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5日
王大珩: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原标题:王大珩: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成立不到两年,在器材和设备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一位青年人和同事们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
他就是“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他一手筹建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前身。直到如今,王大珩的精神依然是所里科研人员奋斗的指明灯。
王大珩生于1915年。1932年,17岁的王大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王大珩远赴英国留学。1948年,王大珩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回国。1951年,他受中国科学院邀聘筹建仪器研制机构。
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该项目对卫星上安装的对地观测相机提出极高要求,它既要达到较高分辨率,还要经得住自动拍摄的震动。在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王大珩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加班攻克难题,最后如期完成任务。
王大珩倾尽一生发展祖国光学事业。临终前他只有三个心愿:编写“中国光学的学科发展史”;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让更多人了解光学知识;进行光学名词审定,出版一本光学名词的官方版本。在病床上,他还坚持起草光学名词审定的报告。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看似简单,其实讲清楚了中国男人的某些特性
-
盘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位小三:唯西施名利双收
-
清末山东老照片:曲阜孔林、邹县孟庙、泰山碧霞祠
-
离任留犊有感
-
夏朝无法被证明存在,中国文明史,真的只有3700年吗?
-
中国制造的“芯”病虽投入巨资为何反而加重?太浮躁!
-
一物一故事丨张山营学校赵雪菲:司母戊鼎
-
八十年代哈尔滨彩色记忆:红白色的有轨电车绿树成荫的中央大街
-
古代也有光棍存在,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赶紧来看看吧
-
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中国在声明中改了两个字
-
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删《孟子》?
-
揭秘: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妙笔还是败笔?
-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朱元璋第一,明孝宗朱佑樘第三
-
史上最痴情皇帝,一生只娶一人,为爱发明一件东西,如今家喻户晓
-
名妓李师师:宁当交际花也不当妃子
-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63题
-
慈禧太后竟是卖国贼?慈禧太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鲁智深怎么死的?揭秘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的死因
-
和平永川龙:四川大型恐龙(长9米/亚洲最完整化石)
-
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司马家族(魏国国力强盛)
-
洛卡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8米/距今8000万年前)
-
他是军医出身,被誉为“红色华佗”,虽没打过仗却授衔开国中将
-
蜥鸟盗龙:北美洲小型食肉恐龙(长1.8米/7300万年前)
-
喝酒的礼仪,你懂吗?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
古桥下悬挂着的剑,堪称古董级别的文物,为何从古自今无人去拿?
-
外号“老洋人“的土匪老大,曾在河南拥兵自重,为祸一方
-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
视频I为什么小说里的武林高手都是复姓?现在却几乎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