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咋啥东西”,嘉兴油车港一猪棚上面可能藏了“一百年的历史”
原标题:“葛咋啥东西”,嘉兴油车港一猪棚上面可能藏了“一百年的历史”
以前我经常想,稻谷的外壳,为什么要叫砻糠。原来,在老早老早的时候,稻谷的壳,就是在砻子里面磨出来的,所以叫砻糠。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一只老古董,就是碾米机的祖师爷,砻。
秀洲区油车港镇麦家村,村民老徐带着我们,走进了他家的仓库,这个木头圆盘就是碾米机的祖师爷,砻。
老徐今年72岁,这只砻是他奶奶手里传下来的,这样算来,确实有100多年历史了。
村民 老徐:奶奶传下来是我爸爸,爸爸之后,就是我藏起来,藏起来之后,反正放在猪棚上面。
早在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嘉兴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据说,那个时候吃的米,都是靠手搓出来的。
资深藏家 周荣先:开始的米属于野米,吃拿只手来搓一搓,搓出来,后来用木头在(石臼)里舂的,这砻已经蛮先进了。
据明朝江西人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记载,从唐朝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发明了砻。
资深藏家 周荣先:一步步过来,应该从唐宋以后就有了,因为当时《天工开物》一本书上当时就画这个图录了,基本上我们现在只有在图录里看见这种古代砻,现在实物蛮少。在嘉兴我见过几只,但是相当少见,因为这只东西,我估计属于清代的,清代末期,已经跟我们时间相差太长久了,所以这家人家能够留这只砻,属于已经蛮不得了了。
“嘉兴小新”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不得篡改标题与文章内容,不得裁剪图片与水印,否则视为侵权。
那么,砻,到底是怎么把谷碾成米的呢?
村民 老徐:稻谷往里面放进去,放下去之后,拉动磨,磨出来之后,砻糠跟糙米从这里吐出来,吐出来之后,要经过一只石臼来打的,打成白米。
稻谷喂进去,两片有凹凸牙齿的圆盘,在人力的拉动下,互相摩擦,壳跟米脱离,壳就变成了砻糠。这样加工出来的米,叫糙米,还要倒进石臼里面舂,舂,就是用圆头木棍,反复捶打,把包在米外面的膜打掉,然后就变成白白的大米。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洋人的碾米机进入中国,这种土砻就慢慢开始淘汰了。解放后,土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村民 老俞:老古董老古董,这只是老古董,我小时候已经很少见到了。
村民 老徐:我想叫你们看一看,反正村里面要,村里面放着,大家看看也好,反正我摆着也没有用。
油车港镇麦家村宣传委员 于冬:后期我们要建一个村史馆,就是说把所有的以前祖宗留下来的,包括一些工具,古董,我们全部要,如果农户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全部把它收纳到村史馆里面,作为给下一代的一个普及宣传。
资深藏家 周荣先:只有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不是蛮高。
来源:小新说事
编辑:陆慧斌
相关文章
-
假期佳剧|《上将洪学智》: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
-
让沉睡在“藏书阁”的古籍活起来
-
历史趣话:冰糖葫芦从御药到民间的不凡经历
-
晚清最擅长打外战的一支军队 为中国圈回百万国土
-
历代帝王庙里为何没有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
-
烈士纪念日
-
明朝最特殊的学校:宦官学校,明朝第一个宦官专权就从这里走出的
-
中朝联军在朝鲜停战谈判过程中曾受屈辱?
-
北伐战争还没开打,皖系军阀怎么就衰落了?
-
比竹书纪年更古老的书有吗
-
古代其实还有女官,听起来很厉害,在明朝时实际上只管洗衣做饭
-
犸君颅龙:非洲大型肉食恐龙(最长11米/头顶长角)
-
观百年典礼所感
-
公元741年的那场大雪,真的拉开了大唐王朝衰败的序幕了吗
-
唐伯虎点秋香是真的么:民间故事(明小说家冯梦龙虚构)
-
三国谋士系列之一五三:许攸真心归顺,曹营中却只有两个人相信
-
社身畜地是什么梗社畜成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火
-
中国姓名文化研究,历史上好听的古代人名字都有哪些
-
她出身平民被召入宫,因得罪画师不得皇帝宠爱,后来却名垂千古
-
国势日衰的西汉末年为何没有外患侵扰?反而百夷来朝
-
中国的这个姓氏,祖上来自中亚,如今人口过百万,是你的吗?
-
后梁的建国之路 朱温登基之谜
-
汉高祖刘邦立谁为太子?刘邦死后谁成功当了皇帝
-
南十字龙:地球上最早的恐龙(长2米/距今2.25亿年前)
-
李渊登基 李渊造反如何将隋炀帝将杨广推向火坑?
-
他是许世友手下突击队长,带出英雄连,后来当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65丨红军总司令朱德用过的大供桌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有一项制度日本等国纷纷模仿
-
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赵高的阴谋(害怕官位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