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一故事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田雨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原标题:一物一故事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田雨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博物馆中学习和实践,感受北京文化。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与文物的故事。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是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也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经专家测定,它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陶缸外表呈红色,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极富意境,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石斧。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两腿直撑地面的白鹳。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还叼着一条鱼,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条清晰描绘出鱼身的轮廓,面对着竖立的石斧。
彩绘陶缸因为在河南伊川附近较多,又被称为“伊川缸”。它主要作为成人葬具来使用,对于鹳鱼石斧图上表现的鹳、鱼、斧形象的解释也有很多的争论。有人认为鸟形是鹭不是鹳,也有人认为斧是表现权力的石钺;有人认为全图是当时农耕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人结合考古学文化、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商周青铜铭文,认为它表现了是当时以鸟作为图腾的部落和以鱼作为图腾的部落的生死战争,进一步认为这就是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战的史实,而石斧则是黄帝部落联盟中所有部落共有的族徽和统一的标志。
1979年的一个早上,李建安在集市买菜时,偶尔从一位老汉那里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村里的苹果地发现了不少红陶片。他吃过早饭后,便迅速赶往知情人描述的现场。到现场后,他从一个没挖好的苹果树坑中捡出一部分红陶片,经过20多分钟的拼凑,一个很不完整的尖底陶缸显现出来。后来,发掘成果进一步扩大,他一个人在原苹果树坑的东西向拓展挖开了一个土坑。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精心挖掘,共挖出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只有第12个陶缸上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其余的没有任何的图案。李建安还发现陶缸边沿有一个高约13公分分长呈三角形的口子。之后,他分3次把这13个陶器,运到院里,这便成了13个陶器出土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休息几天后,他开始对这13个陶器进行清理。在清理中,他发现陶缸和尖底瓶里装的是土和人骨头。他的家人知道后,便以放在家中晦气为理由,极力反对他把这些陶器放在家中。无奈之下他把这13个陶器放到了纸坊公社东院他的办公室,这是13个陶器的第二个落脚点。因为当时人们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批陶缸的珍贵性。又因为人事的调整,他和13个陶器也随之搬往公社大院的另一间办公室内,这是13个陶器的第三个落脚点。在此期间,李建安还多次与原临汝县文化馆联系,请求早日把这些文物妥善保管。由于当时对陶器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此事拖了又拖。时隔二年多后,李建安的请求终于有了结果,他自己的自行车拖着架子车,沿着洛界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到达原临汝县文化馆。时任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接待了他,并对他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赠送其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这是13个陶器的第四个落脚点。
1981年,正是这两篇文章奠定了“鹳鱼石斧图”的研究基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紧急上解至河南省博物馆,这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后的第五个保管点,继而收藏入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第六个保管点,也成为了最终存放的地方。
文字丨田雨晨
相关文章
-
细数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尊敬的七位母亲
-
古代日本有帝王和皇宫,为啥却没有太监?
-
毛主席特批的两位开国将军,都立下怎样的战功?竟被破格晋升
-
文化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
孔雀妆花云锦烂——清宫锦缎赏析
-
《唐诗三百首》哪一首诗被认为是糟粕之作?
-
他是孔子第73代后裔,也是我军的开国中将,抗战中打出辉煌一战
-
一头公牛加一头母牛猜三个字 这个题目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
告诉你,古代枣庄地区的人们是怎么开采煤炭资源的
-
在作画这件事情上,古人的脑洞超乎你的想象!
-
湖北高速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军人遗骸,专家揭开一段悲壮的历史
-
做好领头雁当好排头兵
-
“剩男”是祖传的?在三妻四妾的古代,多出来的男人怎么办?
-
被时代遗忘了的抗战国家元首
-
探索:庄子养生之道四大法宝是什么?
-
《封神演义》中柏鉴并未参加封神之战,为何还能第一个封神?
-
周总理对我的关怀和教导使我永远铭记难忘
-
司马相如最后还是负了卓文君是真的吗
-
罗迪:历史上的李白死亡之谜
-
历代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汉朝人为何将五月初五视作“恶日”?
-
俞晓群|五行占:水不润下之作威虣虐
-
军营重闻军号声!老司号员:有号声在,冲锋才更像冲锋!
-
这就是山东|铭记伟大长征奋进新长征路
-
绝世美人虞姬死亡之谜:死后为何会身首异处!
-
古语“穷文富武”这句话什么意思?
-
29岁就当太上皇的北齐高湛,到底是怎样的人?
-
古代贵族如何打造雅致贵重的金器
-
三国时期最大的人生赢家是谁 不是曹操也不是孙权
-
氢弹吊装的时候,吊装车间忽然停电,钱学森镇定指挥才排除了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