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的传说 关于布袋和尚的四个故事
(一)布袋和尚 1
据历史记载,弥勒菩萨为五代梁时僧,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弥勒菩萨塑像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从此天下寺院才开始供奉布袋和尚。
他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圆寂,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之所以示时人,时人不识,因为他"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清•王廷诤题福山涌泉寺联)有人曾赞其像曰: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厂赞语反映出作者及大众的心声。
弥勒塑像蹙频皤腹,形裁服腰,抚膝袒怀,喜笑颜开,乐观处世的姿态在匠人的手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龛顶匾额"皆大欢喜",对讲究实惠的中国人来说,那"皆大欢喜"四字就能满足大众的口味了,给人们带来喜气和希望。
弥勒造像在北魏一直到隋朝以前多呈菩萨装束,因弥勒是未来的佛,所以现在的身份还是菩萨。唐代对弥勒信仰趋于成熟,故弥勒多以佛装束出现,菩萨相的弥勒在唐代则罕见。
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之说广为流传,故各寺院塑弥勒像时按布袋和尚生前形像来"定造型","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勒佛从造型到观念都民间世俗化了,成为中国人心中最为熟知又亲切的佛像。时至今日,大肚弥勒佛的小塑像还时常被人们安置于案头,正迎合人们的中庸隐忍处世哲学,消解心中的怨忧。
(二)无著与弥勒菩萨
无著与弥勒菩萨无著(Asanga)是第四世纪最著名的印度佛教圣者。他进入山中闭关,专门观想弥勒菩萨(Buddha Maitreya),热切希望能够见到弥勒菩萨出现,从他那里接受教法。
无著极端艰苦地做了六年的禅修,可是连一次吉兆的梦也没有。他很灰心,以为他不可能达成看见弥勒菩萨的愿望,于是放弃闭关,离开了闭关房。他在往山下的路上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人拿着一块丝绸在磨大铁棒。无著走向那个人,问他在做什么?
那个人回答:「我没有针,所以我想把这根大铁棒磨成针。」
无著惊奇地盯着他看;他想,即使那个人能够在一百年内把大铁棒磨成针,又有什么用?他自言自语:「看人们竟如此认真对待这种荒谬透顶的事,而你正在做真正有价值的修行,还如此不专心!」于是他调转头,又回到闭关房。
三年又过去了,还是没有见到弥勒菩萨的丝毫迹象。
「现在我确实知道了,」他想:「我将永远不会成功。」
因此,他又离开了闭关房。不久走到路上转弯的地方,看到一块大石头,巨大得几乎要碰触到天。在岩石下,有一个人拿着一根羽毛浸水忙着刷石头。
无著问:「你在做什么?」
那个人回答:「这块大石头挡住我家的阳光,我要把它弄掉。」无著对这个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感讶异,对自己的缺乏决心感到羞耻。于是,他又回到闭关房。
三年又过去了,他仍然连一个好梦都没有。这下子他完全死心了,决定永远离开闭关房。
当天下午,他遇到一只狗躺在路旁。它只有两只前脚,整个下半身都已经腐烂掉,布满密密麻麻的蛆。虽然这么可怜,这只狗还是紧咬着过路人,以它的两只前脚趴在那个人身上,在路上拖了一段路。
无著心中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心。他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拿给狗吃。然后,他蹲下来,要把狗身上的蛆抓掉。但他突然想到,如果用手去抓蛆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它们,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舌头去吮。无著于是双膝跪在地上,看着那堆恐怖的、蠕动的蛆,闭起他的眼睛。他倾身靠近狗,伸出舌头……下一件他知道的事情就是他的舌头碰到地面。他睁开眼睛看,那只狗已经不见了;在同样的地方出现弥勒菩萨,四周是闪闪发光的光轮。
「终于看到了。」无著说:「为什么从前你都不示现给我看?」
弥勒菩萨温柔地说:「你说我从未示现给你看,那不是真的。我一直都跟你在一起,但你的业障却让你看不到我。你十二年的修行,慢慢溶化你的业障,因此你终于能看到那只狗。由于你真诚感人的慈悲心,一切业障都完全祛除了,你也就能够以自己的双眼看到我在你面前。如果你不相信这件事,可以把我放在你的肩膀上,看别人能不能看到我。」
无著就把弥勒菩萨放在他的右肩上,走到市场去,开始问每一个人:
「我的肩膀上放了什么?」
