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蔡京一顿灌汤包竟吃了三十万?
开封最出名的小吃是灌汤包子:将大骨或肉皮长时间炖煮,撇去浮沫,滤净油腻,熬出胶原蛋白,熬成一锅满是胶原的浓汤,待温度下降,浓汤凝结,变成半透明的皮冻(宋朝称之为“水晶脍”)。把皮冻切成小块,与肉馅儿一起包成薄皮大馅的包子,放在铺满松针或荷叶的小笼屉里蒸熟。这时候,皮冻彻底化开,在小笼包里出不去,将包子撑得鼓鼓的,轻轻一按,花枝乱颤,咬上一口,汁液飞溅,感觉不是在吃包子,而是在喝汤。
灌汤包子不是开封特产,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扬州的蟹黄汤包,皮更薄,汤更多,馅儿更鲜,样子更好看,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制作成本,都比我老家的灌汤包子强多了。
汤包的关键自然是“汤”,馅里没汤,不配叫汤包。高档灌汤包的汤汁来自于皮冻,低档灌汤包的汤汁来自于动物油———动物油受热融化,同样能冒充汤汁,唯一的遗憾是过于油腻,不利于健康。
两宋都城街市上常年出售“灌浆”,此灌浆正是现在的汤包。但是现存文献从未提及宋朝汤包的具体做法,只有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讲了一则与蟹黄汤包有关的故事。说是蔡京当宰相的时候,某天请几百个下属一块儿吃饭,吩咐厨子做“蟹黄馒头”,饭后厨子算了算账,“馒头一味为钱一千三百余缗。”单做蟹黄汤包就花了一千三百多贯。
这件事儿发生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当时米价一千二百文一石,宋朝一石米重约六十公斤,据此可以估算出一贯铜钱的购买力等于人民币二三百元。蔡京一顿汤包消费一千三百多贯,折合人民币三十多万元,这厮要是活到现在,一定会被中纪委带走问话的。
当然,一顿三十多万元的汤包不是蔡京一个人吃,是几百个人一块儿吃。现在扬州蟹黄汤包卖到五十元一客,几百个人一顿几万块钱也足够了,蔡京为何竟然花了几十万元呢?据我猜想,古人用料应该比今人要地道。
元朝生活手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有一道“蟹黄兜子”(蟹黄烧麦),做四个兜子,竟然要用“熟蟹大者三十只”,说明所用的蟹黄绝对是真正的蟹黄,不是用鸭蛋黄冒充的。
相关文章
-
[图文]罗马尼亚男孩5岁拥有强健肌肉 2岁就进健身房
-
[图文]信息封闭下溥仪的悲剧人生
-
[图文]周恩来做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告别了他的总理生涯
-
[图文]福建珊瑚人手术治好怪病
-
许世友喝酒选将竟让邓小平傻眼
-
妓女出身梁红玉竟是史上女将军
-
[图文]美国女子不愿被搜身 穿内衣过机场安检节省时间
-
项羽为什么那么爱虞姬 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
-
貂蝉下落之谜:貂蝉竟是关羽的刀下亡魂
-
国民党军刘汝明搞笑将领的事迹
-
知人善任的楚庄王:绝缨之宴的故事
-
丘吉尔的一口假牙如何拯救了全世界?
-
楚庄王讨伐陈国的故事:百姓安定才是治国之本
-
[图文]美男子“打造”八胞胎 多次超标植入胚胎存在违规行为
-
抗日女英雄李林是如何壮烈牺牲的?
-
唯一敢当面责骂毛泽东的女人张玉凤是何人?
-
[多图]盘点历届港姐夺冠那一刻的撩人姿势
-
[图文]世界上最老的妈妈 66岁高龄产下一名试管女婴
-
[图文]英女子患极其罕见的神经疾病 保持金鸡独立姿势长达三年
-
[图文]英国上尉变性后经两年训练成女警官
-
[图文]三位美女影响埃及历史 留下了回味无穷的传奇故事
-
揭露民族英雄郑成功“猝死”之谜
-
[图文]女奇人大胃王2分44秒吃下4.08斤牛排
-
毛泽东子女亲属四大惊人特权 皇亲国戚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
-
[图文]蒋介石日记显示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浓厚兴趣
-
格瓦拉遇害40周年 拉美著名左翼领导人
-
[图文]英国男子患极其罕见“脸盲症”辨识不出妻子的脸
-
[图文]二战时期最牛战俘去世 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