看来,我们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立春啊!
立春的风俗多到难以胜数,如鞭春牛、挂春幡、剪春胜……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风俗最丰富的,几乎没有之一。我觉得,冬至的官俗多,端午的民俗多,而官俗、民俗俱多的,是立春。民以食为天,就说说春盘吧。
春盘的风俗始于晋代的五辛盘,用于宴席和馈赠。唐《四时宝镜》曰:“东晋李鄂,立春日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馈贶。立春春饼生菜,号春盘。”按照晋《风土记》记述,这五辛“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葱、蒜、韭菜、油菜、香菜。目的是“五辛所以发五脏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其实“五辛”不止五种,还可以根据本地物产,自由组合。
以前说起五辛,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葱、姜、蒜、辣椒和芥末,然后觉得自己实在是过于重口味了。古人认为,一冬积聚的浊气,需要N种辛辣之物合力驱除。并且“辛”与“新”同音,或有食辛以迎新之意吧。
杜甫的《立春》诗中写的春盘有生菜和萝卜丝,并且延续以薄饼卷而食之的传统。苏东坡诗云:“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主菜是青蒿和黄韭。各个时代的春盘略有不同,但生菜、萝卜丝、韭菜大体上是春盘中的当家蔬菜。
春盘虽是民间小食,但也渐渐传入宫廷。从北宋至明、清,皆有皇帝在立春前后向百官赐春盘的记载。
明代申时行有《立春日赐百官春饼》诗:“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民间亦以春盘相馈”,作为相互祝福的一种迎春礼节,就如同现在中秋节馈赠月饼。“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立春后出游,谓之讨春。”
更简朴的,即使没有春盘,总要啃萝卜以为“咬春”。《明宫史·饮食好尚》:“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苦寒太久,丝丝缕缕的春意都会令人欣喜和躁动。小时候每到这时,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咬春”,咬住不放,春天不许轻易溜走……
古时确定春天的标识是东风解冻,只要天气趋势性回暖,纵使寒冷,便算春来了。而在现代,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且冬不再复辟,才算入春。此时所谓立春,还只是一番“立意”。
宋英杰:天未暖 心已向暖
立春 · 民俗
2月4日11时14分迎立春
“立春”不仅是重要节气,也是一个热闹的民俗节日,为了迎春,我国民间在这一天有“咬春”求福、“鞭春”祈丰、“探春”踏青等活动。在皑皑白雪、冰冻三尺下,不断孕育着的、萌动着的青青之力,就要破土而出啦!
制图/陈斐然
相关文章
-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120:一心想回洛阳的汉献帝为啥到河东就不走了?甚至赶跑了提议回洛阳的张杨?
-
清末李鸿章为何竭力保慈禧 李鸿章议和
-
渡江战役中,此人两次改变上级决策,被称机断专行,却获赞赏
-
辽宁龙:中国超小型甲龙类恐龙(化石仅长34厘米)
-
人人都知道“九州”,但你知道是谁划分的九州、为什么划分吗?
-
冉闵真的拯救了汉族吗:有争议(最终被燕王杀死)
-
震撼!百年前留下的莫高窟照片,弥足珍贵!
-
方志敏被俘前一个决定,成就一位大将,13年后还报了军团覆灭之仇
-
这个朝代存在了三百年,被史书忽略,最终是一部小说使之家喻户晓
-
送礼是陋习吗?李鸿章送了一次礼,办成一件造福全民的大事
-
断臂维纳斯为什么断臂 断臂维纳斯对现实的影响有哪些
-
千年骗局“孔融让梨”:聪明是一种病!
-
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夫人殷森逝世,结婚时仅请朋友吃了鸡汤面
-
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牺牲一军长,元帅差点负伤,令两幸存者均为大将!
-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有哪些特点
-
专为惩罚女性所做的木马刑具:受刑生不如死(羞辱性很强)
-
这对父子的故事,你应该知道
-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他四面受敌最后只剩下28名将士
-
【党史回眸】10月31日
-
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巨鹿之战双方都采取了什么战术
-
封建政权下的王爵制度,十分钟看懂古代亲王、郡王、藩王如何区分
-
魏蜀吴三国时期,世界其他国家是什么样子?日本穷到让人发笑!
-
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大帝的神话故事考(三)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0日
-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是这两位将军,歼敌40余万人收153座城
-
听·导青岛|犹龙洞与混元石
-
解密宋庆龄劝许广平 不必为捍卫鲁迅拼搏终生
-
女娲是人首什么身?为什么女娲是人首蛇身(远古图腾)
-
周恩来晚年叮嘱“你们要帮助小平同志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