「没有,」多数人说,又忙着干活。
只有一位业障稍稍净化的老妇人回答:「你把一只腐烂的老狗放在你的肩膀上,如此而已。」
无著终于明白慈悲的力量广大无边,清净和转化了他的业障,让他变成能够适合接受弥勒的示现和教法的器皿。于是,弥勒(意为「慈」)菩萨把无著带到天界,传授给他许多崇高的教法。
(三)布袋和尚 2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九○七~九一一年),四明奉化(浙江省)突然来了一位行为怪诞的和尚,皱著额头,腆著大腹,身背一条大口袋,逢人便乞,见物便讨,讨来的东西随手便放入口袋之中。说也奇怪,那口袋似乎有了魔法,无论放进多少东西总是不满。他是谁?从哪里来的?大家谁也不知道,总之他身上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好在奉化民风淳朴,人们见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讨,能给便给了。这样,那位奇怪的和尚便在奉化住了下来。因为不知姓名,又见他一条布袋终日不离身,人们便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虽然奇怪,却也有许多好处∶
一是他为人随和,乞讨的时候也不过分,一般总是只要一文钱。
二是他能预言人事,而且凶吉皆有效验,所以每天找他来占卦算命的人极多;布袋和尚也不怕麻烦,只要有人来,必定给来人占上一卦。
三是他与孩子们很合得来,在他身後经常跟著一大群孩子,与他一起嬉闹。
在孩子们的眼中,什麽都是有趣的。有一天,他们突然使起坏来,追著布袋和尚满街乱跑。他们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中到底有什麽宝贝。布袋和尚被追得没办法,只好在大街上把东西倒了出来。哪里是什麽宝贝,不过是钵孟木鞋、鱼肉饭菜、瓦砾石块而已。孩子们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兴趣却来了。他把倒在地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捡起,口中不停地念道∶「这是什麽?噢,是饭钵。」
「这是什麽?噢,是孟盆。」
「这是什麽?噢,是瓦片。」
「这是什麽?噢,是砖头。」
如此等等,直到他把地上的东西捡完了,口中的话才念叨完毕。最後,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块粪便,用纸包著说∶
「啊呀,这不是弥勒内院里的东西吗?怎麽跑出来了?」
说罢也随手放入布袋之中。这下可把孩子们吓跑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道上呆呆站著。正好有一僧人路过,
僧人问∶「你站在这儿干什麽?」
布袋和尚说∶「我在等个人。」
僧人说∶「等人?是等我吧,我已经来了。」
布袋和尚便伸手入怀,摸出一个橘子递过去。那僧人一看有橘子吃,急忙伸手去接。可布袋和尚却把手缩了回去,说∶「噢,你不是那个人。」
又一次,一位僧人想看看这位布袋和尚有何修为,
问道∶「什麽是佛祖西来意?」
布袋和尚放下口袋,叉手站在那儿,一句话也没说。
僧人又问∶「只这样,没别的了吗?」
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拔腿便走。那僧人看对方是个疯和尚,也就起身离去了。哪知刚走几步,却觉背上有人抚摸。僧人回头一看,正是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伸手对他说∶「给我一枚钱吧!」
布袋和尚到底是谁?此事只有奉化蒋摩诃知道。蒋摩诃特别敬信佛法,对僧人尊敬至极。在别人看来,布袋和尚虽然怪诞,但蒋摩诃却发现,与他交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所以,蒋摩诃便成了布袋和尚的朋友,常随布袋和尚一起游玩。
时候长了,他知道布袋和尚本来叫契此,曾到过闽中一带。在闽中,有位陈居士对布袋和尚供奉得很周到。陈居士曾问他年纪多大,
他回答说∶「我的布袋与虚空同年。」
原来,布袋和尚不想在闽中呆了,便来到了奉化。本来,蒋摩诃知道的也就是这些,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布袋和尚的重大秘密。那天,他与布袋和尚一起到河中洗澡,突然发现布袋和尚的背上有个洞眼。蒋摩诃一下便想起佛像背後的洞眼来,
他指著布袋和尚说∶「你是佛。」
布袋和尚忙叫小声,告诉蒋摩诃说∶「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
自此之後,蒋摩诃便跟著布袋和尚念《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也不敢把布袋和尚是佛的情况宣扬出去。
到贞明二年(九一六年),布袋和尚於岳林寺东廊盘之上坐化了,死前留偈说∶
弥勒真弥勒,合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人们将他葬在封山。据说,当他入葬之後,仍有人在道上见过他。
