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科学探索 > \

宇宙结构与人脑极其一致,科学家:人类属于宇宙意识的一部分

原标题:宇宙结构与人脑极其一致,科学家:人类属于宇宙意识的一部分

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天文学的发展也正在经历着从初期基础的“枯燥无味”,到积累成果达到变化时期的“充满惊喜”。特别是1990年哈勃望远镜升空以来,科学家们对“天空”的了解以指数式的速度增长着,而这些了解又进一步带给科学家们更大的谜团,不论它的结果是什么,前面的风景都让人们为之着迷。在这之中,最让人感到充满期待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宇宙与大脑那高度相似的一切,以及在许多科学家参与研究后,更把问题推向了“意识究竟是什么”的方向。

这件事的起因是NASA使用哈勃望远镜拍摄宇宙早期图像。我们都知道,在宇宙中光速的上限是不变的,所以从我们地球上捕获的越远的地方的光线,就越能看到产生这个光线星系的早期图景。以大熊座方向的GN-z11星系为例,它距离地球大约有138亿光年的距离,所以哈勃望远镜现在拍摄到的它的样子,实际上是它在138亿年前的样子,而它现在发出的光线(假如它还在的话)要在138亿后才会传到地球上了。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们越能捕获到遥远星系的光线,就越能看到宇宙早期星系的面貌。

GN-z11

随着天文望远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拍摄到越来越多的宇宙早期图像。而这些图像带给科学家的可不仅仅是“意义重大”这么简单。以NASA行星数据分析小组为代表的许多科学家发现,这些宇宙中的早期星系图像全都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与生物的大脑结构非常相似。NASA首次发布这些照片与大脑的对比照片,在科学界引起过轰动,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

宇宙的“神经结构”

后来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科学家们渐渐发现它也许并不是“巧合”这么简单。比如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以跟踪研究宇宙暗物质图景闻名的,伦敦大学的迪克特瑞西教授。他发现如果从更高的视角领域俯瞰宇宙整体的暗物质分布图,它就和大脑皮层的结构非常相似了。汇聚了他对暗物质与脑部意识之间神秘联系的研究,他的著作《三磅宇宙》中对此有详细描述。

与大脑皮层极其相似的暗物质

如果说这两次事件仅仅能证明宇宙与大脑的“相似”,那么德国的物理学家Bernard Haisch的研究就在这个方向上迈出重要一步了。作为理论物理学家出身的Bernard Haisch教授起初只是在做一个真空量子场方面的研究,后来在一个复杂体系中“发现了无法解释的现象”。据Bernard Haisch声称,这些现象用所有可能的理论都无法解释,因为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行为,而非有规律的的物理现象,当尝试从这个复杂体系“具备意识”角度理解时,一切问题就都能解释了。

真空量子场意向图

受到NASA对比照片的启发,Bernard Haisch教授转而从宇宙结构中,找寻与此前真空量子场的复杂体系类似的结构,以回答心中“意识现象是否广泛存在”的问题。

德国的物理学家Bernard Haisch,就在真空量子场的研究中发现了某种具备“意识传递”的效应,这种效应由量子真空状态中出现能量流动的复杂性来产生。他主导了一场伦敦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与神经科学院开展的联合研究,他们对本星系群中存在网络结构的星系图谱,与人类的脑神经网络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本星系群网络中的物质流动与结构特性,和人脑中的信息流动特性高度相似,也就是说它们不仅仅是外表相似而已。

Bernard Haisch解释道:“让我们确定这部分星系具备意识的最大证据,是在这些物质特性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机建模显示,无论宇宙演变给定怎样的初始值,这些星系通过自身内部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人类大脑对身体的调节机制,都能够让星系中的物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如果没有这种机制,仅仅依靠既定的物理法则,宇宙整体会比现在混乱得多,人类也许已经早就在无数的灾难中不复存在了。”

不少科学家分析认为,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宇宙早期星系图像,之所以与人类大脑高度类似,是因为我们人类处于较为原始、初级的意识类型,而宇宙中许多星系本身,以及更多星系与暗物质图谱组成的更大的宇宙结构,早已进化到了更加高级和复杂的意识类型,所以从人类的角度只能看到某种“相似”,却并不能马上理解它的运作方式。通过世界各地的天文望远镜矩阵对宇宙早期星系进行跟踪研究,一定可以发现它们与人类大脑相同的协调方式。

在许多不同地区的远古文化中,都相信在世界更宏观的层面,存在着比人类更加“知晓一切”的某种存在,而人类只不过是它的子民。如果科学家们的这个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很有可能会发现,古代文化中的这些看起来“迷信”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正确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