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美洲帝国:为何阿兹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强不少?
原标题:同为美洲帝国:为何阿兹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强不少?
16世纪前期,西班牙征服者对美洲的开发可谓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刚刚涉足美洲大陆不仅的他们,就用很少的兵力掀翻了美洲的两大古代帝国--阿兹特克和印加。
相对而言,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印加帝国的文明水平和组织技术,都在北方的阿兹特克人之上。后者有更好的中央集权体系,更加完备的道路系统和更多的金属武器。但更先进的印加人反而不如阿兹特克人抵抗的要激烈。这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从硬指标看 印加帝国无疑比阿兹特克强大许多
历史上,阿兹特克人在国王蒙特祖玛二世被西班牙人软禁后,并没有坐以待毙、不知所措。他们很快推举蒙特祖玛的弟弟奎特拉瓦克继承王位,并采取了有效的反击措施。
这很有可能是阿兹特克人的权力结构所决定的。因为当时的墨西哥大帝国,实际上是不同军事部落集团的一个联盟。阿兹特克国王实际上是这个集团的最高盟主,却不具备集权君主所具有的全部特权。当以武力立国的贵族们发现,自己的国王表现不佳甚至有软弱之嫌,便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他。
被西班牙人劫持的阿兹特克统治者蒙特祖玛二世
西班牙人在挟持蒙特祖玛与阿兹特克人谈判时,阿兹特克人也并未投鼠忌器,而是奋勇还击。他们向对手投掷石块、标枪,以至于前任国王蒙特祖玛也在攻势中受伤。知道自己不会有任何好下场的蒙特祖玛,最有因拒绝接受西班牙人的治疗而死。
眼见蒙特祖玛已死,科尔特斯便决定率领西班牙士兵和其他印第安盟友一起撤离。但在途中,阿兹特克人抓住机会发起了成功的袭击。虽然科尔特斯得以生还,但他部下的400多名西班牙人和2000多名印第安盟友——特拉斯卡拉人被杀死。几乎所有的火炮和马匹也在袭击中丢失,西班牙人也将这次惨败称为“悲痛之夜”。
让西班牙人损失惨重的 悲惨之夜
随后,西班牙人只得逃往他们的盟友特拉斯卡拉处寻求庇护。虽然阿兹特克人赢得了胜利,但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疫情却导致人口数量锐减。新君主奎特拉瓦克染上天花,在即位仅40天后就病逝了。于是科尔特斯抓住机会于1521年卷土重来,再次围攻特诺奇蒂特兰城。
由于人口锐减和装备落后之故,特诺奇蒂特兰城在坚守了93天后,被数量占优的西班牙-特拉斯卡拉联军攻克。末代国王库瓦赫特莫克,只得向科尔特斯投降。虽然阿兹特克未能避免灭亡的结局,但阿兹特克人由始至终一直在顽强地对抗西班牙人,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阿兹特克人选举出的新国王 奎特拉瓦克
从这一系列表现来看,阿兹特克人的部落武装联盟,在遭遇外部威胁时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他们并不会因为权力中心的丧失,而失去自主决策能力。因为国王本身并不具备最高神圣性,只是权力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
西班牙人一直到最后都打的非常吃力
比起阿兹特克人而言,印加人的表现则要差不少。自从国王阿塔华尔帕被皮萨罗挟持后,印加人便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终造就了皮萨罗以168名西班牙士兵征服印加帝国的神话。
其中最典型的战例是1532年的卡哈马卡之战。西班牙人利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以一次成功的突袭彻底击垮了印加军队,俘虏了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西班牙人只有106名步兵、62名骑兵和3门火炮。但人数占据极大上风的印加军队,并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加上国王阿塔华尔帕被俘导致指挥系统崩溃。纵有至少8000人的兵力,也无力回天。
群龙无首的印加人被西班牙征服者刷了史诗战绩
除了被俘的阿塔华尔帕之外,众多王公大臣也在战斗中被杀,使印加人元气大伤。而在卡哈马卡之战中,西班牙人损失尚不足5人。他们杀死和被俘虏的印加人则多达数千人。可见丧失权力中心的印加人,因集权体制束缚而遭到了无法挽回的重创。
印加人之所以未能及时组织更大规模抵抗,上层的内乱是重要原因。在皮萨罗进入印加前,阿塔华尔帕和兄弟瓦斯卡尔的内战已经极大损耗了印加的国力。虽然阿塔华尔帕最终击败并俘虏了瓦斯卡尔,但他出身卑微+篡位者的属性就已经使他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末代印加统治者阿塔华尔帕
但谋逆者不惜血本的攀登权力最高峰,恰恰是集权制国家的历史必然。因为他们在内部并不存在阿兹特克人那样的联盟机制,不可能通过平衡策略来分享部分利益。所有力所能及者,都必须通过华山天险一条路,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印加人的超级集权体制 反而限制了自主应变能力
有意思的是,阿塔华尔帕的死,反而促进了印加人民族意识的觉醒。部分被征服的印加人也开始反抗西班牙殖民者。被西班牙人拥立的傀儡曼科•卡帕克二世,利用皮萨罗及其合伙人在分赃问题的争端,以比尔卡班巴为中心起兵,一度夺回了库斯科城、建立新印加国。
此后,曼科•卡帕克二世和他的后代死守比尔卡班巴长达36年之久。直到1572年时,印加残余势力才被西班牙人完全征服。
相关文章
-
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
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后,日本国民都是什么反应?一哭二笑三放炮
-
斯大林的第227号命令为何能够挽救整个苏联?
-
史海回眸:俄罗斯、乌克兰爱恨交织的千年历史
-
老北京东单的牌楼,额上为啥有“就日”二字?
-
民间故事:明朝一渔夫,捕获一条大鲤鱼,放生后成为大富翁
-
叶剑英元帅有文武兼备的才华,文能吟诗作赋武能指点江山
-
李小龙有到底多牛?体脂3%,一秒踢6脚打9拳,后背练出“圣诞树”
-
百色起义,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
-
他冒充皇帝弟弟继承皇位,却在睡觉时,被王妃发现耳朵不对而露馅
-
日本侵华老兵遗孀的战争记忆:1940年,丈夫被强征入伍
-
“失踪皇后”沈珍珠一生有多难?26岁失踪,4任皇帝寻她46年
-
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的五大战役,美国和日本的巅峰对决
-
俄国最可怜的沙皇,不满1岁登基13个月后被废,被囚禁23年后遇害
-
伯撒迦利亚之战:塞琉古帝国对犹太马卡比起义者的压倒性胜利
-
被遗弃中国的日本女兵,战争结束27年后才回国,看日本奖励了啥?
-
中东风云:1941年的盎格鲁-伊拉克战争
-
市博物馆:万年处州——瓯江史前先民的家园展览今天开展
-
希特勒私人遗嘱中对后事的安排 强调自己始终“为人民服务”
-
法国最坑爹的国王,不愿做亡国之君传位儿子,20分钟后王朝覆灭
-
都说二战时英国已经衰落,为何德意日三国都不敢小视
-
[图文]维基解密美英军方主动将装备情报送入伊朗
-
慕容复文武双全,只是不懂这个道理,否则不会是疯癫的结局
-
日本最崇拜的“两个半”中国人,这“半个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
1917年老照片:山东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谱写一战悲歌
-
迪戈加西亚岛:位置偏远却重要性远超关岛!
-
英国统治了苏格兰300多年,为啥还是无法同化苏格兰?
-
中国工程师:正在筹划藏水入疆工程,外媒评论:是要准备偷水吗?
-
[图文]美国战史上十大泄密事件 布什政府不择手段的危机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