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少年竟成最强纪检委,给江青、林彪定罪!中央还采纳了!
原标题:辍学少年竟成最强纪检委,给江青、林彪定罪!中央还采纳了!
先是习主席上台,“老虎苍蝇一起打”,后是《人民的名义》热播,掀起一股热潮,“纪检委”这个词,早已深入民心,让百姓拍手称快,让贪官瑟瑟发抖。
可如今的纪检委员们,在这位老人面前,都得弯腰拱手尊称声“师父”。
这位老人,名叫曹广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曹广化是个陌生的名字,但他的百岁人生和传奇经历,却对每一个走近他的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1905 年1月,曹广化出生在安徽寿县一个普通农家,2004 年4 月逝世,享年正好100岁。
1925 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彪是同学。
第二年,他转入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适逢毛泽东担任这一届农运讲习所所长,他应该算是毛泽东的学生。
在长征途中,他曾担任过张国焘的机要秘书。
曹将军的一生,有浓墨重彩的两笔:
一是1955 年他参与开国将军的评审工作,了解授衔幕后的大量故事;
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受命主持“中纪委二办”,参加“林彪反革命集团案”等人员的起诉,给江青、林彪定了罪!
造化弄人,被迫辍学
他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他说:“寒不减色,暖不增华”。
他还说:“自己一生既无防人之心,也无害人之意,亏盈皆不言表。”
曹广化,安徽寿县人,1921年,16岁的曹广化进入芜湖省立职业学校学习。
当时在芜湖执教的陈独秀、恽代英、高语罕、朱蕴山等革命知识分子对他影响很大,促使后来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曹广化与同学薛卓汉、曹渊等10余名学生组织了“爱社”,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并同家乡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联系,推动家乡革命形势的发展。
1925年,曹广化在得知黄埔军校本校即将在开封招收入伍生的消息后,想起好友的嘱咐,便赶赴开封报考。
经过统一考试,曹广化被取录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生,他遂由开封奔赴广州。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造化弄人,就在曹广化在黄埔军校内勤加训练之际,由于身体上的原因,他不得不辍学,离开了曾为之魂牵梦绕的黄埔军校。以至于日后每想起此事,曹广化都嗟叹不已,深感遗憾。
(后排左二曹广化)
“万里长征路”
肄业之后的曹广化,休养一段时间之后,便积极投入农民运动当中。
1926年9月,按照党的指示和组织原则,与崔筱斋、胡济等人在合肥北乡双河集崔家祠堂成立了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直属时在上海的党中央领导。
该支部是合肥地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也是安徽全省乃至全国较早的中共基层党组织之一。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愈加强烈,为了宣传共产党主张,培养和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曹广化、崔筱斋、胡济3人又于这年11月秘密筹建了“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
该会成立以后,一直和上海的中共中央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信件汇报工作和接受党中央的指示。在这段时间内,曹广化还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单个串联发动农民,动员他们起来革命,迎接北伐革命军的到来。
1931年,寿县瓦埠暴动失败,遭受严重损失。时任县委书记的曹广化,临危受命,按照上级的指示,带领群众筹办正阳交通站。
为了掩护,他在馄饨馆打杂为生,多次完成传递文件、接送过往同志的任务。
1932年5月红二十五军一部占领正阳,曹广化及时汇报当地政治、经济情况,使红军得到大量军需物资,同时他还组织史大郢一带游击组开展扒粮斗争,配合红军行动,解决群众春荒缺粮问题。
1934年红二十五军被迫转移时,曹广化根据组织决定,率领2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红军。
加入红军之后的曹广化担任红军参谋部书记,负责机要工作。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随即曹广化也被调往红军大学学习。
“神秘”的开国少将,评审千余名开国将军
为什么说,曹广化神秘呢?主要还是工作性质的原因。
1955 年,是中国军人不会忘记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将军和校尉军官。
半个多世纪的光阴转瞬即逝,首批1048 名将帅中的多数已经作古,仍然健在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评定军衔的工作,则与众多开国将帅一起被载入史册。
当时,曹广化担任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部长,作为全军评衔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他自始至终参加了这项重要工作。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人间万事,唯有“人事”最复杂。负责这项工作的机关和同志按照军官服役条例,在全面了解干部情况的基础上,自上而下、纵横比较、征询意见、逐一审查,慎重地提出授衔预案。
最初的预案提出: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授予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授予大将。
毛泽东看到这个预案时,提笔把自己的名字圈了起来,说他本人不要大元帅军衔。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党内外、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大家都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最高统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授予大元帅军衔是众望所归。
看来,这个“难题”最终还得由毛泽东自己拍板解决。
