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常”到“湖广”?明代经济区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原标题:从“苏常”到“湖广”?明代经济区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周瑞奇。
从古到今,江南地区一直被视为我国农粮作物之最大产地,自宋元起,甚至有“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之民谚流传于世。然而到了明清时期,情况却慢慢发生了变化,“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亦成为新的社会现实(湖广系湖北、湖南之合称,而此处偏重湖南地区),那么此中究竟有何缘由呢。
从唐代开始,中国之经济重心南移至江南地区,并很快赶超了北方农业。多数北方民众,为躲避中原地区之战乱,从而逃反至江南地区,不仅带来了众多的人口,同时亦带来了耕作之经验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以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使得本来便有不断发展趋势之江南农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占据全国经济之重心位置,其中之重尤其在于水稻种植。从此江南地区便成为全国粮食之后备地这一历史场景,最早便出现于南宋时期。时人范成大曾于《吴郡志》中记:“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这里“苏”即苏州,“湖”指湖州。另一位南宋文人陆游亦曾写道:“谚曰‘苏常熟,天下足’。”此中“常”指常州。可见当时江南地区生产之盛,时人皆闻。
然而到了明代,江南地区之农业经济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农粮经济不再占据绝大部分,棉、桑之种植与经营逐渐占据更大的比例,使得该地区之粮食耕种面积亦大大缩水。用于种植棉花之土地增多,也推动了棉纺织业、丝织业之迅猛发展。连环效应之下,江南地区市镇也急速涌现,许多农民成为了工商业者。这时,日益萎缩的农粮种植已不能满足民众之用。故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而又温和湿润的湖广地区便抓住了机遇。明人李釜源之《地图综要》记:“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是为其地位之总结。
其实自明初开始,由于战乱,许多外地民众迁入湖广地区,此处成为全国流民集结中心之一,带来丰富生产力,同时双季稻、轮作复种制、垸田之利用,使得湖广地区产粮量剧增;同时湖广地区亦坐拥长江运输之便利,输送无碍。此时正赶上江南地区农业经济之结构转型,湖广地区可谓迎势而上,继承了其之水稻种植中心地位,甚至日后江南粮食之供应很大程度上依靠着湖广地区的输送。这其实亦可看作两个地区之产业转移、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朱瑞熙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形成
陆咸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衣被天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张家炎 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王雪慧
相关文章
-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
国家珍贵古籍《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
古代人是怎么防止纸钞造假的?手段确实高明!
-
武侠小说中的神器是否真实存在过
-
缅怀先烈林玉干:将奉献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
爱是一种奉献
-
契丹王朝档案解密 神秘失踪契丹人今在何方?
-
金名将岳飞用什么兵器_怎么来的?
-
黑陶文化历史悠久,记忆传承撼动人心
-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惹慈禧不满?
-
【方志香河】万驸马辛庄
-
太阳到底得罪谁了?为什么中国先民那么恨太阳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三):音乐、文娱
-
揭秘:海子卧轨自杀的真相,引起了世人的震撼
-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古琴、埙、古筝、骨哨)
-
东林党人分权运动与明朝灭亡 “明亡于党争”之再审视
-
“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和珅难逃其中,揭开面纱真相
-
北齐最无赖的皇帝高湛,霸占皇嫂虐杀子侄,死时年仅32岁
-
【党史故事100讲】血战湘江遵义转折
-
彭德怀为什么要为一根黄瓜作检讨?
-
曾绑架李嘉诚儿子,携带炸药大摇大摆进他家的盗匪,结局怎样
-
唐朝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帝王愿意定都长安?
-
保守势力取得台湾婚姻平权公投胜利,但也有人认为不必难过
-
埃及被处死的公主,阿辛诺依公主(被亲姐姐埃及艳后杀死)
-
冯道如何在乱世中多次保全自己,还服侍了四朝十位皇帝?
-
中国历史上两个坐上皇位的私生子 明成祖和秦始皇
-
生活枯燥,竟能与丈夫离婚?唐朝女人婚姻的开放程度让人眼界大开
-
1955年授衔了1000多名开国将军,如今依旧健在的,只剩这4位
-
最特殊的兵团,司令员是上将军衔,就连三位军长也全部是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