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文人雅士为什么乐于追求慢生活?
追求雅致的慢生活,中国古代文人是这方面的典范。
清代张潮写的《幽梦影》是古代文人慢生活理论的代表作。张潮认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张潮所说的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因此张潮所说的闲,绝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地、舒心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
唐人李涉有首《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昏昏沉沉的日常生活使人似醉若梦,由于春天即将过去,诗人很勉强地去登山观景,一个偶然的机遇,在长满翠竹的寺庙庭院里,和一个世外高僧谈经论道,于是感受到了忙里偷闲慢生活的快乐人生。
宋代理学家程颢则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道通天地,思入风云,富贵不淫,贫贱有乐,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同样,孔子在《论语》中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像程颢、颜回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日常功利的超越,对贫贱困境的超越,而且表现了古代文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雅境界和慢生活中的快乐。
《无门关》第十九则有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禅宗以平常心悟道的慢生活。
相关文章
-
《诗经》与“诗教”
-
从顶灯胡人到大眼天王:广州博物馆造像欣赏
-
明朝“土匪”阁老,以三个“温柔”招数,令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
努尔哈赤七大恨诏书分别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何仇恨明朝
-
公孙宝月和谁在一起?武神赵子龙公孙宝月结局
-
被人们供奉的各行业祖师爷是谁,黄帝、诸葛亮、哪吒都在榜单内
-
商纣王宠妃妲己身世之谜 苏妲是狐狸附身而成为妖妇
-
【思想者】1978,真舍不得你走
-
马皇后爱朱元璋吗 在朱元璋心中有独特地位(两人恩爱)
-
利加布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24米/距今9900万年前)
-
陈赓离世后被葬在八宝山,50年后又被迁出公墓,这是为何?
-
从家庭和时代背景 看毛泽东周恩来的文化和性格特征
-
张择端是哪个朝代的人?
-
公孙宝月结局是什么 公孙宝月和赵子龙在一起了吗
-
一九二九冰上走,数九天与消寒图,古人过冬的小游戏,其实有深意
-
北美首批蜥脚恐龙:糙节龙 身长14米(诞生于侏罗纪末期)
-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牛吗,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影响亿万学子)
-
川街龙:云南最大的食草恐龙(长17米/距今1.61亿年前)
-
农神龙:南美洲小型恐龙(长2米/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
-
万人大战中,新四军参谋长误入敌群,反而活捉500敌兵
-
中国历史上丢失至今未收回的十块土地 你知道吗?
-
似鹈鹕龙:西班牙小型恐龙(长2米/牙齿多达220多颗)
-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天意还是巧合?
-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除官妓?
-
此国被灭后国王流亡到大唐,如今其总统说:中国人可享特权待遇!
-
798位开国少将中,他的官位最高,曾为神秘的8341部队负责人
-
中国人口从1000万到现在的14亿,这对父子的努力是有功劳的!
-
和平永川龙:四川大型恐龙(长9米/亚洲最完整化石)
-
揭露独裁者金正日绝密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