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未解之谜 > \

千年“军官”墓 埋有上百个木俑 古墓探秘

             

"军官"墓葬内丰富的陪葬品

精美的漆盒

造型唯美的侍女俑

铜戈

身份尊贵“军官”陪葬木俑上百个

精美的漆器、大小不同纹饰各异的铜镜、代表身份剑戈……新年伊始,记者从省考古所获悉,六安经开区三基建项目的考古抢救性发掘已基本完成,总共发掘数百座从战国到明清的古代墓葬群,惊人的数量和密集程度在我省尚属首次。这其中,有一个墓葬最特别,里面不仅出土各种精美的漆器和代表身份的剑戈等兵器,还出土了一百多个木俑。考古人员根据墓葬的规模、结构和丰富的随葬品判断,这些被尘封了上千年的木俑,其墓主应该是一位身份尊贵的“军官”。

三工地抢救性发掘数百座古墓

2007年,随着双墩六安王刘庆墓的重见天日,激发了人们对六安古文化研究的兴趣,实际上,就在六安王陵区以北不远处的六安经济开发区,还有一大片汉代墓葬群与其遥遥对望,其规模与数量惊人。

省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抢救性发掘共涉及三个项目用地,从去年3月开始到年底。共抢救性发掘墓葬数百座,其中绝大多数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这个墓葬群的规模与数量在安徽可以说仅此一地。“而且这些墓葬均为土坑木椁墓,木质葬具均已腐朽,根据残存板灰痕迹推断多为一椁或单棺。”省考古所董哲介绍说,汉代人多有“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认为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因此墓中的随葬品以陶质明器为主,类型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鼎、豆、壶、钫、杯、罐及灶、屋、圈等,铜器则以铜镜、兵器为主,并有铜钱,青铜容器较少。                      

数百面精美铜镜,诉说汉代葬俗葬制

汉代是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在这数百座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古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铜镜。“最大的直径超过20厘米,小的3厘米、5厘米的很多,有几百个。铜镜是汉墓里常见的陪葬品。”董哲说,虽然这些铜镜看起来区别不大,但不同的纹饰和大小分别代表着墓主不同的身份和级别。

在这些墓葬中,考古工作者见到了陶剑、铜剑,还有铁剑。“现代社会,兵器能表明身份、职业等个人信息,那时候,有剑不一定就是武士,因为汉代男子佩剑很平常。发现佩剑只能说明墓主是男士而已。”

那怎么看得出是普通百姓还是行伍之人呢?董哲说,“主要还是看陪葬品中有没有戈、矛等武器。这一次发掘的武器数量其实不多,说明大部分是普通百姓。”

数量惊人古墓群彰显曾经的繁华

“仅从战国到两汉的墓葬,就超过了600座,如此惊人的数量和密集程度,与六安当年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相关!”董哲说。

据介绍,六安历史悠久,从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从商周以来,六安一直是中原进入江淮地区的重要地理所在,楚向东扩张时,也是战略要地,“它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决定了它在历史舞台中扮演的重要位置。自古以来,这个战略要冲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所以才留下密集的墓葬群。六安王陵墓的存在,也充分说明这一点。”

身份尊贵“军官”陪葬上百个木俑

在此次发掘的数百座墓葬中,给考古工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座有上百个木俑的墓葬。

该墓葬墓室面积约有25到30平方米,有斜坡式的墓道,结构完整,除了墓室外,还有头厢、脚厢、边厢。里面放满了陶器、漆木器、和兵器等随葬品。兵器中有戈、剑、矛;漆器有耳杯、奁(lian)、盘等,虽然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洗礼,这些漆器仍旧色泽艳丽,精美异常。而且让考古人员惊奇的是,几个厢中都有木俑,100多个木俑衣着不同、神态各异。董哲说,虽然每个木俑雕刻的不是十分精致,但简单的勾画,让每个木俑的身份似乎都能一览无余。如有温婉雅致的侍女俑、有体格健壮的劳工。                  

据介绍,与其他陪葬冥器一样,木俑也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表现他们生前的权势和享乐生活的心理而模仿人及其他物象制作的。考古人员认为:墓葬的主人在当时应该是一位身份比较尊贵的“军官”。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