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氢弹之父 名字曾被列入国家机密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原标题:他是氢弹之父 名字曾被列入国家机密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近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短短2年零8个月。
如果说,中国原子弹之父是钱三强,导弹之父是钱学森,卫星之父是孙家栋,那么,著名科学家于敏就是当之无愧的氢弹之父。
中国早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于1960年底就启动了氢弹研制。当时的二机部刘杰部长、钱三强副部长把研究氢弹的任务交给了以于敏为首的一批年轻人。
从那时候开始,于敏就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从1960年到1988年,长达28年内,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被国家列为最高机密。所以,多年来世人对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津津乐道,却对“于敏”两个字感到很陌生,原因就在此。
在刚刚从事氢弹研制的那几年,适逢中国进入困难时期。科研人员一度连吃饭都成问题,不得不靠挖野菜,以瓜、菜和小球藻等来充饥。由于营养不良,很多科研人员都得了浮肿病。包括于敏也是如此。但是,于敏带着一帮科研人员,毫无怨言,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情绪,日以继夜地工作着。
研制氢弹,面临着大量的复杂计算。可那时候国家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甚至连手摇电子计算机都没有几台。于敏等人只好使用“土办法”,用上了计算尺,来进行复杂计算。这显然加大了工作量。为此,于敏等人经常加班到深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在举国欢庆的时刻,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很关心氢弹的研制进度,希望尽快研制成功。
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一架72号轰炸机带着中国第一颗氢弹进行空投试验。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间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
中国第一颗氢弹终于试爆成功。
鲜为人知的是,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第一次是在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于敏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在同事们的看护下,才慢慢地恢复过来。
第二次是在1971年10月,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
第三次是在1973年,于敏在从西北返回北京的列车上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他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我们知道,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的物理科学家群体中,群星荟萃。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有出国留学或进修的经历。于敏却从来没有留过学,因此,他被称为“土专家”,日本同行则称之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于敏深知自己的这一短板,所以,在工作上比别人更加勤奋。晚年,当别人问他一生有何遗憾时,他说:“这一生没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很大的遗憾。对于科学家来说,正式的职业是科学研究。而学术研究的环境和学术氛围比较浓的是欧美和过去的苏联。我虽然在国内是一流的,但没有出过国总是一种遗憾。如果年轻时能够出国进修或留学,对国家对科学的贡献或许会更大。”
这一段肺腑之言,如今听起来令人唏嘘不已。
相关文章
-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
韦氏族谱的溯源和延续
-
唐朝杜环第一个游历地中海和非洲,旅行起因却很奇特
-
程万军: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不是类“相”
-
古代遗物中的一钉一瓦都宝贵|纪念郑振铎诞辰120周年
-
古人常说:三妻四妾,三妻四妾指哪个,哪个四妾指什么?
-
迷你型手盗手恐龙:耀龙 身长仅40厘米(像鸽子一样大小)
-
儿子意外去世,父亲让女儿“女扮男装”成亲,新婚之夜却意外洞房
-
苏秦:布下十年惊天骗局,只为报知遇之恩,这个纵横家不简单
-
做好领头雁当好排头兵
-
宋庆龄晚年:宋庆龄终老也未曾理解的误会是?
-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怎么死的:害死了岳飞(寿终正寝)
-
鲨齿龙科的五大恐龙:第一最长14.5米(被称第四大肉食龙)
-
季羡林丨回忆陈寅恪先生
-
灯谜
-
此上将去世,两元帅、三大将、15位上将去机场迎灵!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阴谋
-
封神中,除了陆压的葫芦斩仙飞刀,谁的法宝还能“请宝贝转身”?
-
李白一篇溜须拍马的诗文,为什么却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
古代遗失的四件宝贝,至今下落不明,两件与秦始皇有关!
-
白鹿原“面瘫”名医人如其姓,好心帮了白嘉轩,却因此害死了胡氏
-
一江山岛战役,解放军第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
-
一顿羊肉引发的血案!葬送3条人命,真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
-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
超值一游的四川博物馆推荐——绵阳李白纪念馆
-
[航拍中国]江西龙虎山:绝壁上的悬棺如何放置
-
最年轻的开国少将,12岁参加红军,却不幸死于一场车祸
-
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丨“18枚红手印”叩响农村改革大门
-
周恩来如何看待死亡:了却生前事超然返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