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阵:为何只在罗马军团盛行而没有被中原大军采纳?
原标题:龟甲阵:为何只在罗马军团盛行而没有被中原大军采纳?
说起龟甲阵,很多人就会本能的想到古罗马的军团。但就是这种看上去并不复杂的防御布置,却从未出现在历代的中原王朝军队中。后者相比罗马人来说,更频繁的遭遇各种使用远射武器的游牧或定居族群对手。但龟甲阵却在历朝的军队中不见踪影。这种貌似不合理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龟甲阵在罗马军队中也主要用于攻城战
首先,如果大家仔细的做下研究,就不难发现:龟甲阵主要只存在于古罗马军队中,在其他文明地区都没有得到推广普及。这种作战阵型本身就是应付特殊情况而催生的产物,所以不具有普遍性。在步兵持盾比例不高的东亚地区,就更没有出现的市场了。
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即便是罗马士兵也只会在特定场合下使用龟甲阵。通常都是在攻城战和巷战中使用,好处自然是为士兵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密闭空间,最大程度的抵消了对方远射类武器的威胁。但绝不会在大规模的野战中出现,因为龟甲阵本身也容易限制士兵的战术动作,并对士兵的视野观察有着更大限制。因而,在随时可能出现变化的野战中,龟甲阵就没有摆出来的意义。
对罗马有巨大影响的希腊与凯尔特步兵都不使用龟甲阵
如果你再看下其他有步兵密集阵传统的地方,就会发现罗马式的龟甲阵是绝对的少数派和非主流。无论是对罗马有很大启发的凯尔人与希腊人,还是有更古老步兵传统的两河流域与埃及,都没有龟甲阵这样激进的做法。除去军事传统和组织技术的差异,非罗马军队也往往无法像罗马人一样提供龟甲阵所需要的高强度训练和部队协调水平。这让军队使用龟甲阵时,受到的限制比获得的优势要大。
日耳曼人曾经使用过类似龟甲阵的队形
一个反面例子,就是曾经和罗马人在高卢交手的日耳曼步兵。他们在罗马军队的多种火力压制下,不得不摆出类似龟甲阵的队形死守。结果,这些平日里以勇猛冲锋见长的武士,也丧失了大部分战场机动能力。从而彻底沦为被动挨打的可怜虫。罗马士兵甚至跳到日耳曼人的龟甲阵顶部,从缝隙中将短剑插入其中。
所以,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优秀的密集阵传统,还无法提供士兵以最好的训练和保障,就没法使用要求很高的龟甲阵。龟甲阵唯独出现在罗马军队里,绝对不是偶然。其他文明地区的军队不用龟甲阵,也是必然。很多周边国家,曾经尝试模仿罗马军团编制,但也总是不能学到全部。龟甲阵的记录也不曾见于他们的队伍中。后来的中世纪时期,师承罗马的拜占庭步兵还尝试使用龟甲阵。但随着步兵兵源和训练水平的逐步下降,龟甲阵也就越来越少出现在历史上。
中世纪的拜占庭步兵 还有过对龟甲阵的坚持
此外,无论希腊罗马步兵还是后来的中世纪军队,在遇到强敌的火力压制时,都会采取一种后排用盾保护前排顶部的应急做法。但这种盾墙防御,在本质上不是龟甲阵。因为龟甲阵在实际上还有一些战场移动能力,而盾墙就是纯粹的站定死守了。但罗马人自己在应付游牧骑兵威胁时,也会采用盾墙而不是龟甲阵上场。因为龟甲阵在本质上只适合小规模部队使用,而整支大军的盾墙才更符合多兵种作战的需求。盾墙自身还要掩护身后的弓弩与标枪手,这点是龟甲阵所做不到的。
至于中原军队所在的东亚地区,从古典时代起就缺乏大量使用盾牌的文化。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在其他地方都非常普遍的圆盾,一直到宋朝时才被部分骑兵部队采纳。步兵的长形盾牌虽然源远流长,但各种古怪的造型也决定了其不是全军大部分兵士所使用的常规装备。
