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靠什么采暖
原标题:古代靠什么采暖
烧煤、取暖器、水暖气、电热毯、空调……现代人的采暖方式多种多样,而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古人的御寒手段则比较单一。据了解,木炭是古代使用率最高的采暖原料,而除了采暖,木炭更是煤与石油未大规模开发应用前的国家战略能源,是推动工业、能源等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御寒“利器”木炭的历史和作用。
木炭,乃是木质原料经不完全燃烧或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后所余之深褐色或黑色燃料。正如东汉许慎 《说文》所言: “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然 (燃)火取暖者,不烟不焰,可贵也。”其中“烧木留性”说得非常巧妙,明白无误地交代了炭是木材烧出来的,但又不是完全燃烧,还保留着木的特性。这也说明,古代烧炭是一项技术活。
成熟的炭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周礼·月令》曰: “季秋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礼记·月令》谓: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说: “粗者曰薪,细者曰蒸(柴)”。也就是说,炭是粗木烧制的。那么,烧炭干嘛? 《周礼·天官冢宰》载:“凡寝中之事,扫除,执烛,共炉炭。”为此,周朝还设立掌管木炭的官员。 《周礼·地官》 “司徒第二”云: “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由此可见,周朝已对木炭这种能源建立了从采集、使用到日常管理的思想体系与相关制度。
因木炭易燃、耐烧、洁净且易贮存和运输,所以不但用于古代上流社会的炊事和取暖,也成了极好的冶炼燃料。据历史文献记载,商周时的青铜、战国时期的铁器以及后来的陶瓷和酿酒业等均由炭火冶炼而成,这与官方以赋税名义大量征缴并在官营冶炼业推广使用大有关系。即便煤炭及石油资源已开采应用的宋、明、清朝代,木炭仍是冶铸业的主要燃料。北宋初的文学家、名相李昉在 《太平御览》说,用竹炭 “炼好铁”;南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曰: “邛州出铁,烹炼利于竹炭,皆用牛车载以入城”。明末科学家宋应星 《天工开物》曰: “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其炎更烈于煤”。清代文人屈大均的史料笔记 《广东新语》载: “产铁之山,有林木方可开炉。山苟童然,虽多铁亦无所用,此铁山之所以不易得也。”不过,南方盛产竹子,当地人常 “烧巨竹”使之成炭,代替木炭和煤炭充填各地冶铸作坊的熔炉。
当然,制炭工艺也随其用途增加不断提升。商周时期便出现了 “白炭”。即薪材于窑内炭化后,并不立即出炉,利用热解生成的挥发物燃烧时产生的高温进行精炼后,再覆盖冷却。因此炭在窑外又燃烧一次,故重量相对较轻、硬度更高,价格也昂贵。成书于光绪二十五年的 《钦定大清会典》载: “白炭千斤,准银十两五钱;黑炭千斤,准银三两三钱”。除了白炭、黑炭、竹炭,古人还开发了 “麸炭” “瑞炭” “金刚炭” “兽炭”等。唐代白居易有诗云:“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瑞炭”条称: “西凉国进贡的炭百条,各长尺余,表面青色,坚硬如铁。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北宋初户部尚书陶毂在 《清异录》卷下“金刚炭”条谓: “有司以进御炉,围径欲及盆口,自唐宋五代皆然……小炽一炉,可以终日。”南宋叶廷珪 《海录碎事》卷六记有 “兽炭”。
更值得称颂的是,古人凭智慧,将最早仅用于炊事和取暖的木炭其他功能也陆续开发出来,使其在丧葬、祭祀、医药、火药、绘画诸领域也大展拳脚。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墓葬流行用木炭防腐。《吕氏春秋·节丧》曰: “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发掘的秦汉古墓葬也提供了诸多实证;木炭入药始于魏晋南北朝,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中均有 “白炭入药”记载;宋代的木炭已用于军事上的火药制作,即所谓 “一硝二黄三木炭”;宋、明时代由 “兽炭”引发的 “炭画”,又使最初的燃料演变成艺术。同时,古人还用木炭励志,东汉 “孤贫”的侯瑾 “燃柴薪以读书”、唐末重臣柳璨 “燃薪写书”的故事,又使木炭成了激励人上进的心灵鸡汤。古人源源不断地开发木炭有利于人类的各种功能,其创新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借鉴。
(据 《北京晚报》)
相关文章
-
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最终无果,究竟是何原因?
-
古代秀才真实地位怎么样,真的谁都能随便踩一脚吗?
-
吕布大战赵云视频 吕布大战赵云的结果是什么
-
康熙为何二次废太子胤礽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
三国名将吕布是怎么死的 最终落得怎样的下场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士兵难道不怕送死吗
-
命理奇谈:忽必烈四兄弟都是皇帝!
-
那些在汉墓中发现的“古董”
-
《中国合伙人》 主角原型介绍
-
酒中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贾家哪位“爷”的妻妾最多?有人不输贾赦
-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四次出家为僧?
-
这位元帅一生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人称布衣元帅,还连创十个第一
-
保护第一双轮驱动五业并进绘就“十四五”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
历史的转折:知青下乡与返城
-
康熙景陵为何会三次起火 康熙景陵何时被盗
-
远古传说中的神仙有可能是外星人吗?时间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
视界旅行|中国人为什么讲究房屋要坐北朝南?
-
1950年的台湾老照片:赤脚的挑夫,贩卖香烟的少妇...
-
凝练青年“三气”勇担复兴使命
-
中央知道说“管资本为主”还会有人抓住“为辅”不放,干脆都去了
-
春联怎么贴,你真的知道吗?
-
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北洋水师失败的启示
-
河北为何简称冀?因冀州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
-
崇祯皇帝去世前恍然大悟,说错杀了一个人致使明朝灭亡
-
【每日一句】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
-
解放军名将如云,谁能排第一?唯有彭大将军
-
溥仪从皇宫带走那么多国宝 怪不得去哪都很有架势
-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第九位武悼天王冉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