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避讳字 | 聚珍文化课
原标题:古籍中的避讳字 | 聚珍文化课
古籍中的避讳字避讳就是在文字上避免直书(也包括在口头上直呼)当朝历代君主和自己祖父辈名字的一套方法,前者称为公讳,后者称为私讳,是我国封建礼教的特殊产物。古籍中的避讳字,主要指前者,由于这种避讳是“前乎此或后乎此,均不能有是”,因此,“不啻为时代之标志”(陈垣《史讳举例序》),对鉴定古籍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秦汉已有避讳,但不甚严格,正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说:“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讳辨》)自唐以后,避讳则趋于严格,唐代已将避讳作为法令写入了刑律之中,《唐律》“上书奏事犯讳”条规定:
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唐律疏议》卷一〇《职制律》)虽然,在这条律文中,最后还规定了“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但实际情况则远非如此。所谓嫌名,即与名字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按照规定,本不在避讳之列,但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爸爸叫李晋肃,因而便有人提出李贺不能考进士,因为“进”与“晋”音同,犯了私讳,可见嫌名并非不在避讳之列。再如“二名偏犯”,即两个字的名字,只说其中一个字不算犯讳。如唐太宗叫李世民,按上述规定,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称,只称“世”或“民”,不算犯讳,但实际上,唐人写文字,凡遇这两个字都避讳,亦足见在实际上连“二名”也不肯“偏犯”。宋代在避讳方面,完全承袭了唐代的做法,甚至还变本加厉,规定了大量同音字要求避讳,如宋高宗赵构的“构”字,就规定了“媾”、“购”、“够”等五十五个字,都要避讳(见《礼部韵略》),“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一)因而在唐宋以后的刻本古籍中,避讳字随处可见,形成了真正的时代印迹。
在古籍中,常见的避讳方法有三种:一是改字,二是空字,三是缺笔。如上文已经提及的,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改“彻”为“通”就是改字例,在清刻本中,由于康熙皇帝叫玄烨,故凡是“玄”字,大都改作了“元”,都是翻开书随处就可看到的。古籍为了避讳而空字,以宋刻为例,一般都注明“今上御名”或“×庙御名”之类的双行小字。而缺笔则主要是缺所讳字的最后一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缺笔便写作
明末郭正域选《杜诗》,“校”字都写作“挍”
同治年间《理学宗传辨正》一书中,东汉学者郑玄被改作郑元。
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陶山集》、《学易集》中,“玄”、“絃”都作缺笔处理
嘉庆年间民间抄本,与“烨”相似的“晔”字,“华”字直接避讳不书
清后期刻本《永历实录》,堵胤锡,“胤”字用“允”字代替,加框
掌握古籍中的避讳并不困难,其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熟悉历朝,特别是唐以后历朝皇帝的名字(元朝可以除外,一般说元刻书很少避讳),并注意由这些名字的同音字所衍生出来的嫌名。
在具体运用古籍中的避讳判断一书的刊刻年代时,要注意找出该书最晚一位皇帝的名讳。例如清内府所藏宋版《隋书》,“于宋讳皆缺笔,其避‘廓’字乃宁宗嫌名”(宁宗叫赵扩,扩与廓同音,故为嫌名),由于宁宗是此书所避的最晚一位皇帝的嫌名,说明它应该是刻于宁宗朝,即公元1195—1224之间。因为很明白,“前乎此”不可能有此讳,而“后乎此”又将有新的名讳。
— 图片源自豆瓣书友北庭小白杨的日记—
聚珍文化课
相关专题
﹀
﹀
﹀
相关文章
-
张居正为何建议实行“考成法”?它又是如何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的?
-
牛不牛!全国十大将军县,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
我在冯玉祥身边看到的周恩来
-
姜子牙为何杀掉天下知名的隐士 太公也残暴?
-
忠臣不事二主,魏征多次改换门庭为何被后世铭记?
-
晚清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的历史真相解密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八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李治怎么死的 为何五十五岁于贞观殿溘然长逝
-
三星堆发现5000年前方向盘!古蜀人原来是老司机?专家:想多了
-
总理在1951年就说,三杨开台,杨勇为何直到1953年才入朝作战
-
宋襄公为何被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最后成为了霸主?
-
考古挖出巨大红棺,棺内一具女尸,专家掀开衣服后吓坏了
-
春节古时称“元旦”
-
山东一处古墓中,古人身高近两米,山东人个子高原来是有渊源的
-
《长安十二时辰》将饮中八仙之一的焦遂标注为百姓,符合史实吗?
-
古代历史上,为何中原王朝嫁公主,却不娶别家公主?
-
朱元璋制定制度 致使中国的落后?
-
水浒传梁山108好汉排名及绰号 108好汉名单大全(值得收藏)
-
侯立虹:毛泽东是“大救星”的再认识
-
元末天灾,黄河缺口,政府好心办了坏事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
中国只有一个王朝的皇帝平均年龄超过50岁,而其中一个竟然不满30
-
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惹慈禧不满?
-
韩国出土一文物,专家拿来当国宝珍藏,其实此物中国有数十吨
-
【党史学习教育】百个瞬间说百年:1948,伟大的战略决战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7日
-
西施真容究竟多美?复原图神似某女星,难怪吴王夫差为她废弃后宫
-
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
一九二九冰上走,数九天与消寒图,古人过冬的小游戏,其实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