曹广化清楚地记得,听完彭德怀、罗荣桓等人的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花费了很多心血和时间,这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那么多将帅,座次很不好排。”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呀!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呀!依我看,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接着,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在部队搞过,你也是元帅。”刘少奇当即表示:不要评了。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也都表态不要军衔。
中央领导们主动提出不要授衔,使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迎刃而解。最后,共评出了10 位元帅、10 位大将、55 位上将、175 位中将、798 位少将。
曹广化就是少将之一。
“中纪委二办”主持“铁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曹广化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后在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黄克诚的提议下出任中央“两案”(即林彪、江青案)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也称“中纪委二办”)主任。
“中纪委二办”在当时是一个神秘的部门,它主要负责建国以来特别是 “文革”中包括“两案”在内的历史事件的清查和审理工作。
而且,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对“两案”最后怎样定性处理,意见也并不一致,“中纪委二办”即肩负着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中央对曹广化的信任。
那段日子里,曹广化异常忙碌,几乎没有闲暇之时。他既负责“两案”办公室的“抓总”工作,又要亲自参与“林彪案”的起草工作。
中央领导多次指出,过去办案搞“逼供信”,我们办案,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要对得起子孙后代。
为了把“两案”办成铁案,曹广化与中纪委二办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去伪存真的工作。
对于这段史实,曾任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政委的田永清将军曾如是说:
“在中央的授权下,他们(指曹广化等‘中纪委二办’工作人员)还到中南海阅看档案材料,了解哪些是毛泽东的失误,哪些是林彪、江青等主要案犯的罪行。
据此,原来的起诉书砍掉了11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起草的新起诉书只写了7件大事。对‘林彪案’的起诉书前后写了16稿,对‘江青案’的起诉书也反复作了修改。”
曹广化为“两案”,特别是为“林彪案”的公诉、审理,付出了大量心血。
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之后, 从1980 年11月20日到1981年1月25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分为第一审判庭和第二审判庭,公开对“两案”的主要案犯进行了审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林彪、江青一伙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1985年,退休之后的曹广化,依然心系国家。
他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毛主席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老了,但精神不能垮、不能倒。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共产党人都要有一个精神支柱,都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2004年4月21日,曹广化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七律·曹广化少将》这样描写曹广化:
“农讲开端基础深,长期培育奉公心。
私情不苟希仁在,执法严明少穆临。
两袖清风兴善举,一身正气拒邪侵。
功高德邵传佳话,青史留芳万众钦。”
向曹广化少将致敬!
相关文章
-
西域三十六国为什么会消失 西域三十六国消失原因是
-
《道德经》中隐藏的千年密码!专家:误解两千年,终于真相大白
-
蒋介石手下的两员虎将,其中薛岳名字的由来与岳飞有关
-
崇祯皇帝自杀,后宫中唯有她自愿跟着陪葬,“领旨自缢”
-
四川3个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康有为鲜为人知的16年环球之旅:娶17岁美国华裔姑娘
-
为什么说“男靠出生时,女靠出嫁日”?现在的人,还有这个说法吗
-
王阳明何以能让曾国藩、蒋介石等推崇备至?
-
对食是什么意思 太监宫女对食都做些什么
-
封神:阐教阵营出现的五个叛徒,三个应誓、一个阵亡、一个成佛
-
党史教育|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0日
-
鼠龙: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化石/0.2米(阿根廷出土)
-
程万军:解缙拿朱元璋当明君结果很惨
-
孙悟空为何用了三次才打死白骨精?只因晚请这两个人
-
三国将领袁术手下的主要谋士都有哪些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4日
-
乌孙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乌孙族的起源是如何
-
中国似鸟龙:中国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长的非常像鸟)
-
作为古代中国十大商帮,江西商帮到底有多厉害?
-
落难时的一碗粥,让朱元璋做出了一个影响后世几百年的决定
-
许世友上少林寺,为何不愿受戒,练武八年最终打出山门
-
刘禅昏庸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
-
海兰珠容貌复原图:长相不是非常漂亮(深受皇太极宠爱)
-
洛阳钱币史话||半两钱:秦统天下得推行货币发展里程碑
-
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高阳氏的首任帝
-
历史上统治者都称自己为皇帝,那这个名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
郭宝钧:开创周代考古,命名“龙山文化”
-
历史考证: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
李渊和杨广表兄弟间皇权争夺 为登上帝位甚至兄弟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