他对人说∶「我不小心把鞋带来了,得赶紧还回去。」说完就走了。
那人回到家中,方知布袋和尚已经去世,便把自己在路上见过布袋和尚的事说了。大家不信,跑到山上挖开布袋和尚的坟一看,果然只剩下一双鞋,人已不见了。
在今天的佛教寺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尊面带笑容、大腹便便、交脚而坐的佛像,就是弥勒佛。有人还送给他一副对联说∶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位弥勒佛的形象据说就是当年的布袋和尚,人们说,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
(四)布袋和尚种田
五代后梁时,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个张重天的,扣好来勒村前江里撑竹排打夜鱼归家,一抬头,看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水打冻的大冷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屁股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喜欢得勿得了,就把他拾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号长汀子。
转眼十年,小契此成了小后生。相貌也交关有趣,光额壳,凸肚皮,茶盘脸,大嘴巴,见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喜欢帮忙人,村里人都欢喜他,给他起了个绰号"欢喜和尚"。
这年春插,隔壁张三要种田,请契此帮忙,契此一口答应;同一天,李四,赵五、王六统统想赶季节种田,来请契此相帮,契此也一一应承。几天后关秧门,种田人老规矩,都要请相帮过的吃一顿酬谢酬谢,哪晓得到了契此家,四邻八舍边争边拉,都说契此那天是相帮他家种田,弄得契此蛮为难,只好偷偷避走拉倒。契此喜欢搭别人开玩笑。有一日,其自家一人种一丘、田,隔丘四个后生在种一丘田。
契此讲:"你们四人种二亩,我一人种二亩,看谁先种落。"
四个后生勿服气,心想,论种田,阿拉四人在长汀数得上扁担搁勒额角头-;一头跳的了,难道会比勿上你一个"欢喜和尚"?就马上答应比个高低。
四个后生咬咬牙,勿直腰,勿歇气;勿揩汗,两手像车水,种勒飞快。契此一看,勿对,弄勿好要败阵。马上隔田塍甩过去一只破草鞋,草鞋一落水田,化作一条大鲤鱼,游到第一个后生脚边,后生丢掉秧把,动手捉鲤鱼,鲤鱼一跳,落到第二个后生面前,还溅了他一身泥浆,第二个后生又丢秧捉鱼,大鲤鱼三跳四跳满丘跳,四后生追来赶去满田捉;直到天黑,二亩田还有一大半没种落,看契此的那丘,已经齐齐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将最后几束秧插上,笑勒唱起了山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相关文章
-
都说“男拜观音女信佛” 那拜观音菩萨的原因是什么
-
在9.9元的显示器上看《西游记》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
翻拍的西游记中,这么多唐僧的扮演者,谁更符合唐僧这一形象呢?
-
紧箍儿的蹊跷分配,无意间泄露取经真相!你看如来对大鹏承诺了啥
-
陆压道君究竟是谁?封神榜中最神秘的人物陆压道人
-
门神怎么来的 门神是谁
-
热情不减!影院复工后单日票房首破3000万观影人次突破100万
-
如何使用《西游记》(名家演播阅读无障碍版)
-
猪八戒封净坛使者,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啥都不算,还是个临时工
-
怪不得孙悟空要推倒人参果树,他用火眼金睛看到了这些
-
镇元大仙杀手锏“袖里乾坤”,蜀国丞相诸葛亮也会这招?
-
玉鼎真人和菩提祖师是同一个人吗 两人毫无关系(不是一个人)
-
黄道十二宫之白羊座:白羊座的故事
-
一些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人一生要死四次?
-
给自己一首歌的时间,穿越时光长河~
-
关于铸就连云港精神的几点思考
-
移山大圣——狮驼王 狮驼王简介
-
超有爱!《冰雪奇缘2》片尾“宝宝名单”引好奇
-
明朝厚黑学经典,当属西游记,人生有两把钥匙,接受然后改变
-
两个卷帘大将为争蟠桃失手打破琉璃盏,且看他们被贬下凡不同的命运
-
九头虫怎么怕二郎神?二郎神法力高强(玉帝的亲外甥)
-
揭秘平天大圣牛魔王到底是什么来历?
-
电影院复工次周二大盘1800万《多力特》累计近5000万
-
爱新觉罗是神鹊后裔 佛库伦吞朱果故事
-
四大判官中崔判官的武器 判官笔
-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
-
蓬莱三仙山的传说 历史上蓬莱三仙山的神话故事
-
《西游记》孙悟空打妖怪也要看背景,看尽世态炎凉
-
美神瑶姬的故事 关于瑶姬的传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