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西方国家如何一点点瓦解苏联?手段残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栗

原标题:西方国家如何一点点瓦解苏联?手段残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栗

1991年11月,在一场有关石油问题的经济学会议上,刚卸任英国首相职位不久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以嘉宾的身份做出一段长约45分钟的讲话。历史资料表明,讲话中,这位铁腕的女政客闹了个不小的乌龙:在没有被提醒的情况下,撒切尔夫人并不知道与会者中还有几位苏联经济学家,她对许多尖锐的政治问题做出阐释后,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轰动。而这些问题大致围绕着一个主题:西方国家究竟是一步步如何瓦解苏联的根基,最终玩死苏联的。

对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来说,苏联解体无疑是影响力无出其右的大事件。也许是对这个曾盛极一时的庞大国家心存怜惜,不少学者如今仍在探讨苏联解体的真因。当然,苏联本身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容忽视,但西方国家的攻势也是搞垮苏联的重要因素。

根据美国档案显示,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有些所谓的“人类未来学”组织就开始有组织地造势,宣称人口膨胀会给地球带来巨大压力,从而危及人类未来的生存。由共济会控制的“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提出:全人类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通过控制和支配全球资源缓解危机。正所谓“人言可畏 ”,这一系列操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西方国家创建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最终挤垮苏联建立舆论基础。

然而,当时苏联存在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个国家的范畴,它是全世界信仰共产主义人士心中的精神支柱,强大的苏联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有信仰的支撑,加上苏联本身的强大,西方国家想要对付这个庞然大物并不简单。尤其是在斯大林时代末期,苏联的快速发展更是令美国政府的智囊们头疼不已,这一点,撒切尔夫人在她的讲话中就有所体现。

撒切尔夫人提到,虽然“苏联是一个对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国家并没有想好对策。众所周知,苏联奉行计划经济,这种经济制度首先保证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加上独特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刺激,苏联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在许多特定的历史时期,当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冲击时,苏联的经济一直保持坚挺,“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比我们高出一倍。”

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苏联得以掏出大量资金用来发展军事,而这正是美英等国担心的问题。冷战初期,美英等国的领袖们非常担心苏联能够借助自身长处不断蚕食西方国家在资本世界中的战略优势,相比这一点,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值一提,连核武器都“算不上真正的威胁”。因此,如何削弱苏联经济凶猛的发展势头,扰乱其经济秩序,最终搞坏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其走上歪路并越走越远,是西方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

我们有句俗话说:萝卜烂先烂心,很显然,美英等国就借鉴了这一点。西方国家从苏联国家组成和宪法的漏洞上下手,发起了猛烈攻势。首先,苏联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而是由许多国家组成的联盟。根据苏联宪法,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想要脱离苏联,只要该国多数通过决议,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立刻脱离苏联。虽然规定如此,但放眼整个历史,为了维护这个联盟的完整,苏联付出了巨大精力,甚至不惜武力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粗暴打断其他国家的改革,物极必反,这些行为反而破坏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系。可怕的是,这正是西方国家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政府拨款数百亿美元,用来发展“利益代言人”,即收买苏联权贵、著名学者,为他们提供奖金、发表学术论文、提供国际消费等,让他们在舆论上偏向西方国家。这一手段效果十分明显,进入80年代后,这些代言人奔走在苏联各大城市,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甚至随意地将一些社会问题定性为制度的弊端。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苏联高层人物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愤怒地说:“除了我之外,大人物们都被共济会收买了。”

在撬动苏联政权根基的同时,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军备竞赛。值得注意的是,军备竞赛的目的并不是在军事上同苏联一较高下,而是希望借助这一手段,进一步扰乱对方经济秩序。表面上,北约一直在疯狂扩充军备,实际上,他们一直有意识地控制军费支出的比例,这个比例几乎从未超过5%。苏联人就没有这么理性了,他们显然中了套,军费开支甚至占到了国家财政的15%以上。撒切尔夫人提出,数额巨大的军费直接压榨了苏联政府在维持国家生活上的投入,百姓的生活水平降低,引起了民众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

不过有趣的是,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精明的西方国家反而差点玩死自己。不得不承认,苏联人在武器上的天赋是令人艳羡的。撒切尔夫人透露,最初的几轮军备竞赛,美英等国不但没能给苏联造成困扰,反而刺激了苏联军力的急速膨胀。苏联人丝毫不落下风,甚至用更少的投入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一批新型苏制武器对西方各国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他们不得不再投入巨款开发防御体系,打造一个可靠的“盾”来抵挡苏联的“矛”。

另外,西方国家在挑动苏联社会矛盾方面也遭遇了一定的困难,最初,美英等国企图挑动基层民众与领导阶级产生矛盾,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苏联人民心中信仰的力量,比他们预期的要强大得多。美国一份档案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份调查中,苏联已然摇摇欲坠时,百姓中支持国家克服困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比例仍超过80%。这样的调查不止一次,结果却从未发生改变。因此,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目标,开始从苏联的实权阶层下功夫。

历史的发展是耐人寻味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在一系列改革的刺激下展现出好转的局面时,对西方国家来说,一个完美的利用对象出现了,他便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美国政客们发现,这个野心勃勃的苏联领导人“智商偏低”,对待问题不够理性,非常容易被诱导且极其虚荣。西方国家立刻对其发起攻势,诱导戈尔巴乔夫通过“改革”扰乱苏联的经济政治秩序,甚至彻底摧毁苏联。

除此之外,美英等国还祭出了“双保险”,随后又暗中扶持起了叶利钦。西方国家考虑得显然是非常周到,“八一九事件”中,粉碎苏联人最后一点翻盘希望的,正是叶利钦和他的支持者们。史料记载,连美国和叶利钦本人都没想到这个过程如此简单,按照其本来计划,如果“八一九事件”遭遇失败,他们就建立一个能够长期与苏联当局抗衡的组织。

苏联解体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阴谋,是内外实力勾结的结果。如今人们仍在怀疑,国家解体并不是苏联人民的意愿,正如上图所示,这群春风得意的政客不能代表多数民众;那名掩面士兵沮丧的样子,才是多数苏联人内心的写照。

史家有一种观点:苏联亡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很显然,相比于对付那些东欧小国,美英等国在苏联身上消耗的精力要多出许多。这个过程是漫长且曲折的,同时也是隐蔽而残忍的。不过,苏联的轰然倒塌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束,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放眼如今,以史为鉴,我们是否能从当下寻找到许多相似之处呢?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