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那段日子
长期的工作压抑需要找个合适的去释放,让大脑休息一下,让紧张的情绪缓解一下。由此,我趁年底休假之机,请了10天假,在休息释放中,一是回去看看老岳母,二是回去看看老父亲。
天蒙蒙亮,妻还在热乎乎的被子中捂着,我就把她从睡梦中叫醒,随便吃点早餐,驱车上路。
回家故然不能两手空空,更何况是去看老人,而且长久没回去。我们先到市里的超市为岳母买了套棉衣棉库,再到小商品市场的糕点房为父亲买了4斤鸡蛋糕。之后,踏上回家的路。
车是新买的,还处在磨合期。因此,即便是高速路,我也只能把车速控制在80码之内。虽然车速是慢了点,但是放松的愉快的,毕竟这是自己开车回家,与乘坐公交客巴的速度相比固然快多了。从单位到老家路程240余公里,但只有150公里是高速,还有90余公里是乡镇公路,弯拐比较大,车速只能在40码之内行驶。因此,我们花了近3个多小时,才赶到岳母家。
当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去看岳母,这是妻子的心情,也是妻子的面子。俗话说:“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脚走像羊叉。”脚步之快,心情之切。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的“三从四‘得’”。诚然,“娘子军,翻了身。”讲的是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家庭和谐。
到了岳母家,小舅子打了条狗盛情招待了我们。当天晚上就住在岳母家,与岳母、小舅子们拉了半夜的家常才睡去。第二天吃了午饭,我们又往老家赶,大约用了45分钟,终于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
我家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凹里。村庄前有500余亩平整的土地。我们80余人家守着它过活。但由于只有山青而无水秀,到了我们这一代后,许多后生有的以读书为途径走了出去,有的能打工的就去打工在外,留下的基本是老人和儿童。就我家而言,除了二弟在当地教书留下与父亲和四个叔叔居住外,其余9个兄弟都在外工作。现在整个村庄人口稀少,看似有些萧条,好在有电,灯火通明,电视喧嚣,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
父亲看到我回来了,很是高兴。那几天天气刚降温,还下了点小雨,父亲忙里忙外,生怕把我们冷着,还象我小时候那样地忙着拉柴、烧火给我们烤。拿板凳给我们坐时还不断地抺了又抺,吹了又吹,生怕弄脏了我的衣服。我说让我自己来,他说:“你们虽是儿女,但离家远,好久没来,权且做回客人”。他这么一说,我只好“顺从”。但总觉得有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让我想起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亲来。看着父亲佝偻的身体还在为我忙这忙那,眼眶的泪水不禁而流。弟弟也在忙着杀鸡,弟媳也在忙着洗菜、煮饭。真正把我们当着远乡的“客人”。不禁让我联想到花木兰从军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情景。
我和妻子在老家住了7天,在这几天我们到过时候放过牛山坡,到过启蒙学校,还去看望了姐姐。我们与父亲和四个叔叔围坐在圆桌上一起吃饭饮酒,回忆着过去的往事,谈论着祖国的将来,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松快活,心里想留下多住些日子,但年终工作也忙,休假也告了段落。在依依不舍中,告别了父亲,告别了叔叔、兄弟和故土,回到了单位,回到了工作的桌前……