东亚军队的盾牌手们,往往只居于全军前几排位置,负责掩护身后的众多轻装同僚。其中不仅有使用弓弩的普通轻步兵,还有很多使用各式长柄武器的重步兵。双方紧密配合,产生了两种士兵相互依存的战场共生关系。这个趋势在秦汉时就已经出现,到唐朝也没有根本性的改观。所以,你要说东亚没有盾牌部队,那是不正确的。但你要说东亚自古就会龟甲阵,那也是大错特错了。
透过现象去追究本质,其实就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大部分武装成员都不具备组成盾牌密集阵的能力。他们没有大部分西方方阵步兵所保有的社会地位,自然也不会有相应的供养保障和训练水平。唯有凤毛麟角的一部分人,可以获得此类训练,成为合格的盾牌手。这些人往往是贵族或将领麾下的卫队和精锐,所以能获得高于常人的训练水准。这也是一直限制东亚古代步兵水准的社会因素。
一直到明朝初期,由于步兵在军中占据了极高的比例,所有一度出现了步兵组成盾牌密集阵的趋势。但这种结构性基础在王朝稳定后就被迅速削弱,大部分步兵在靖难之役后就不再用持盾作战。又重又长的大盾牌,首先被绝大部分步兵舍弃。因为跟轻便而得到保留的圆盾,也只有部分士兵持有。一些军事理论家,曾经尝试将使用两种盾牌的步兵进行混编重组,但效果也不够显著。
等到连这样水平的步兵也已是凤毛麟角,明军就只能沦为依靠各类车辆做野战掩护的弱兵。尽管在西南的土司领内,还能招募到使用盾牌和标枪的士兵,但也挽救不了衰败而庞大的整体了。这便是龟甲阵在东亚从未出现过的原因。也是密集步兵阵在东亚很少有市场的根源。
相关文章
-
在战场上,为何不能朝天90度开枪?当年伊拉克血的教训让人后怕
-
此人力压彼得大帝和斯大林,成最伟大俄罗斯人,他究竟有多厉害
-
废材还是精锐,二战德国的国民掷弹兵到底是个啥玩意?
-
古人去一次青楼的花费,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花费多少钱?
-
老照片90年代初的海参崴动荡不安的俄罗斯
-
[图文]血泪控诉:朝鲜怀孕慰安妇朴永心的劫后余生
-
一场流行病侵袭美国临时首都,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人们只能逃离
-
二战后,古德里安为什么没有被认定为战犯,源于他对于此事的反对
-
同为爱殖民爱干仗的岛国,英国如何看日本?
-
阮籍:三国时期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
西安90后小伙长发及腰,身穿汉服10年,无视一路非议和嘲讽!
-
老照片80年代驻韩美军先进的M60主战坦克
-
民间故事:两轿夫走夜路,抬走一老妪,老妪:你俩有福了
-
几乎不会打仗凭啥坐在五大元帅最中间?斯大林想搞他都无从下手
-
美国“猎鹰9”第30次成功回收,SpaceX首次西海岸陆上回收
-
《山河令》:张成岭突然偷袭温客行,想来必有隐情!
-
抗战时八路军条件艰苦,为何吃日军牛肉罐头却想难以下咽?
-
[图文]军旅作家解密上甘岭战役:炸碉堡的不是黄继光
-
[图文]自杀殉国的德国元帅:摩德尔
-
刘胜墓中出土53颗金豆,京城的专家说:我发现墓主的一个秘密
-
为什么有人说珍珠港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苏联,苏联究竟做了什么?
-
赓续辛亥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选读连载之第十五章节选
-
《宪法》由谁而起草?看章士钊怎么说
-
二战时期,在美国的中国人如何避免被当做日本人?
-
最能直面历史的日本人,每次回国都被暴打,女儿出生后入了中国籍
-
伊拉克考古队挖出破罐子,轰动世界,专家:或改写中国历史
-
2008年,南京意外挖掘出了印度失传已久的宝贝,价值不可估量
-
1985年中国军队百万大裁军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